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騎自行車不會給男性造成「暗傷」,反而抗癌、護心

騎自行車不會給男性造成「暗傷」,反而抗癌、護心

點擊「生命新知」,關注新觀點、新醫訊

圖片來源:pixabay.com

與健身房的健美車相比,在戶外騎自行車具有其獨特的魅力。在戶外,能夠感受快速變化的景色、風的流動,以及呼吸新鮮的空氣。下坡的爽快感也是辛苦爬坡的獎勵。

成年人即使不愛運動,在上班的時候也可能選擇騎自行車出行。騎自行車通勤可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有人擔心騎自行車可能會造成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但根據2017年的一項研究,與游泳者和跑者相比,騎車者的排尿及性功能並沒有變差(J Urol. 2017 Oct 13. pii: S0022-5347(17)77722-1. doi: 10.1016/j.juro.2017.10.017)。

那麼,騎自行車上班對健康有什麼益處呢?

缺乏體力活動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許多成年人對體育運動並不感興趣,但仍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步行和騎自行車通勤這類融入日常生活的運動。

騎自行車與健康獲益之間的關係已清楚多年。2000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Andersen等人首次報道,經多變數校正後,騎自行車者的全因死亡率比不騎自行車者低30%。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Celis-Morales及其同事對來自英國Biobank的數據進行分析,以探究步行或騎自行車的主動通勤方式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

他們發現,在25萬餘名有償工作的成年人中,相比於乘坐汽車或公交車的被動通勤,騎自行車通勤與全因死亡風險(風險比:HR=0.59,95%置信區間:0.42~0.83)、癌症死亡風險(HR=0.60,0.40~0.90)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HR=0.48,0.25~0.92)大幅降低有關,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步行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有關,但是步行的癌症或全因死亡風險與被動通勤者並無差異。

與主動和被動方式的混合型通勤相比,僅採取主動通勤方式,以及更長的通勤距離,可產生更大的獲益。

主動通勤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主動通勤的眾多方法中,步行和騎自行車是最常見的選擇。兒童和青年更樂於騎自行車,但對於成年人來說,安全問題、公司著裝規範等原因使得步行成為首選,這尤其是對於北美城市,其城市設計和天氣條件對於騎自行車並不友好。主動通勤在一些歐洲國家更為常見,其具有專門的自行車道和步道。

這些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呼籲積極通勤相關的政治行動,有可能通過預防常見的(且成本昂貴的)非傳染性疾病來改善公眾健康。從汽車通勤轉向更積極的通勤方式也將減少交通擁擠的市中心的車流量,並有助於減少空氣污染,進而有益於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7;357:j1740

好文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最終消滅癌症的竟會是病毒?連轉移癌都被它滅了
Tildrakizumab獲批治療中重度銀屑病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