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中的德國為什麼不試著大量生產謝爾曼和t34坦克

二戰中的德國為什麼不試著大量生產謝爾曼和t34坦克

強武問答是強武堂新開設的一個欄目,專註於解答廣大粉絲在軍事領域的疑惑。如果您對武器裝備、軍事歷史或者國際形勢等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文章下方直接評論或發送問題至後台,我們會將答案發布在每天的問答欄目中。如果您對當天的回答有任何意見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指出。

類似的計劃很多,美軍在越戰期間遭遇越南飛行員駕駛的蘇制米格-21,覺得這東西實在很讓人頭疼,美國國內也有人提出是否可以直接生產一模一樣的米格-21來克制對手。但是古往今來,武器裝備甚至兵種構成都是要符合本國特點和實際的,照貓畫虎是沒有辦法真正打到以虎制虎的效果。

德國當年面對美蘇的坦克海戰術,幾乎束手無策。二戰期間德國的坦克產量不足七萬輛,美蘇兩國卻都超過十萬輛,兩線作戰加上英國等的產量,德國人差不多是以一敵三。同時德國坦克是有名的難造,戰後蘇聯人認為黑豹生產所需的工時比噸位相近,但戰鬥更強的斯大林2要大一倍以上。戰時軍工生產資源成本的影響是有限的,關鍵還是要看工時。所以理論上如果德國人直接製造斯大林2,坦克產量會有所上升。

但是我們還要考慮其他問題,比如坦克乘員的動員和訓練,對德國而言,以本國有限的人力成本是否可以動員出於美英相加差不多的兵員呢?當然沒戲。那麼德國人即便直接仿製T-34和「謝爾曼」,達到超過十萬輛的產量,也不可能按時培訓處足夠的坦克車組,這樣車輛生產出來還是白搭啊。德軍判斷以少勝多需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精兵優勢,所以在精銳重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裡面是有一定的科學性的,不過從效果來看,虎式、豹式等的生產性確實很成問題,這點戰後德國自己的研究者也是承認的。

監製:王武方

編輯:宋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最強的四艘「戰列艦」,美國上榜兩艘,能認全的才是大神!
二戰時期被廢棄在野外的武器裝備,現在在挖出來還能用嗎?不得不感嘆時間的強大!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