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暴力溝通的現實實踐

非暴力溝通的現實實踐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兒時玩伴發了動態,他和我從小一起長大,好長時間沒有聯繫,發現他更新動態,本能的去關注,仔細的揣摩他本意是想表達什麼,

猜測當然不可能猜出別人的想法,我選擇直接跟他聊天,但畢竟好長時間不接觸,雙方都缺乏對對方的了解,不一定能敞開心扉的聊,我又發自內心的想關心他,可怎麼辦呢,我最近剛好在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這本書可能會給我答案。

我就按照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首先留意自己的觀察,其二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最後才提出具體的請求。

我:「看到你朋友圈最近動態挺多,怎麼了嗎?」

由於是第一次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聊天,我表達的有些失敗,我只描述了自己的觀察,並沒有說出自己的感受,就著急的去表達對他的關心,這樣結果並不理想。

「看到你朋友圈最近動態挺多,我有些意外和驚喜,因為我挺關心你,想知道你最近過的好不好」 這樣講就比剛才好點,可是歷史不能重演,看看我朋友當時是怎麼答覆我的。

他:「心事多,但又不想讓這些事來困擾我,所以不帶自我開導下啊」

我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他想通過自我開導來免於心事困擾,可是我不知是什麼心事,我進一步提出我的觀察,希望他能具體的表達他的需要,好讓我明白他的需要是什麼,這樣我才能提出具體的請求。

我:「看到你朋友圈的自我開導,我覺得挺好,你是否願意跟我說說你的心事呢?」

我這裡描述了自己的觀察,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卻沒有說出是什麼樣的需要導致我這樣的感受,就直接說出自己的請求,還是有些倉促。

他:「有時候一個人最需要的其實只是心裡的放下,什麼事能難到人呢。說白了就是自己,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其實才是最大的悲哀,這些都懂,可是有幾個人能做到?所以我覺得最需要的就是三觀正,然後又能接受理念很通俗的道理,而我們只需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最後其實什麼事都沒有了」

朋友發了很長一段話,裡面夾雜了很多他對事物的個人看法,評論以及嚮往。但還是沒有具體的表達自己的需要,可見我們是多麼不擅長表達自己內心的需要啊。

回想我自己求學生涯十幾年,卻也想不起有什麼人問過我的感受和需要,人們認為感受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父母老師的話,專家學者的話,各種各樣的權威和政府主張的正確思想。

於是,我們被鼓勵要無條件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的內心,慢慢的,我們習慣於考慮:「人們期待我怎麼做?」

我繼續嘗試去理解朋友的感受,這次換做是我來揣測他的感受,好讓他能把他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

我:「看來你已經看了很多道理,甚至是去嘗試了很多方法,只是你擔心沒有方法對你適用?或者你是擔心你自己做不到放下對嗎?」

他:「說白了,我的性格如此,其實很多事吧沒啥大不了的,性格決定了我不可能遇事都能輕拿輕放,這需要時間,我都懂」

他在進一步的表達感受,語氣慢慢變得平緩,但是他把自己不能輕易放下歸咎於自己的性格,性格可能是一部分因素,但不是全部,他還是沒有明確的表達具體是什麼事讓他放不下,為啥會這樣,他的需要是什麼。

我選擇繼續傾聽他的感受,生活中能有人願意傾聽你講話,是非常愜意且幸福的事。但生活中別人跟我們分享他們的痛苦和煩惱時,我們往往是著急的去提建議,表達自己的安慰和看法,這樣效果很不好。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告訴我:認真的傾聽意味著全心全意地體會他人所表達的信息,這也為他人充分表達痛苦和煩惱創造了條件。

我:「你現在是擔心你這樣的性格不能輕易放下對嗎?你需要時間來慢慢做這些對吧?」

他:「不是我現在擔心放不下,我擔心的是當我遇到後無法放下[捂臉]」

我那句問話不夠嚴謹,有些籠統的指向,他感覺我沒有明白他的意思,就解釋了一下。

如果別人沒有理解我們的意思,不要指責他,再解釋一下,溝通也變得更順暢了,我們有時候缺乏耐心去解釋,就責怪別人不理解自己,表達的越明確越容易被理解,當別人不理解,可能是自己的表達出了問題。

我:「也就是說你現在並沒有遇到這些事情,你擔心的事情還沒有發生,你是在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而憂慮呀」

他:「我知道自己啊,所以未雨綢繆」

我感覺時機應該成熟了,可以表達我的請求了,於是我說:「那你現在能告訴我嗎,你是為哪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而焦慮呢?」

他:「可能不會發生,可能會,未知啊!不好說[憨笑]」

我沒有想到他的心理防線那麼堅固,他還是不願意講,我想再嘗試一下,這次我沒有再用非暴力溝通那套方法,哈哈,我用自己以往的聊天方式。

我:「那你說說看,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不會發生,當我們能預知即將發生的那些可能使我們憂慮的事情,我們就可以有個心理準備,不至於在發生時不知所措呀」

他:「不說,這些事可是隱私,再說沒到時候,不想下決論,不了,我很感謝你的關心,但是這些年我的變化很大了,不會引起我多大的反應」

這麼多年沒有接觸,我們確實不能理解對方,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並不影響我對他的關心。

我:「你剛才給我講了很多,我很開心,我覺得你應該也多少能釋懷一些,我不需要你告訴我你的隱私,能偶爾聊聊天,這樣就很好啦」

最後一句我又運用了非暴力溝通的方法,描述我的觀察,表達我的感受,並說出導致這種感受的原因,試圖打消他的顧慮,我並不是為了窺探他的隱私才去選擇和他聊天,我是真心的想關心他,我想他應該已經感受到了我的關心,只是他不擅長表達自己的需要,這可能需要時間慢慢來鍛煉吧。

我們好多人其實都不善於表達自己,小時候,一旦遇到不喜歡的人或者不理解的事,就首先會想別人有什麼不對。

如果同學不把作業給我抄寫,那他就是「太小氣了」。如果有人排隊打飯時把飯不小心灑在自己身上,那他就是「沒長眼睛啊」。如果自己是消費者,別人是商家,去買東西沒有得到優惠,那就是「商家太黑心了」如果自己是商家,別人是消費者,別人索要優惠時,那「消費者就是太愛佔便宜啦」

我們總愛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一旦別人不滿足標準,就覺得不正常,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別人只是跟我們不同,大家都是正常的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面小書生 的精彩文章:

TAG:多面小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