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入關29年後遭遇到了「退回關外」的危機,與「這兩支明朝部隊」有關

清朝入關29年後遭遇到了「退回關外」的危機,與「這兩支明朝部隊」有關

公元1616年,東北建州女真部的首領努爾哈赤帶著對明朝的「七大恨」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開始在遼東一帶建立了割據政權,與明朝公開決裂。要說這「七大恨」實在是冤枉明朝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愛新覺羅·覺昌安和愛新覺羅·塔克世皆為明朝邊關將領,任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介紹一下明朝的軍隊制度,明朝統一全國後,根據劉伯溫的建議,朱元璋創立了獨特的衛所制度,自京師達於郡縣,皆設立衛所,衛下設所,一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各省的衛所由各省的都指揮使司(明朝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分掌地方軍政、民政、刑獄)統轄,各省都指揮使司由大都督府(1361年創設)管轄,1380年(洪武十三年,洪武是朱元璋在位時的年號),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為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他們對各省都指揮使司實行劃片管理,軍都督府主要負責軍籍管理,武職世官﹑流官﹑土官的襲替﹑優養﹑優給等。

奴兒干都司

在公元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時明朝公有內、外衛547個。1412年(明永樂十年)在圖們江流域設置了建州左衛,其指揮使為女真族首領世襲,歸屬明奴兒干都司節制。在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任建州左衛都指揮使時,覺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二人和當時的遼東總兵李成梁關係還都不錯,根據一些歷史的記載,塔克世的長子努爾哈赤也曾生活在李成梁身邊一段時間,李成梁對他不錯。覺昌安和塔克世這兩人在1583年(萬曆十一年)在明軍與地方反叛武裝的戰鬥中作為明軍的嚮導被明軍誤殺,這引起了努爾哈赤的惱怒。同年,努爾哈赤襲封為建州左衛指揮使,進而擁兵自立,從1583到1616年的33年中,就在明朝的眼皮底下努爾哈赤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不知道明朝的邊將和明朝朝廷都在想什麼。

後金

扯的有點遠,接著說正事。1636年,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1636年—1912年)正式建立。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佔領了北京並遷都北京,定鼎中原,此後逐步消滅了明朝殘餘勢力和農民軍勢力,一統全國。1669年(康熙八年),年僅15歲的康熙皇帝智擒當時最大權臣鰲拜,一舉摧毀了鰲拜的勢力。在稍微鞏固了一下自己的統治後,時間來到了1673年(康熙十二年),這時的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年僅19歲。公元1673年,康熙帝下令盡撤三藩(清初三個漢族藩王),令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退回到關外的遼東地區。假如康熙帝能夠學當年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之舉,給予為清朝立下赫赫戰功的三位藩王妥善的安置,這時的平西王吳三桂已經62歲,平南王尚可喜已經70歲,只有靖南王耿精忠時年30歲。在古代的那種壽命條件下,如果說分別已經進入花甲之年和古稀之年的吳三桂與尚可喜(尚可喜在三藩之亂中始終未反叛清朝,而是抵抗吳三桂,1676年,被其長子尚之信軟禁,奪取廣東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一開始就有謀反之心,真的有點勉強。吳三桂其實也只是想在雲南裂土封王,由其子孫世代承襲其爵位。

三藩之亂

既然康熙帝如此決絕,那麼三藩也不是吃素的,1673年的十一月,吳三桂首先起兵,「三藩之亂」開始,1674年福建的耿精忠起兵響應,隨後當時統治台灣的的延平王鄭經(鄭經系鄭成功長子,1655年,南明永曆帝敕封鄭成功為延平王)也起兵相應,1676年,尚之信在軟禁其父尚可喜後投降吳三桂。這四家,從實力上來講,吳三桂軍事絕對的第一。分析一下當時雙方的實力對比,據《清初編審八旗男丁滿文檔案選譯》記載,1657年(順治十四年),戶部尚書車克奏報 ,該年八旗滿洲男丁數約為5萬人,蒙古男丁數約為2.6萬人,所屬漢軍約32萬(包括漢軍八旗、漢人為主的綠營兵等)。清朝崛起時,女真各部不過百萬人口,當時僅就吳三桂一家的明裡暗裡的兵力就可與當時的清廷兵力相當,當時吳三桂的部將王輔臣、李本深、吳之茂分別是陝西提督、貴州提督、四川總兵。所以在三藩之亂一開始時,清廷集體陷入了慌亂之中,很多大臣都主張退回到關外。對待三藩態度最為堅決的就是康熙帝了,那就是一定要與三藩一決高下。

吳三桂

從民心上來看,雙方其實都不怎麼得民心,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耿仲明系耿精忠的祖父,耿精忠承襲其父祖的爵位),這三位三藩的藩王都是明軍舊將,後來都是投降清朝,在清朝入主中原的過程中,這三位可謂居功至偉,雙手都沾滿了漢人的鮮血,不然清朝也不會破例封他們為王。1659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逃入緬甸被當時的緬王收留,後吳三桂軍進入緬甸,緬甸王室發動政變,新的緬王把永曆帝交給了吳三桂,1662年,永曆帝父子及眷屬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其身亡處後改名為逼死坡。但是就算這樣,當打著「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旗號的吳三桂反叛清朝時,還是得到了明皇室以及台灣鄭經集團、部分漢人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的鼎力支持。

明末遼東局勢

在三藩之亂之初,吳三桂軍勢如破竹,清軍只有招架之功,幾無還手之力,四方動搖,急的康熙帝都要御駕親征後被大臣阻止。當是的八旗兵在江南已經養尊處優多年,其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倘若在戰爭初期吳三桂軍乘勢一舉北上直掏清朝的國都北京,那麼當時在中原立足未穩的清朝很有可能就要退回山海關以外了。然而吳三桂終究無帝王的境界,竟然一心想著與清朝劃江而治,給了清朝喘息的機會,三藩被各個擊破。另外吳三桂也有一幫「豬隊友」,由於尚之信、耿精忠、鄭經這三家緊挨著,相互之間矛盾重重,尚之信在1676年投降吳三桂的不久後又歸順清朝,後來被康熙帝處死。耿精忠最後也投降了清朝,最後被康熙帝凌遲處死。吳三桂曾多次寫信給台灣的鄭經,讓其派遣艦隊進攻清朝的大後方遼東,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然而鄭經對此卻置之不理。清朝畢竟是全國性的政權,在人力、物力、兵力的調集上,「三藩」遠遠不能和清朝比,在經歷了初期的慌亂之後,在綠營兵的協助下,1681年,清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三藩之亂被平定,全國一統的局面得以進一步鞏固。當然三藩之亂又使得華夏生靈塗炭,無數平民被殺。

明末農民戰爭

三藩之軍,如果追根溯源,其實來自明朝的這兩支軍隊,關寧軍(關寧鐵騎)和東江軍。根據《明季北略》明確記載明軍將領祖大壽組織家丁,形成一支善戰的部隊,被稱為關寧鐵騎,吳三桂之父吳襄是祖大壽的部下,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因此吳三桂軍屬於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是明末的明軍精銳之一,給予後金(清朝)的八旗部隊多次重創。1641年,祖大壽投降清朝。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意外」地攻陷了大明的中樞北京,崇禎帝自縊,很遺憾,在關外的勤王之師吳三桂軍沒能及時趕到。這時在山海關外手握重兵的吳三桂成了左右局勢的一個關鍵人物,如果吳三桂倒向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大順政權),那麼清兵就很難入關,在反覆權衡和猶豫後,吳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關。能夠攻陷北京城,或許李自成也沒想到,李自成是來碰運氣的,而能夠輕易入關,滿清軍事貴族集團其實也很意外。根據《中國人口發展史》的記載,明朝人口接近兩億(包括女真族),而明朝女真族的人口不過百萬,估計也就50到80萬,清順治年間滿洲八旗在籍人口約68萬,對此滿清軍事貴族集團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清朝卻抓住了機會。在後來清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吳三桂軍可謂立下了赫赫戰功。

登州

1621年,毛文龍率領近200名勇士收復了遼東附近的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沿海島嶼,1622年(明天啟二年,天啟皇帝是崇禎帝的哥哥),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部駐紮在了以東西長約80里的皮島為中心的東江軍鎮,毛文龍為首的這隻明軍被稱為東江軍。東江軍活動在遼東一帶,極大地牽制了後金(清朝)。1629年,薊遼督師袁崇煥矯詔殺了毛文龍,袁崇煥離開後,皮島的毛文龍舊部發生嘩變,登萊巡撫(1621年山東巡撫分離出登萊巡撫,轄登州和萊州二府)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接收了皮島的叛將孔有德(毛文龍養孫)、耿仲明(毛文龍養孫)等。1631年,孔有德部在吳橋發動兵變,1632年1月,當孔有德部逼近登州城(治所在今蓬萊)時,城內的耿仲明起兵相應,這場兵變明軍與叛軍血戰了大半個山東,最後明軍取得了勝利。但是叛軍首領孔有德(毛文龍養孫)、耿仲明(毛文龍養孫)等率領1萬多人在水路從山東逃往遼東後歸降後金(清朝),帶去了後金急需的火器大炮、工匠和舟船。皇太極親率諸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給予他們特殊待遇,令其自成一軍,孔有德和耿仲明日後都被清朝封王。

1644年形勢

說說毛文龍的另一個部下尚可喜(毛文龍養孫),尚可喜的父兄作為明軍將領皆被後金(清朝)所殺,毛文龍被殺後,尚可喜並未叛變,在吳橋兵變後,尚可喜還與叛軍交戰。然而在1634年,由於明朝新任東江總兵沈世魁意圖誣陷尚可喜,並意圖加以謀害,在該年2月,尚可喜挾掠廣鹿、大小長山、石城、海洋五島軍民萬餘人投降後金,這次激動的皇太極出盛京三十里相迎。其實詳細考察歷史,在清朝戰勝明朝的過程中,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漢人在打漢人。1673年,年僅19歲的康熙帝裁撤三藩,雖然是操之過急,考慮不周全。然而與當時的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鄭經這四人相比,康熙帝的年齡在五人中雖然最小,然而從胸懷、策略以及意志力上來講,是這四位望塵莫及的。戰爭中,軍事首領的胸懷與決斷力是左右戰局的一個很大因素。寫這樣的問題,必須要理清一個觀念,那就是女真人是中國人,女真族屬於中國民族,三藩之亂從本質上是一場內亂,清朝與明朝的戰爭屬於國內戰爭。可以客觀地敘述歷史事件,但不能以狹隘的民族主義看待問題。康熙皇帝是中國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對於國家的統一和多民族的共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每一個中國人(包括各族人民)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也包括筆者。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愛國是一個最基本的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叔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蝴蝶效應與明末因「燉了一隻雞」引發的一場軍事嘩變

TAG:十三叔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