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戲外的悲情人生

戲外的悲情人生

也許有人沒聽過羅密 ?施奈德的名字,但幾乎無人不知茜茜公主。那個年輕、美貌、率真的銀幕形象如此深入人心,讓17歲的羅密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國際明星。

成名沒有讓羅密沖昏頭腦,她渴望逃離茜茜公主的形象,證明自己有能力駕馭不同的角色,她也做到了。但命運還是將羅密的人生與茜茜緊密相連,最終走向無可奈何的結局。

1

羅密的年少成名絕非偶然,她出生在奧地利演藝世家,祖母是皇家歌劇院的名角,父母也都是小有名氣的演員。然而,她的童年是孤苦的,7歲時父母離異,母親忙著拍戲,只能將她送去寄宿學校。那四年,母親只去看過她兩次,父親更是從未來過一封信。完成學業回家後,羅密發現母親已經改嫁。

羅密和茜茜公主一樣有著驚人的美貌。15歲那年,母親邀請她一起出演《白丁香盛開的時候》,讓羅密在銀幕上嶄露頭角。

1955年,在母親和繼父的安排下,羅密出演了《茜茜公主》大獲成功,錢財滾滾而來,緊接著又拍了第二部和第三部。

羅密並不快樂。她的母親負責選片,而繼父負責談判和簽約,儼然成了她的經紀人。「當我為減輕苦悶而想哭泣時,茜茜卻要露出可愛的微笑。」 後來,羅密拒絕再次出演茜茜,她渴望擺脫父母的操控,獨立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

2

2011年,巴黎市郊的 Boulogne Billancourt 舉辦羅密 ?施奈德去世30周年回顧展:Romy Schneider 1938-1982。策展人 Jean-Pierre Lavoignat 評價到:

很少有人能有如此漂亮的外表,有能如此打動人心的女演員;很少有一個如此受到上帝的眷顧,又遭到命運如此殘酷打擊的明星;很少有如此靚麗,而內心又無比焦慮的女人。很少有一個外國人能夠如此完美的體現法國……」

1958年,羅密來到法國拍攝電影《克里斯蒂娜》,從此與法國結下一生難解的緣分。

當羅密抵達機場時,迎接她的是還未大紅大紫的法國演員阿蘭·德龍,但這不是一個一見鍾情的故事。那天,阿蘭手捧一束鮮紅的玫瑰歡迎她的到來,讓羅密覺得庸俗,而阿蘭也認為羅密舉止做作。他們互相厭煩。

阿蘭·德龍

在獻給羅密的悼詞中,阿蘭·德龍寫道:

那天你從維也納來,我在巴黎等著,手捧一束鮮花,當時我都不知該怎樣拿才好,我就像個傻子一樣,捧著這些花等待著,身旁圍了許多攝影記者。你下了飛機,我迎上前去。你問你的母親:『這年輕人是誰?』她答道:『大概他就是你的合作者阿蘭·德龍吧……』我們並沒有一見鍾情,沒有。後來我去維也納拍片子。在那兒,我瘋狂地愛上了你,你也愛上了我。我們經常像戀人那樣互相問道:『誰先愛上的,你還是我?』於是我們就開始數數:『一、二、三!』然後回答:『不是你,不是我!我們倆!』上帝啊,我們當時是多麼年輕,多麼幸福!

那一年她19歲,他23歲,一段傳奇的愛情就此開始。

為了愛情,羅密選擇離開德國,她拒絕繼續出演茜茜公主,這深深傷害了深深喜愛她的德國人,認為這是對德國的背叛,從此她受到德國影壇的冷落。

表情不會騙人,相愛的人把幸福全都寫在臉上。

1959年,羅密與阿蘭訂婚。

這一對金童玉女的戀情,成為了當時法國人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和阿蘭?德龍的戀情期間,羅密在法國的事業也蒸蒸日上,每年都有新片問世。

她如願在義大利導演 Luchino Visconti 執導的影片中扮演角色。1962年,她和 Orsen Welles一起合作影片《訴訟案》。1965年,又到好萊塢拍攝伍迪·艾倫擔任編劇的影片《風流紳士》。

可惜好景不長,阿蘭還是移情別戀了,1964年兩人分手。

再次見面是是5年後,1969年,他們在雅克·德雷電影的《游泳池》中再次扮演情侶。

這部電影同時獲得了商業與藝術上的成功。在南法的艷陽下,藍色的水池邊,鏡頭下的兩人相擁在一起,但是再也看不見曾經那種相互迷戀的眼神。

這時候,羅密已經結婚了,丈夫是比自己大14歲的戲劇導演哈里·邁恩,兩人有了一個兒子,戴維。婚後,羅密跟著哈里搬到了柏林。不過,她的事業發展重心仍在法國,1968年,她再次離開德國,並且申請法國國籍。

羅密與第一任丈夫哈里

這一段婚姻只持續了9年,1975年,羅密與哈里分手,據說,她在離婚後的第二天便和比自己小11歲的秘書丹尼爾結婚。

羅密與第二任丈夫丹尼爾

六年後,第二段婚姻結束。

羅密憑藉這高超的演技獲得了國際影壇的認可。1975至1980年,她以《老槍》、《夜盲病人》、《一個簡單的故事》和《一個女人的光輝》三次榮獲愷撒大獎。此外,她還先後獲得法國觀眾獎、塔奧米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和德國電影金帶獎。1981年,她又因主演《女銀行家》被法國觀眾選為該年度最佳女星。

3

從童年開始,羅密就表現出憂鬱的性格,但真正將她擊垮的是茜茜也同樣經歷過的喪子之痛。

事實上,從1979年開始,死亡便開始與羅密如影隨形。他的前夫自殺身亡,讓她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1981年,她14歲的兒子戴維在攀登柵欄時墜落身亡。

在兒子離開僅僅10個月後,1982年5月29號,羅密·施奈德在法國家中離開人世,只有44歲。醫生和警方最後的結論是她因心力衰竭而死。據說人們發現她時,她趴在寫字檯上,手邊是一封寫給亡子戴維的信。

羅密曾在日記中寫道:「比死亡更令人恐懼難當的是愛的凋零。」 結束刻骨銘心的愛情,失去摯愛的孩子,她內心深處流露出悲劇的情感,猶如來自大海深處的巨浪,使她成為令人無法遺忘的巨星,至今閃爍。

本文由幸物編輯/譯整理自以下來源:

RFI, 三聯生活周刊 等

圖片來源:Paris Match, Madame Figaro 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FIN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物志 的精彩文章:

TAG:幸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