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錢就像人的褲衩子,看了道德經的金錢觀,我看錢的眼神變了

錢就像人的褲衩子,看了道德經的金錢觀,我看錢的眼神變了

錢就像人的褲衩子,看了道德經的金錢觀,我看錢的眼神變了。錢財是一個奇妙的東西,有人雅癖而從不言錢,說它是阿堵物,有人視財如命,掙錢不擇手段;有人埋頭髮財,有人高調炫富;更有人說錢就象人的褲衩子,每個人都必須有,但是又不能炫耀給別人看。那麼,錢究竟是什麼,我們該有一種什麼樣的金錢觀呢?我們來看看道德經怎麼說。

一、身體和財產哪個更重要?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在這段話中,老子就談到了金錢,老子問身體和財產,哪個更值得珍貴?自然身體是最珍貴的,沒有了身體,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可現實是,道理懂了很多,依然為了掙錢,熬夜、加班、應酬、喝酒,去慢慢耗費著自己的身體。

二、錢再多,節儉是一種美德

在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中說:夫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在老子的三寶裡面,第二寶是儉,生活節儉,所以能攢積錢財,捨棄了節儉,而片面地廣斂錢則,正在多的錢都填不滿慾望的無底洞。節儉的是一種修養,和錢財的多少無關。

節儉不同於小氣,節儉是一種優秀的傳統美德。只有做到儉,才可以更簡,這樣才能不為物役,擁有精神自由。不僅僅是老子主張節儉,古往今來,所有的聖哲先賢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論語·述而》中孔子也明確闡述了他對待節儉的態度:「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三國時期一代名相諸葛亮臨死之際,留給自己孩子的誡子書中也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三、金錢的「缺陷」

老子《道德經》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這句話,我們也能從中悟道對待金錢該持有什麼樣的態度。

「大成若缺」我們可以理解為金錢很好很完美,可是它也有缺陷,這是不是很像今天我們經常再說的錢不是萬能的,沒錢又是萬萬不行的。「其用不弊」,意思就是說金錢的缺陷,在於其賺取和使用過程中對人們的危害;金錢可以讓人充盈,又能讓人空虛無窮,空虛到擁有它越多的人彷彿失去的也越多;金錢是世界上最實際的東西,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金錢衡量,可是它又衡量不了所有;金錢是世界上最被需要的東西,就象水一樣,可也會像水一樣經常笨拙地被堵塞,變成污水,污染環境;金錢是世界上最有爭議的東西,爭議的背後是人們對金錢的無助,無奈,道理都懂我又能怎樣的無奈。

小結:

錢就像人的褲衩子,看了道德經的金錢觀,我看錢的眼神變了。老子《道德經》教誨我們,對待金錢,最好的態度就是保持內心的安靜,靜若止水,這是戰勝浮躁的好辦法。更不能因為眼前利益而盲動,頭腦發熱,取不義之財。面對金錢,如果人人都能有這樣一種態度,有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世界會更和諧、美好。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中這句話,能做到的人都是為成大事而生的
姐妹共侍一夫,結局讓人感動,揭開了中國愛情史的開篇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