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景泰藍工藝大師李榮魁:傳承景泰藍要「前見古人,後有來者」

景泰藍工藝大師李榮魁:傳承景泰藍要「前見古人,後有來者」

前不久,火山小視頻舉行了一場火山達人秀校園技能達人挑戰賽,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致敬中國傳統技藝匠人。

現在,我們採訪的這位傳統技藝匠人就是國際知名的景泰藍工藝大師李榮魁,他的作品造型新穎、紋樣獨特、細而不繁、美而不浮,不僅多次被選為國禮,在國內外也深受讚賞。2017年12月28日,李榮魁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推薦名單。

一生鍾情「景泰藍」

1941年出生於北京的李榮魁,從小就喜歡繪畫,1958年開始學藝,拜師老匠人汪寶成、陸玉剛門下,後進修於「燕京書畫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長期從事景泰藍的設計、生產、研發、傳承及鑒定等工作。在5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李榮魁摘下累累碩果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評為國家高級技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78歲高齡的李榮魁一聊起景泰藍製作工藝,如數家珍。對於景泰藍工藝品製作的「秘訣」,李榮魁表示:「每一件景泰藍藝術品都離不開創作者的理念和信念。創造的素材一方面來自祖宗留下來的技藝,一方面要在創作過程中融入創作者的理念——根基是生活。一個創作者只有了解了生活,才能在搜集大量素材之後去提煉。」

創作景泰藍要「前見古人」

「作為我們國家獨有的工業美術藝術品,景泰藍從元末開始發展到現在,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我們的祖輩給後人留下了很多景泰藍藝術品,目前有6000多件,這些都是景泰藍匠人學習和創作非常好的素材。但是創作過程中要創新就需要融入生活,所以可以進行大量的寫生,把生活現實的東西比如花鳥山水、生活圖案等現代元素跟古老的技藝融合在一起。創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因此,在創作景泰藍過程中,創作者要把對生活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去,這樣才能創新創作景泰藍藝術品。」 李榮魁如是說道。

李榮魁進一步表示:「景泰藍雖然歷經了700多年,流傳下來了精美的藝術品,但也要在實用當中進行大膽創新,把現代元素融入到傳統的景泰藍技藝中,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製作景泰藍藝術品過程中,李榮魁往往是將搜集來的大量生活素材和傳統的景泰藍創作理念進行完美地結合,一方面深刻地理解古老的藝術品,另一方面又跟生活緊密聯繫,故而李榮魁創作的景泰藍藝術品造型別緻、圖案精美、創意十足,富有時代生活氣息。因此,他手下的景泰藍藝術品很多時候還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國際友人。

傳承景泰藍要「後有來者」

從事景泰藍藝術創作工作,李榮魁已經做了50多年,從學習景泰藍到設計製作再到生產鑒定,在這個過程中,他深刻領悟到:藝術創作過程中,創作者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有一份對景泰藍工藝品的執著;另外還要有自己的決心,做好傳承景泰藍技藝的工作,同時不斷創新,把景泰藍發揚光大。

為了傳承和發揚景泰藍製作技藝,李榮魁曾在故宮、避暑山莊、瀋陽故宮專門去對景泰藍作品、藝術品、宮中御用品進行了考察和臨摹。尤其是在故宮,一呆就是8年,搜集了大批資料,對實品的全程裝飾、造型進行研究。在創作過程中,結合社會發展,進行大膽創新,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才將景泰藍製作技藝傳承下來。

2006年,景泰藍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將景泰藍製作技藝更好的傳承給下一代,李榮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先後培養了三批40多位景泰藍國家級高級技師。面對新時代的徒弟,李榮魁經常告誡他們做一個「景泰藍匠人」要「德藝雙馨」、不求名利。「真正的藝術作品是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的,自己的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要為後來的繼承人做一個榜樣和楷模。如果單純追求商業價值,初心不一樣,出來的作品,藝術價值不會太高。二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往往會出現偷工減料的事情,很難出好的作品。國家在重視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應以一種匠人的精神進行創作,讓傳統技藝得到更好的發展。」

社會在發展進步,傳統技藝也要與時俱進。互聯網時代,火山小視頻舉辦的校園技能達人挑戰賽,展示了中國傳統技藝,引起了年輕群體對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因此,對火山達人秀這個活動,李榮魁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認為通過新的形式把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給大眾百姓非常有意義和價值。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景泰藍工藝,繼承和發揚景泰藍非遺事業,成為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啤酒音樂節、漂流戲水、篝火晚會、採摘露營……
睡多睡少都不好 罹患疾病可能性更高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