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維州公校系統歧視殘疾學生

維州公校系統歧視殘疾學生

新的報告披露了維州教育系統內對殘疾學生的歧視,約有六分之一的殘疾兒童家長無法讓孩子在主流學校註冊入學。

莫納什大學的人權法Castan中心的研究發現15%的家庭難以註冊進主流學校,同時還有15%的已經入學的殘疾兒童感到需要離校的壓力。

「一些公校繼續因為殘疾而拒絕學生。」報告說。

「學校領導不鼓勵家長為他們的殘疾孩子註冊,稱學校對該學生不『合適』,或者無法應對該學生的需求。」

三個孩子的媽媽Mel Spencer在為她自閉症的兒子諮詢入學時,一位校長告訴她:「我們已經有太多的自閉症學生了。」

另一個學校告訴她名額滿了,還有一個學校不回復她的電話和電郵。

「令人心碎。」她說,「我感到內疚。可能是我作為家長不夠好,所以他們不收我的兒子。」

研究者說這個歧視往往來自於學校得不到足夠的撥款來支持殘疾學生。

2016對維州殘疾學生的調查發現有15%的維州學生因為各種殘疾需要額外支持,只有4%得到了相應的撥款。

Spencer女士的兒子就是沒有得到撥款的學生,而且他的智商太高,特殊學校也不收他。

報告說家長們感到他們得為孩子找一個「正確的」診斷以獲得撥款,即使那個診斷並不真的適合他們孩子的殘疾狀況。

為這個研究接受採訪的家長談論不得不「妖魔化」他們的孩子以得到撥款。一位家長說另一位家長建議她讓孩子整夜別睡覺,以降低智商來獲得撥款。

報告說教師們往往難以為殘疾孩子修改課程,於是只好「弱智化」課堂任務。

研究還發現殘疾兒童有時候和同齡人分開。有的被安置在教室的單獨的區域,包括孩子們放書包的地方。

報告說有些學校還使用了違反人權法的限制和隔離手段。

報告的聯合作者Eleanor Jenkin說這些經歷會帶來很長時間的影響。

研究者們敦促學校收集更多的關於殘疾學生的數據,包括中止註冊的學生,並推薦要給殘疾學生引入新的撥款模式。

教育廳發言人說報告推薦的很多做法已經在實行,但也意識到需要做的還很多。

他說教育廳正在研究基於支持力度而非特定診斷結果的新的學校撥款模式。

他還提供了一個各種措施的長長的清單,包括撥款3000萬澳元把學校建築和操場升級,讓它們變得更包容,以及撥款4250萬幫助有語言和學習障礙的學生。

Spencer女士最終為兒子找到了一家公校,但是說並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

他現在在一家更能提供支持的天主教高中,學校在醫務室加了一張床,如果他感到累了就能在那裡睡覺。

學校允許他在教室和大廳戴消音耳機,這樣他不會不知所措。

新聞來源:https://www.theage.com.au/national/victoria/it-was-heartbreaking-the-discrimination-in-our-schools-20180628-p4zobh.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洲新足跡中文網站 的精彩文章:

東京遊記:帶你逛一逛下町
澳洲特種兵在阿富汗犯下戰爭罪

TAG:澳洲新足跡中文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