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恩師講過關於「松功八法」的一句話,淺談對這一句話的認識

恩師講過關於「松功八法」的一句話,淺談對這一句話的認識

學習師門內功,「心靜體松」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和條件。離開了這個前提和條件,在師門內功的學習上難免會舉步維艱,甚至南轅北轍。

之前寫了兩篇關於「靜」文章,強調了「靜」的重要。這篇的主題是「松」,但主要是分享我聽恩師李和生先生講過的關於「松功八法」的一句話,並圍繞這句話淺談一些個人的見解。恩師的書里說「松」的內容很多也很完整了,我再多言無異於畫蛇添足,也容易混淆大家的視聽。

恩師的這句話沒有錄入到恩師書中,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內容,是很有必要與各位同門共同分享的內容。

在協助恩師整理書稿期間,聊到「松功八法」這一主題時,恩師對沈禎師哥和我說:

「松,分陰陽,兩兩對應。」

這句話在當時的語境中比較突兀。恩師年歲已高,語言表達常有些模糊,很多話我們需要猜測他老人家想說什麼,但恩師說這句話時非常清晰,看我倆的眼神也非常肯定。

聽到這話後,沈師哥和我都非常詫異也非常興奮。記得從恩師家回去時,我倆就這句話探討了一路(我倆都住大興),越聊越覺得話里有深意。

就我個人而言,在之前很長時間裡一直覺得「八松」是零散不整的,貌似是八種拼湊在一起的不同放鬆練法,它們之間並無關係原委。但我又一直深感恩師的拳學非常嚴謹系統,理法精到清晰,不大明白理法中為何會有「八松」這麼鬆散的狀況。恩師這句話解開了我腦海中長久的疑團,讓我對「八松」有了新的認識。

因恩師的《太極可道》當時已近成稿,大家計劃幫恩師出版系列叢書,所以這句話沒有呈現到書中。更遺憾的是現場聆聽了這話並對恩師拳學深有研究的沈禎師哥突然離去,他是向大家解答恩師這句話的最佳人選。

恩師和師哥走後,我作為是當時聽到這話的見證者之一,曾在師門年會以及南方几個協會的交流中彙報過這句話,但與師門眾多人數比起來,聽到的人不算多,還是有很多同門沒有聽到。加上彙報中我的敘述比較簡單,很多同門一聽而過,不怎麼重視。

於是很早就有了為此單寫篇文章的想法,將恩師這句話以及我為此做過的一些功課呈現給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下面,言歸正題。

一、先要明確一下「松」於恩師拳學的重要。

「松」,可以說是恩師拳學的基石,即是師門內功的基礎和根本,也是關鍵和訣竅,它對每一步功每一乘功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恩師把人體分為兩個系統,告誡我們練功不是為了增強第一系統,而是開發第二系統。如果說「靜」是通往這第二系統的橋樑,那麼「松」便是開啟這第二系統的不二鑰匙。

二、有必要清楚恩師在「松功」的主要傳承淵源。

如果深入了解一下,會發現恩師的「松功」並非僅楊氏汪脈一脈所傳。

我曾聽恩師親口說過,師門的「松功」很多都得益於他與吳圖南前輩的弟子馬有清先生之間的交流。恩師說吳前輩的松功練法獨到,非常有特點,讓他獲益很多。為此我查閱了馬有清先生著作,確實發現其中「松功」的很多理法與師門理法是相通相近的。記得恩師說過,師門「松功八法」里,其中有四、五松是直接源自吳前輩一脈。

恩師在「松」的認識上應該還得到了楊禹廷前輩的很多指點。楊前輩被譽為「鬆柔大師」,在「松」上必然有很多心得體會。他給恩師具體什麼指導我沒有聽恩師說過,但聽恩師說以前他和楊前輩摸手感覺空得厲害,空里有東西,有吸力,他練吳氏劍時,楊前輩的煙桿搭在劍上這劍就不聽自己的了。恩師說楊前輩特彆強調「松」,認為內功出不來的主要原因是「松不下來」、「松得不夠」。

當然,恩師也傳承了汪脈的「松功」理法,特別是在「散」和「通」上的認識與收穫,對恩師內功研究的影響極為深遠。所不同的是,他老人家集多家所傳而自成一系。我想,這應該就是在汪脈的幾支主要傳承中,師門這支的「松功」理法獨樹一幟的主要原因吧。

三、「松功八法」是師門松功的方法論。

「松功八法」是師門松功的一套完整訓練方法。

「松功八法」並非早已有之,而是恩師在前輩一些經驗上結合自己研究心得獨創的。這裡需要強調一下,恩師的功法理論是一個不斷完善、精鍊、系統的過程,這過程離不開一個根本目的:服務於內功訓練的需要

從最初的「五松」,到「六松」,到最終的「八松」,可以說是內功訓練需要何種松法,恩師即提煉出與之相應的松法。「松功八法」每一松都是有其特有功能和使命的。

四、如何理解「松,分陰陽」。

沈師哥與我曾對「八松」進行了初步梳理,有了一個粗略的排定與對應,只是恩師已去無法求證,師哥也已在病中,他曾囑咐我還要再多查閱恩師的資料,務必找到有力印證,不要輕下斷言。

為此我一再翻看查閱恩師留下的資料,並不斷驗證推演這個排定與對應關係是否有誤。幸運的是,恩師在馬來西亞講課的一段講松的視頻,講解「八松」的順序為這排定與對應提供了有力印證,恩師在講課中是依照先陽後陰的順序予以講解的,恩師在視頻中沒有點出其中關係,卻正合「分陰陽」的要點。

我們陳列一下「八松」:松沉、鬆開、鬆散、鬆通、松靜(凈)、鬆柔、松靈、松化。會發現,前四個所指明確,側重方式方法;後四個多為形容,偏重目的狀態。前四個現於形,後四個呈於態,是可以用「陰陽」來劃分的。現於形為陽,呈於態為陰,完全符合恩師「分陰陽」的指導。

五、如何「兩兩對應」。

恩師說陰陽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這「八松」中的陰陽如何依存呢?

具體分析每一松,再結合恩師「兩兩對應」的指導會發現,前四松與後四松之間是有隱形的連線的。

比如「松沉」,其練習過程中所呈現出來正是「靜(凈)」之狀態,我們常形容一個人遇事「沉得住氣」不正是指其「冷靜」嗎,反之,也有「心浮(不靜)氣躁」的說法。「八松」之中,「松沉」與「松靜(凈)」這二者的關聯最緊密,相互之間的影響也最大,這二者可以說是「兩兩對應」的關係。

而「鬆開」者,關節鬆開、筋骨鬆開、肌肉鬆開,等等,「開」之後所呈現狀態也正是「柔」之特性。身體上如此,精神上也如此,思想放鬆了,人也會柔和很多,思想上老是緊張之人,難免會有偏激之舉。

而「鬆散」者,意氣鬆散於外,因為這「散」而有了無形的場,有了更大的提前感知邊界。眼神散於外能辨顏色形狀,耳神散於外能辨遠近方位,意氣散於外則有了「我獨知人」的前提。「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不正是「靈」的特性么。

而「鬆通」與「松化」,了解恩師拳學中對能量流的定義,則不難找到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繫了。根據內功的「內運外動」的特點,再結合恩師說的「化即是發」,其中的道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由此,「八松」可以分為關係緊密、相互之間影響最大的四對,即:「松沉—松靜(凈)」、「鬆開—鬆柔」、「鬆散—松靈」、「鬆通—松化」。

六、「八松」是否與「三乘功法」有對應關係?

「八松」兩兩對應後,會感覺每個組合都特點明確,是否也與恩師的「三乘功」有對應聯繫呢?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

「松沉—松靜(凈)」是無論何時,無論哪乘功都應保持的基本的狀態。而「鬆開—鬆柔」與「腰功」、「鬆散—松靈」與「炁功」、「鬆通—松化」與「神經」也似乎確實能形成對應關係。這只是一個假設,供大家考慮。

我現在空閑時間少了,這篇文章斷續寫了多日,到今天才終於可以收筆。能力有限,加上寫的過程斷斷續續,粗糙膚淺的地方難免,請大家包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edao 的精彩文章:

TAG:ked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