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省基隆市,古名雞籠,台灣北部重要的國際商港

台灣省基隆市,古名雞籠,台灣北部重要的國際商港

基隆市,位於台灣島東北角,,為台灣北部重要的國際商港,全市面積133平方公里,人口40萬。基隆市共分為七個區。即中正區、信義區、仁愛區、中山區、安樂區、暖暖區與七堵區。

一、歷史沿革

1、明天啟六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後,曾據和平島築城堡。崇禎十五年(1642年)被荷蘭殖民者取代。

2、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初屬天興縣,繼歸天興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屬台灣府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屬淡水廳。後設基隆廳,屬台北府。光緒元年(1875年)設雞籠廳;九年改為基隆廳,取「基地昌隆」之意。

3、日本佔領後,光緒二十三年改屬台北縣基隆辦務署;二十七年設基隆廳。宣統元年(1909年)改支廳,屬台北廳。1920年設基隆街,屬台北州基隆郡。1924年12月設基隆市,直屬台北州。1945年光復後改為省轄市。

二、地名來歷

基隆,舊名雞籠。那是因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為凱達格蘭族(ketakalan),雞籠」是「凱達蘭」的閩南方言譯音。格蘭的諧音近似台語之「雞籠」,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雞籠,因而得名。光緒元年(1875年)設基隆廳時,才把雞籠改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三、風景名勝

1、基隆廟口夜市。是台灣基隆市的小吃市集,以仁三路上的奠濟宮為中心聚集,是全台灣最著名的夜市之一。全天24小時皆有店家在此營業,每到晚間夜市時段時更為熱鬧,所以也稱為廟口夜市。

2、野柳風景區。位於台灣省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里處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遠望如一隻海龜蹣跚離岸,昂首拱背而游,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野柳龜,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岩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岩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岩、豆腐岩、蕈狀岩、姜狀岩,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岩層景觀。

3、白米瓮炮台。周圍當地人舊稱「荷蘭城」,由於荷蘭據台時期就築有堡壘之類的建築,故白米瓮炮台也稱「荷蘭城炮台」;白米瓮炮台位於基隆港西邊,坐落在海拔近70公尺的高地上,高地的兩旁有小山,形成天然的屏障,為港口西岸的第一道防禦防線。

4、鵝鑾鼻燈塔。位於於墾丁國家公園內,是台灣南部海域夜航船隻測定方位的重要座標點,塔身全體白色圓形,內分4層,每層各有鐵梯15級,塔高18米,塔底周長110米,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塔內燈光每隔10秒鐘自動閃亮一次,光力可達20海里,是遠東最大的海上燈塔,有「東亞之光」的美稱。

5、和平島濱海公園。由於終年受到東北季風吹襲以及海浪拍打侵蝕影響,造成和平島的天然景觀奇特。千迭敷:千迭敷的豆腐岩地形,為岩石常年受海潮侵蝕,變成一塊塊方形的岩石,遠望活像一片片梯田林立散布,蔚為奇觀。76、 大佛禪寺座落於基隆市中正公園壽山之巔,為一處佛教觀光勝地。相傳普觀法師自幼隨母出家,大發弘願,經多方覓尋,擇定中正公園山頂,於民國56年倡議建立,民國58年建成完工,大佛禪寺最終得以投入使用。

8、基隆嶼。沒有住民的基隆嶼為一美麗的火山島,四周皆為峭壁,幾無平地,島上遊憩設施以步道和涼亭為主,珍貴的火成岩地質景觀,和精彩的原生植物為其特色。遊客沿著木棧道尋訪基隆嶼,島上原生植物就在步道兩旁展現生態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大觀 的精彩文章:

TAG:人文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