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絕句的一種寫法

絕句的一種寫法

絕句的一種寫法

——鹿鳴谷主人

?楊萬里《誠齋詩話》說:「五七字絕句最少而最難工,雖作者亦難得四句全好者。」絕句字數少,較之律詩難寫;同樣,詞中寫小令最難。

絕句有許多寫法,有一種常見的,便是將對仗放入詩中,或在第一聯用對仗,

例如: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或在第二聯用對仗,例如:

杜甫《夔州歌十絕句》其一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闢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或兩聯都用對仗,例如:

杜甫《漫成一絕》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杜甫是此類作法的好手,後世仿效者很多。

楊萬里說絕句難寫,寫出來每一句都好的,更難。在他看來,四句都好的絕句,有這麼一首:

王安石《金陵即事》

水際柴門一半開,小橋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並是梅。

即事就是以眼前之物為詩,如《山居即事》、《溪行即事》等。這首是詩人展示南京的春景。

「水際柴門一半開」,這句壓縮出來就是柴門開。柴門原本尋常,然而這不是農家柴門,不是山中柴門,是水邊的柴門,流水靈秀,並傳遞了江南的地理特徵。另者,柴門若是緊閉,氣氛便拘謹,格局就小氣,若全部敞開,又未免粗獷或張揚,半開,才符合詩的含蓄之美,此所謂詩意。

「小橋分路入青苔」,此句字眼在「分」,小橋把路分在兩端,道路綿延開去,隱沒在青苔之中。「分」字以擬人之法,寫活了橋,也融入了情。

「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並是梅」,絕句中如果運用對仗,那對仗得出彩(否則不建議寫作時做成對子)。

首先此聯運用了倒裝,在寫作中如果連續四句開頭都用名詞,多會顯得呆板,為清以後的詩家所忌諱,這裡用倒裝讓句子結構活了起來。

其次,視覺(無窮柳)與嗅覺(吹香梅)的結合,烘托出盎然春意。

其三,托物以情,刻畫有趣,不說人站在柳邊,不說柳樹自己照影,而是說柳樹背著人悄悄顧盼流水,頓時把這靜態之物寫得靈動、有情,並且這一巧妙構思讓小小的絕句有了詩趣。

其四,「隔」屋梅香,具疏離之美,還暗示梅開繁盛。

其五,末句用一個帶塞音的「並」字,讀起來具爆發力,對結句有揚之作用,且體現出作者掩不住的喜悅之情。

整首詩用字平易卻自然,述常見之物而見機趣,景與情的呈現由淡轉濃,讀來令人回味。

總的說來,此類絕句寫法常用於寫景,不宜用於議論;下字宜輕不宜拙,無需華麗;對仗的一聯應比非對仗的一聯突出;起句可以平淡,但轉結應有致。

★關於絕句,人們往往有一種印象,以為是律詩的半首,尤其看見帶有對仗的絕句,會加重這種印象。其實絕的概念早於律,施蟄存先生在《唐詩絕句雜說》一文中指出,南朝梁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和北周庾信的詩集里,詩題已明確出現了「絕」,詩體也相符,「律」是唐代近體詩的特徵。絕句寫作自有其起承轉合,若以半首律視之,反而有礙謀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linux進程信息查詢命令lsof詳解
父母的堅持有時候是錯誤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