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研發新一代靜音超音速飛機X-59 旨在開創陸地超音速飛行時代
原標題:NASA研發新一代靜音超音速飛機X-59 旨在開創陸地超音速飛行時代
NASA最新的實驗飛機是用靜音超音速技術設計的,旨在幫助開創在陸地上比聲音更快的空中旅行的新時代。這架飛機將會以「X-59 QueSST」的代號而名留青史。
早在1964年,美國空軍就負責指定1947年開始的重要實驗飛機和火箭。
新的實驗性超音速飛機被賦予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X代號,以及對美國宇航局探索靜音超音速技術(SST)的肯定。
查克·耶格爾(Chuck Yeager)因在1947年駕駛了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飛機——Bell X-1而出名。
在這架以妻子的名字命名的飛機上,耶格爾成為第一個打破音障的人。
根據Space.com網站的報道,這個「QueSST」(意為「靜音超音速技術」)部分顯然是NASA的「內部笑話」。它指的是宇航局對靜音超音速技術的「追求」。
周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接到了這一官方通知。
「對於每個在這個重要項目上工作的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我們對這個稱號感到興奮。」NASA航空研究任務理事會副主管Jaiwon Shin在NASA的聲明中說。
今年早些時候,白宮提交了2019年的預算申請,為這架靜音超音速飛機提供資金,這是為航空研究提供的6.339億美元資金的一部分。
但是NASA已經在靜音超音速飛機上研究了一段時間。
2016年2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獲得了初步設計合同,目標是在2020年前後開始飛行。
在2017年對該技術的初步評估被證明是正確的——2018年4月,美國宇航局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份價值2.475億美元的合同,用於設計、建造和交付2021年末的這家靜音X飛機。
關鍵的設計評估計劃在2019年9月進行,並在2021年夏天進行首次飛行。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加州帕姆代爾著名的臭鼬工廠正在建造X-59 QueSST。
有了超音速技術,這架飛機被設計成在超音速飛行時,地面上的人們只會聽到音速的砰然一聲——如果有聲音的話,根據Space Daily的報告。
根據NASA此前的聲明,這個項目的目標是讓超音速飛行變得讓公眾難以察覺,它就像遙遠天空的打雷聲,或者就像你的鄰居在外面關上車門的聲音。
美國宇航局也要求在高超音速飛機的研究上進行投資,這種飛機的飛行速度將達到多倍音速。據Space.com報道,高超音速飛機有可能應用于軍事領域或者太空旅行。
NASA將在宣布飛機安全飛越美國領空之前進行試飛。
然後,在2022年末,X-59將開始在選定的社區上空進行超音速飛行,以測量居民對任何可能聽到的噪音的反應。
從這些社區上空收集的科學有效數據將提交給美國和國際監管機構。
這些信息將被用來幫助他們制定基於噪音水平的法規,從而為在陸地上進行超音速飛行開闢新的商業市場。
維珍銀河公司和Boom科技公司正在共同研發一種超音速噴氣式飛機,它的飛行速度是音速的兩倍——大約1451英里/時(2335公里/時)。
通常飛機需要15到16個小時才能到達夏威夷,而這種飛機5到6個小時就可以到達。
然後,還有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公司Spike Aerospace,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
該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S-512靜音超音速噴氣機,其性能與Boom的SST相似。
從紐約到倫敦的旅行通常需要7個小時,他們計劃將時間縮短到3個小時。
商用超音速飛機的時代始於1976年的協和式飛機。由英國航空公司和法國航空公司運營的最後一架協和飛機於2003年飛行,在2000年發生了致命的墜機事故。
俄羅斯航空公司(Aeroflot)試飛了Tupolev Tu-144。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Aeroflot這架飛機的飛行始於1977年,並於1978年因技術問題而結束。
這架圓圓的、雙三角翼的飛機是俄羅斯著名飛機設計師Andrei N. Tupolev的創意,他負責監督Tu-144的研究進展。
Tu-144原型機於1968年12月31日首次試飛,大約兩個月後,競爭對手協和飛機的原型機升空。
靜音超音速技術到底有多「靜」?
根據最新消息,如果你住在德州的右邊,你就不用擔心NASA的安靜超音速技術聽起來像什麼了。
NASA計劃在11月在沿海城市加爾維斯頓進行一系列的公眾測試。
該次重點測試的F/A-18大黃蜂飛機將進行潛水操作,在海上產生更大的音爆,而在加爾維斯頓上空則會出現更安靜的音爆。
在那之後,「至少」500名當地誌願者將提供他們所聽到的反饋,而音頻感測器將提供更明確的噪音讀數。
官員們希望「大黃蜂」的測試能夠測量出普通居民認為可以接受的音爆水平。
這反過來將有助於NASA的X-59超音速噴氣機團隊在建造飛機時驗證他們的噪音水平理論。
不要指望X-59會很快在上空飛行——預計X-59要到2021年才會開始飛行測試,社區航班也要到2023年才會出現。
把加爾維斯頓的測試看作是對未來航空旅行的一種一瞥,而不是更多的超音速飛行的跡象。


※愛立信2018年移動報告:5G今年投入商用 2023年蜂窩物聯網連接量達35億
※SpaceX「獵鷹9號」4型火箭今日最後一次發射 為國際空間站送一個AI機器人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