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病逝後,姜維九伐中原,知道真相,才發現姜維不容易

諸葛亮病逝後,姜維九伐中原,知道真相,才發現姜維不容易

姜維,字伯約,天水人。姜維足智多謀,能征善戰,原為魏國大將,諸葛亮北伐時,曾經讓諸葛亮束手無策,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好擒拿姜維的母親。姜維只好舉兵投降,歸順諸葛亮。

諸葛亮將平生所學如數傳給姜維,在諸葛亮北伐時,姜維也是身先士卒,出謀劃策,但是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北伐失敗。

作為諸葛亮的繼承人,姜維繼丞相之遺志,討篡漢之逆賊,北伐中原,匡扶漢室。

諸葛亮死後,姜維掌握蜀漢軍事大全。姜維曾九次組織北伐,大勝魏國三次,敗與魏國二次,出於某些原因不克而還四次,史稱「九伐中原」。

戰爭不僅消耗大量財力物力,而且容易增重百姓負擔,軍隊的人員數量,糧食軍械都是出自百姓之手,如果負擔過重,會導致國家動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諸葛亮北伐中原時,蜀國已經承擔相當大的負擔,諸葛亮死後,作為軍事統帥的姜維為什麼不修養生息,而是要繼續北伐呢?

其一,北伐中原,興復漢室,這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志向。劉備在位時,領著諸葛亮戎馬一生,結果白帝城託孤,自己先走一步。劉備把這個重任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自然是兢兢業業,為了完成劉備願望,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言,「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諸葛亮怕自己完不成這個與先帝的約定,愧對劉備。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為了完成他們兩個人一起的約定。只是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含恨而死,在九泉之下愧對劉備。

姜維繼承諸葛亮之志,到他手裡已經是第三人了,如果完不成的話,不僅是姜維的遺憾,更是諸葛亮與劉備的遺憾,所以姜維拼了命的北伐,為了完成他們心中的那個志向。

第2,緩解蜀漢內部矛盾。蜀漢分為兩大集團,一部分是以益州士族為首的益州派,另一個就是以劉備為首的荊州派,劉備屬於後來者,佔據了益州。益州派與荊州派矛盾日益加重,為了緩和國內矛盾,姜維採取北伐,將國內的矛盾引向蜀國與魏國的矛盾。

其三,蜀漢弱小,魏國強大,如果不主動出擊,將會被魏國消滅。蜀國偏於一隅,只有益州,而魏國獨霸九州,雄踞北方。

從人口數量來看,憑蜀中川地是無法於整個北方的人口數量抗衡的,從經濟情況來看,北方是古代經濟中心,而蜀地雖然富庶,還是無法與北方相抗衡的,從軍事人才來看,蜀國人才凋敝,除了姜維,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將領,再來看魏國,司馬昭、鍾會、鄧艾等等都是著名將領。此時的魏國正值內亂之際,如果不趁勢出擊,等魏國反應過來,那麼蜀國無法與魏國抗衡的。

綜上所述,姜維才會不辭辛苦,九伐中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白、蘇軾文采斐然,不過論武功,李白可以碾壓蘇軾
太平天國五虎上將之一,被捕後給清軍出了一主意,讓洪秀全氣吐血

TAG:豫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