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國的長平之敗,除與任用趙括為帥有關外,與一次外交也有關係

趙國的長平之敗,除與任用趙括為帥有關外,與一次外交也有關係

長平之戰大家估計早已熟知,此戰以數十萬趙國士兵被坑殺而結局,如果真要追究責任的話,現在主流的觀點就是在其主帥趙括身上,因為他只會「紙上談兵」。

然而,戰爭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從來都是和外交、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緊緊綁在一起的。趙國任用理論派軍人趙括為主帥,固然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但在此之前,趙王在外交方面同樣下了一招臭棋,這招臭棋跟後來趙國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無不有著莫大的關係。

公元前262年,秦國將領王齕攻陷了韓國的上黨郡,上黨郡的軍民趕忙向趙國轉移。趙國因為要和秦國爭奪戰略空間,於是就派老將廉頗帶兵前去,駐守在長平,安置上黨郡的難民。

隨後,王齕借著追逐上黨郡難民的機會,將戰火引向了趙國,多次擊敗趙國。對此,趙國君臣召開了緊急會議,大臣樓昌建議向秦國求和,而另一大臣虞卿卻提出了相反的建議,說:「請和的主動權在秦國手裡,然而秦國卻並沒有停戰的意思,他們是鐵了心要在軍事上打垮我們,我們現在如果主動去求和,秦國肯定不會搭理我們的。

我們還不如拿出金銀財寶去依附楚國、魏國,這兩個國家如果接受的話,秦國就會懷疑我們已經達成了合縱的協議,此時我們再去向秦國求和的話,就能夠達成目標了。」

虞卿認為,所謂的求和,應該是聯合弱者,逼著強者坐下來和談,背後有了盟友的撐腰,至少能夠把握部分的主動權。而如果直接就向強秦求和的話,那這種求和就是哀求和乞求了。這樣做的後果一來是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別人手裡,既然連主動權都完全掌握了,還有和談的必要嗎?二來繞開盟友和敵人談判,會導致盟友們置身事外,覺得沒有必要幫你,更何況還無利可圖。

可惜的是,趙王並沒有聽虞卿的建議,而是直接就向秦國求和了。

這一招臭棋所造成的後果,就是在長平之戰中,當趙括的軍隊被圍困時,諸侯國沒有一個對其施以援手的,眼看著趙軍被困死,被殲滅。

單方面的向強者求和,其實就在孤立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揭秘:慈禧太后身邊一條忠實的走狗,陰險狡詐,賣國求榮
此人曾統領五斗米教佔領舟山,數次起兵反晉,後成為海盜的代名詞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