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解體以後為何選擇疏遠俄羅斯,加入北約歐盟?

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解體以後為何選擇疏遠俄羅斯,加入北約歐盟?

波羅的海三國從蘇聯獨立以後,奉行向西方一邊倒的政策,逐漸疏遠同俄羅斯的關係,其後三國紛紛加入北約和歐盟。曾經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為何選擇遠離俄羅斯,而加入北約和歐盟呢?

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從地緣環境來看,波羅的海三國北邊與芬蘭隔海相望,東邊與俄羅斯、白羅斯接壤,南部與波蘭和俄羅斯的海外飛地加里寧格勒接壤,西側隔波羅的海與丹麥、瑞典相望。

波羅的海三國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歷史上這一地區成為周邊強國爭奪的對象。除了立陶宛和波蘭曾組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立陶宛-波蘭王國以外,這一地區曾被瑞典、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俄羅斯、蘇聯等佔領和統治。

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初,瑞典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擴張戰爭,成為歐洲最為強大的國家,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在18世紀初,彼得一世為了獲得波羅的海沿岸的出海口,同北歐強國瑞典進行了多次戰爭,最終擊敗瑞典,取得了瑞典在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領土。18世紀中後期,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之後,立陶宛領土併入俄羅斯,從此波羅的海三國被納入俄羅斯帝國的版圖。

所以,波羅的海三國並不是俄羅斯固有的領土,是18世紀末才被納入俄羅斯帝國版圖的,這是當時沙皇俄國對外擴張的結果。

波羅的海三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民族長期在這地區生活,有著自己的民族傳統,他們不甘忍受沙俄的長期殖民統治,謀求獨立是理所當然的。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後,諾曼諾夫王朝覆滅,俄羅斯帝國內很多被壓迫民族宣布脫離俄國而獨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在德國和英國的協助下通過武裝鬥爭將蘇俄干涉軍趕出國境,相繼獲得獨立。但是這次獨立是短暫的,20多年以後,三國將會再一次面對被蘇聯吞併的厄運,這也是波羅的海三國比較反感蘇聯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來披露的密約顯示,波羅的海三國已被希特勒私相授受,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在蘇德聯合瓜分波蘭以後,蘇聯為了建立和德國之間的緩衝區,佔領并吞並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一部分立陶宛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將德國人視作擺脫蘇聯桎梏,實現民族獨立的解放者,同德軍進行合作。出現這一現象也不難理解,戰前蘇聯對外的強權政治和大國沙文主義政策,傷害了一些周邊的鄰邦,把他們推向了希特勒一方。而蘇聯國內實施的大俄羅斯主義和政治清洗做法,引起了各民族的反感,這也是造成蘇德戰爭期間發生大量親德事件的重要原因。

當然,蘇聯對於反蘇民族的懲罰也也是和嚴厲的,從蘇聯佔領波羅的海三國開始,蘇聯當局就開始對反蘇分子進行政治清算,許多被視作「敵對分子」或可疑對象遭到逮捕、流放或處決,僅拉脫維亞就有3.4萬人。據估計,從1940年至1953年,整個波羅的海三國被流放人員有20多萬人,對於不到600萬人口的波羅的海小國來說,這已是相當高的比例。

蘇聯為了加強對波羅的海三國的管理,採取民族置換的方式,將立陶宛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大量流放西伯利亞地區,而將其他地區的俄羅斯人遷入波羅的海三國。直到目前,還有兩個國家保持了比較高比例的俄羅斯人,拉脫維亞俄羅斯族佔27%,愛沙尼亞俄羅斯族佔24.8%。

波羅的海三國被併入俄羅斯和蘇聯時期,留給他們的是沉痛而苦澀的記憶,所以從蘇聯謀求獨立一直是他們願望和目標。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這使波羅的海三國重新恢復了民族國家。獨立以後的波羅的海三國,政治上向西方靠攏以維護其獨立,經濟上謀求西方援助以獲得發展,軍事上希望依靠西方集體防衛確保其安全,採取向西一邊倒的政策,相繼加入了北約和歐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蘇先生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有個加盟共和國居民多數信仰藏傳佛教,這與中國有什麼歷史淵源?
中國東北為何沒有出海口,15公里的距離只能望海興嘆?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