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簡釋(中)朗讀篇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簡釋(中)朗讀篇

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 正能量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簡釋(中)

今天的主要內容是關於第二支和第三支的講解。《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第二支的內容是:

自身本尊之王者,不變其城若不持,

空行會眾難聚集,當勤自觀為本尊。

證道歌的第二支闡述了金剛乘一個比較特殊的觀點,那就是:我們的身體就是圓滿的本尊。

對於我們的身體,不同的修行者持有不同的觀點。以小乘的觀點看,身體是不凈的,具有血液、痰涎、糞尿等三十六種不凈物,認為身體是修行的障礙。

大乘的觀點則認為身體是修行的工具,就像前面所說的馬寶一樣,或者像渡船或僕人,我們可以利用身體來努力修行,成就佛果。

那麼金剛乘如何看待身體呢?金剛乘認為:我們的身體就是本尊。修持金剛乘法教時,要觀想自己就是本尊,比如觀世音菩薩、金剛亥母等。為什麼要這麼觀想呢?因為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是圓滿的本尊。

既然我們本來就是本尊,現在為什麼不能顯現呢?因為有煩惱和無明的障礙。金剛乘的修行有基、道、果三個階段,我們還處在「基」的層面,需要通過「道」的修行來凈除煩惱、無明等污染。等到所有的污染都清凈了,就到達了「果」的階段。「果」其實就是「基」的全然顯現,這時,基與果將完全一致,我們本具的本尊將會顯現。

大乘佛教里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金剛乘的觀點則更進一步:一切眾生不僅有佛性,而且就是本尊,就是圓滿的佛!每一位眾生皆是如此。雖然如此,但在沒有確立金剛乘的見地之前,也就是沒有形成「自身即是本尊」的定解之前,我們總是會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本尊。作為一位金剛乘修行人,這種懷疑是錯誤的,會導致我們不能成就佛果。比如一位王子,從小就流落到民間成了一位平民,後來他被王室找到,接回了王宮,但如果他始終不能相信自己就是王子,那就無法繼承王位,無法成為一國之君。

小乘、大乘、金剛乘對於修行人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達到的境界也各不相同。《大手印五支證道歌》屬於金剛乘法教,所以,修行大手印的人必須要確信自己的身體本來就是圓滿的本尊;身體的五大——地、水、火、風、空,就是五方佛;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煩惱,本質就是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法界體性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證道歌要求我們建立這樣的見地——「自身本尊之王者」,認識自身就是本尊之王,是這個圓滿壇城的國王。如果不能持有這樣的見地,則「空行會眾難聚集」——這個壇城中有如臣民一樣的空行大眾就不會聚集在自己身邊,我們本具的功德就無法顯現。

比如密勒日巴尊者,當他在山洞裡修行時,由於具有了「自身本尊之王者」的定解,所以經常會有很多空行護法圍繞著他,還有很多非人來供養他食物。

總之,金剛乘修行者要確信「自身本尊之王者」,這並不是一個無中生有的要求,也不是一個顛倒黑白、自欺欺人的要求,而是一個符合真實情況的要求。如果我們的本質不是本尊,那麼,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地觀想,也絕不會成為本尊。正因為我們的本質就是本尊,所以我們努力修持本尊法、念誦本尊咒語、觀想本尊相,空行護法們就會逐漸聚集在我們身邊,護持我們的修行,去除我們的障礙和磨難,終有一天,我們能凈除各種污染,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顯現出圓滿的本尊。

確信自己就是本尊,這稱為「佛慢」。「佛慢」與眾生的「我慢」是截然不同的。「我慢」是因為我執而產生的五毒煩惱之一,「佛慢」則源於對自身清凈圓滿本質的確認。「我慢」是我們要努力斷除的煩惱,「佛慢」是我們要努力生起的正見。

由於見地不同,顯教和密教在日常生活中的修持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吃飯前,顯教的修行者一般都要將飯食先供養佛法僧三寶,認為三寶是外在的皈依處,是清凈、尊貴的,而自己則是卑下、污染的。金剛乘則不這樣認為,金剛乘認為自身就是圓滿的本尊,自身就是無量壇城的聚集處,自身就有無量諸佛的清凈剎土,自身就有無量本尊、空行、護法匯聚其中,所以自己吃飯時,就是在供養本尊,供養三寶和三根本,以此見地來念誦供養文。

正由於這種見地上的差異,顯教修行者與金剛乘修行者消業與積福的效率就有所差別,成佛的速度也自然不同。因此,證道歌要求我們「當勤自觀為本尊」,就是說我們應當精勤、專註地將自己觀為本尊。如果真能如法達到這個境界,修行者肉體上的疾病、疼痛都會逐漸消失,身體會越來越輕盈,還會出現很多不求自得的神通。當然,對這些境界不能心生貪執。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第三支的內容是:

上師四身之雪山,如陽虔敬若不得,

如流加持不降臨,故當勤修虔誠心。

第三支講的是金剛乘修行的關鍵——弟子對上師的虔敬心。

所謂四身,是指法身、報身、化身和自性身,四身並不是分離的四個身體,而是全部集中於上師一身之中,上師的本質就是四身合一的佛陀,能夠直接正確地指導我們修行。

金剛乘有三根本——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護法是事業的根本,由此可見上師之重要。證道歌將上師比喻為雪山,上師的加持如同雪山融化而下的清涼之水,能夠澆灌滋潤我們的心田。那麼,如何才能將雪山上的雪融化為流水呢?那就需要我們猶如陽光一般熾熱的虔敬之心。

如果我們對於上師的虔敬心非常強烈,好像夏日的驕陽,雪水就會融化如瀑布一般,令我們得到源源不斷的巨大加持;如果我們的虔敬心一般,猶如春日和煦的陽光,那麼融化的加持之水就會像涓涓細流;如果我們的虔敬心很小,那就只能融化出一點一滴的小水珠;如果我們根本沒有虔敬心,雪山根本不會融化,我們也就得不到任何加持。所以證道歌說「如陽虔敬若不得,如流加持不降臨。」

事實上,上師的功德如雪山一般長久屹立,上師的加持亘古不變,恆常普施一切眾生,但弟子的虔敬心卻各不相同,如四季變化的陽光。因此,作為金剛乘弟子,一定要精勤、專註地修持虔敬心。如果我們的虔敬心能如炎炎烈日,上師的加持之水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地融入我們的心田。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橋旦曾堪布 的精彩文章:

對於金剛乘,沒有修證就無法理解朗讀篇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簡釋(上)朗讀篇

TAG:太橋旦曾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