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雜誌精選|生津止渴 : 茶的歷史

雜誌精選|生津止渴 : 茶的歷史

原標題:雜誌精選|生津止渴 : 茶的歷史



有客來訪,煮茶待之,雅事一樁。飲茶的習俗起源於中國,逐步與瓷器、絲綢一起成為東方精神文化的象徵,成為讓世界感知中國魅力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的發展歷程


飲茶,飲的是茶葉泡出的汁液,也稱作茶湯。茶湯的形成需要先栽培茶樹,然後採摘、加工、炮製茶葉。在這個過程中,先民創造出種類多樣的茶葉類型,更創造了中國悠久而獨特的茶文化。



迄今為止,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距今 7000—5500 年)發現的古茶樹遺物和相關遺迹,或是先民最早栽培茶樹的直接證據。據此,有學者推測當時先民可能已經對茶樹有所利用和開發,可能已使用陶器來煮茶、飲茶或食用。儘管今天浙江地區是重要的茶葉產區且茶葉在此發展的歷史悠久,但據此來還原和重建茶的起源時間還有討論的空間。


田螺山遺址出土的茶樹根


有理由相信,當時的先民可能並不清楚茶的具體功效,僅僅將其作為食物來源的一個重要補充,也可能先民僅僅把茶作為一種食物的調劑品或藥品來使用。這種推測主要基於流行於西漢至六朝時期的「粥茶法」對茶葉的使用方式,以及我國源遠流長的中醫理念——「葯食同源」。實際上在後世文獻中就有關於茶作為葯的文字記錄,如《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歷來就有「茶興於唐,盛於宋」的說法,這道出了茶在中國的發展歷程,當然應該是比較成熟的發展階段。如在唐代,陸羽編纂了一部茶葉百科全書——《茶經》,被認為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



19 世紀日本畫家筆下的神農氏

唐宋時期前後,除了文獻的詳實記載外,一些考古發現也幫助我們「透視」這一成熟階段古人製作茶飲的細節。如河北宣化曾發現一座遼墓,墓主人為張世卿,其墓中壁畫清晰直觀地描述了遼代居民製作茶飲的整個過程,還展示了豐富的飲茶器皿。此外,考古發掘還發現一些茶葉的實物。如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出土了一個銅質渣斗,其上附有茶葉。經鑒定,認為這些茶葉應該是產自福建的白茶。



張世卿墓前室東壁備茶圖


(《宣化遼墓》,2001)


唐宋之前,儘管也有相關的文獻記載關於茶葉或茶文化的點點滴滴,然而,茶葉作為有機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和埋藏過程中基本已經消失殆盡,很少有實物的出土和發現,因此導致我們無法更直接、更有效地追溯茶葉的起源和發展。

所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者們得以從考古發掘出土的遺存中提取更多的「潛信息」,得以更多地挖掘那些殘存的、變形的抑或消失殆盡的遺存背後的故事。



南宋建窯兔毫盞(茶碗)


2016 年,我國學者通過微體化石和生物標誌物分析,發現並證實了漢陽陵出土的距今約 2100 年的腐爛碳化植物遺存為茶葉實物,這為追溯茶葉的起源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料,也為以後研究茶葉的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技術和手段。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茶葉實物,因此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最古老的茶葉」。

當然,漢陽陵茶葉的形態也應該是茶葉發展的成熟階段。在此之前,應該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但目前還無法從考古學的角度進一步追溯和還原茶葉起源與發展的時空範圍。




茶葉的全球化


歷經唐、宋、元、明,飲茶方式、飲茶習慣及飲茶文化的發展和鞏固,茶葉成為與陶瓷和絲綢一樣的重要物質資源和文化象徵,也成為全球競相追逐的珍貴物品。16 世紀前後,茶葉的貿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逐步發展和興盛起來。



最初在西方人的印象中,飲茶可以治療疾病,與喝葯沒啥區別。不斷與中國人接觸後,他們發現飲茶是重要的待客之道,也是中國禮節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8、19 世紀,歷經東、西飲茶文化和飲茶習慣的磨合,茶葉開始成為歐美列強貿易中重要的物質資源。近代以來,茶葉的全球化之路開始蓬勃發展,這不僅僅體現在中國茶葉的外銷,還體現在歐美列強在印度等地發展茶栽培業以及投資制茶工廠。



其實,審視茶葉發現和發展的歷程,我們發現茶葉的全球化之路可能不僅僅是 16 世紀以來的事情,因為在此之前,茶葉已經開始跨越很遠的距離進行傳播和運輸了。因此,關於茶葉的全球化可能要更早,但可惜的是,中間的一些缺環還無法進一步細化,以下簡單舉兩個例子來進一步說明。


上文提及的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出土了產自福建的白茶,可見至少在宋代時茶葉已經有相當遠距離的運輸。2016 年,學者們發現西藏的故如甲木寺遺址(2014 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的古象雄王國時期植物遺存為茶葉實物,這說明至少在 1800 年之前,茶葉就已經成為絲綢之路上運輸的重要物質資源之一,開始進入了青藏高原地區。


相信隨著考古發現的增多,在更廣闊的空間,如內亞地區或歐亞草原地區等都有可能發現茶葉的蛛絲馬跡。同時,隨著研究手段和方法的提升,學者們一定會更加細化和明確這些線索,使其變得更加清晰和明確,以便構建茶葉的前世今生以及傳播運輸路線或更早的全球化等問題。


作者: 侯亮亮,資料來源:《生津止渴 : 茶的歷史》,載《大眾考古》2018年第3期


《大眾考古》訂閱方式:


1. 郵局匯款 收款人 /《大眾考古》編輯部 地址 / 南京市仙林大道 163 號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151 室 郵 編 / 210023


2. 銀行匯款 戶名 / 江蘇華域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 賬號 / 4301 0174 0910 0086 296 開戶行 / 中國工商銀行南京龍園西路支行


3. 郵局訂閱 郵發代號28-448


4. 官方淘寶店:https://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


諮詢電話 :025-8968 783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考古 的精彩文章:

考古發現|詩經中的「簧」長啥樣?
漫漫「申遺」路——關於明孝陵申報世界遺產的一次訪談(一)

TAG:大眾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