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人去世後,為何要停屍七天才下葬?

古代人去世後,為何要停屍七天才下葬?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對於逝者,人們尤其給予了應有的尊重,這樣的尊重主要體現在葬俗禮儀上。喪葬習俗是一個社會政治、宗教、經濟、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漢民族大多實行的是土葬,逝者都講究個「入土為安」。

下葬前,親人們還會團聚一起,為逝者舉行各種形式的「告別」與「祈禱」,雖然各地的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在古代,逝者一般要等到七天過後,才能入土下葬。面對這一習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燒七」,即人死後,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

民間亦有逝者「七日還魂」之說,這應該都是穿鑿附會之辭。之所以把屍體放置七天才進行埋葬,並不是所謂的迷信,而是源自古代一個神醫的病案。這位神醫是戰國時期的扁鵲。

有傳說稱,某年的某一天,扁鵲行醫來到豫陝一帶的虢國,聽說虢國太子突然暴斃。經過打聽,扁鵲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並不是真正的死亡。醫者仁心,得知消息的扁鵲在徵得國君的同意後,入宮為太子治療。經過調治,太子竟然從死亡中奇蹟般轉醒。扁鵲又給太子開了藥方,讓其繼續調補陰陽,不幾天,太子就痊癒了。

從此,扁鵲的名氣更大了,還被稱為能讓人「起死回生」的神醫。扁鵲卻說:「我並不能救活死人,只是有些人是假死,一般人看不出來而已。」從此之後,為了防止因人假死而被埋葬,就形成了把屍體放置七天的風俗。

古人有許多筆記小說里,都有過假死情節的描述,有些人暴斃後,被倉促埋葬,結果被盜墓給折騰活了,就是因為假死造成的誤判。所以,古人把屍體放置七天才下葬,不是因為迷信,而是防止因為假死而造成悲劇的發生。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門左侍郎 的精彩文章:

史上結局最好的亡國之君,後代在日本成顯赫家族,多次回中國尋根
李鴻章死後,子孫個個都是富豪,左宗棠的子孫呢?

TAG:黃門左侍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