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鮑威爾:追求「美國夢」的黑人將軍(一)

鮑威爾:追求「美國夢」的黑人將軍(一)

原標題:鮑威爾:追求「美國夢」的黑人將軍(一)


2000年12月16日,當選的美國總統小布希在得克薩斯州宣布其第一位內閣成員人選,將由科林·鮑威爾將軍出任國務卿。在參議院批准後,鮑威爾成為美國歷史上第65任國務卿,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國務卿,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三位由職業軍人轉任的國務卿,而前兩位是杜魯門總統時代的馬歇爾將軍以及里根總統時代的黑格將軍。小布希總統讚揚鮑威爾是「一個美國英雄、一個美國榜樣和一個偉大的美國故事。」


小布希還說,「我知道,沒有比鮑威爾更適合在外交舞台上代表美國的人了。無論他走到哪裡……世界都會看到美國最好的一面。」此外,小布希還甚至將鮑威爾與美國人最為推崇的國務卿馬歇爾相媲美。鮑威爾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作為一位不斷書寫諸多傳奇故事的名人,在種族意識仍然很強烈的美國贏得了白人和黑人的尊敬和愛戴,故而他是追求並真正實現「美國夢」的黑人典型代表之一。鮑威爾獨一無二的人生經歷和軍旅生涯則是他取得如此重大成就的最為堅實的基礎。



本文共2837字丨閱讀全文需要2分鐘


學習成績平平的少年

1937年4月5日,鮑威爾出生在紐約一個普通的黑人家庭中。他既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也沒有大量的世襲財產,甚至連他的家庭都不是美國主流社會中的一員。鮑威爾的父母都來自牙買加,在20世紀20年代來到美國謀生。父親是在一家航運公司當小職員,而母親則是辛辛苦苦的縫紉工人。鮑威爾父親告訴他說,他們的根在非洲,老家在牙買加。牙買加的黑人大多數是18世紀英國殖民者從非洲販賣過來併到當地種植園充當奴隸的,而鮑威爾的祖先就是其中的一位黑奴。到了19世紀中葉,美國宣布廢除奴隸制,因而大批的黑奴成為自由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他們成為自由人之後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改善。到了20世紀2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肆虐全球,牙買加的經濟遭受滅頂之災,大批黑人逃到美國。鮑威爾的父親盧瑟·鮑威爾便與許多的黑人一道來到美國尋夢。盧瑟·鮑威爾先是在一家種植園當工人,後來到紐約曼哈頓當大樓管理員,最後則是在曼哈頓的一家專門製作女裝的服裝廠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並安家立業。鮑威爾的母親莫德·艾麗爾受過教育,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得體,並時常培育孩子們的進取心。


對於這些西印度群島的後裔來說,求學成為他們擺脫困苦、飛黃騰達的唯一出路。但是令人少許遺憾的是,儘管鮑威爾的姐姐成績非常優異,是一塊讀書的料,但是鮑威爾在小學、中學的成績都是平平,大多數課程只能混個及格,他更像是胸無大志、沒有任何奮鬥目標的人。1954年2月鮑威爾從莫里斯中學畢業,到公立的紐約市立學院接受高等教育。該學院號稱是「窮人的哈佛」,是「為了給工人階級子弟提供高等教育」而建立的。學費非常低廉,有8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和聯邦最高大法官F·弗蘭克福特等都曾在此就讀過,成績名列美國公立大學首位。上大學的第一個學期,鮑威爾就讀工程系,其成績差強人意。但是在他選修機械製圖課後,鮑威爾徹底放棄了工程學。最後,他選擇了地質學,而他當時只是覺得地質學比較容易通過,也可以讓他獲得向當地社區的兄弟們吹噓的本領。大學一年級結束之後,鮑威爾在百事可樂一家瓶裝廠當一名勤雜工。他發現他們黑人只被安排干拖地等體力活,而白人卻大多干像裝瓶之類的「高檔活」。再回到學校,鮑威爾發現雖然學校的專業五花八門,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學科能讓他感興趣。儘管他獲得了地質學的學士學位,但是最終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枯燥無味的行業。雖然鮑威爾沒有讀懂他的專業,但是在大學裡他讀懂了社會這本大書,這也為他今後在各種場合能夠做到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跡於「後備軍官訓練團」


在紐約市立學院的校園中,有許多穿著軍裝、威風十足、來自後備軍官訓練團的年輕人,他們深深地吸引了滿腔熱血的鮑威爾。美國的後備軍官訓練團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大學生軍訓夏令營,有「大學中的軍官學校」之稱,作為培養軍官的第二渠道。後備軍官訓練團主要是使青年學生完成學業的同時,接受必要的軍事訓練,並要求達到少尉軍官的任命標準。1961年,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法》,從法律上正式設立後備軍官訓練團制度。該制度規定凡是參加後備軍官訓練團的學生,可享受軍方提供的各種優厚的物質待遇,包括在校期間的一切學雜費也都由軍方負擔。此外在20世紀50年代,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的美國軍人在國內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這更加使得鮑威爾對軍人這個職業充滿崇拜之情。最終,在1954年秋鮑威爾加入後備軍官訓練團。在此,他找到了一個新的社會大家庭,為他此後在軍旅生涯中不斷創造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後備軍官訓練團有三個軍事社團:潘興步槍會、威布巡邏團、寶劍會。潘興步槍會大多是由有志于軍旅生涯的有色人種的學員組成,其宗旨是「紀律、組織和同志間的忠誠友誼」。鮑威爾在這裡結交大批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後來他們中的一些黑人兄弟還成為將軍。在加入後備軍官訓練團以後的大學時代,操練成為鮑威爾生活的中心,這使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准軍人」。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鮑威爾還成為潘興步槍會的連長,它是該會的最高首領。在1957年的時候,鮑威爾與其他的後備軍官訓練團的成員一起到北卡羅萊納州的布拉格堡參加為期6周的後備軍官訓練團的夏訓。夏訓結束後,鮑威爾憑藉其優異成績獲得「D連優秀學員」的稱號,其成績在全營名列第二。


在後備軍官訓練團和潘興步槍會的經歷使鮑威爾認識到軍隊是未曾受到種族因素污染的凈土,使得鮑威爾將軍隊視為自己終生服務的對象。通過研究黑人在美國軍隊中的服役歷史,他發現只有軍隊才能真正給黑人提供才華較量的場所,只有在軍隊才能真正展現出自己的才能和天賦,同樣只有在軍隊這種經過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的場所才能感受到種族真正平等的珍貴。美國的黑人士兵參加了美國參與的所有戰爭,成千上萬的黑人士兵為了美國的統一和奴隸解放獻出自己珍貴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230萬黑人青年報名參軍,其中有36萬黑人士兵參加了美國遠征軍。在二戰中,更是有70多萬黑人士兵在反法西斯的各大戰場上同德國和日本軍隊戰鬥,為盟軍最終取得勝利做出重大的貢獻。黑人士兵們英勇戰鬥的精神和事迹也使得他們在美國軍隊中獲得「野牛鬥士」的美稱。同時他也還發現,黑人在美國軍隊中只有衝鋒陷陣之職,而沒有負責帶兵指揮打仗之權。黑人士兵在美國軍隊中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仍然存在,而其地位真正的改善還是在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之後,也正值鮑威爾參加後備軍官訓練團之際。


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鮑威爾選擇軍人作為他終身的職業。1958年6月9日下午8時整,鮑威爾走進紐約市立學院的教堂宣誓入伍,真正開始踏上他的軍旅征程。總體來說,在紐約市立學院的四年半時間,是其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鮑威爾在這裡學會了讀書和思考,學會了如何有效地與人進行交流。紐約市立學院給諸多像鮑威爾這樣來自紐約布朗克斯和其他老城區的窮人子弟和移民子女上大學的機會,為實現其「美國夢」插上成功的翅膀,並為使其飛得更遠作鋪墊。

本文來自《人物》2009年第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文摘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的長征(下)

TAG:新華文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