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匯區一梯隊岳陽路

徐匯區一梯隊岳陽路

上海市徐匯區岳陽路,南北走向,北起桃江路,南至肇嘉浜路。長947米,寬15米。上海市一類風景街道,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之一。

岳陽路原名祁齊路(Route Ghisi),191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此路,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命名。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改名岳陽路。岳陽路沿路為上海著名的住宅區,包括110號、145號(永嘉路口)、170弄1號樓、200弄等;319號原為法國領事館,今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320號原為中央研究院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今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別看岳陽路低調,它背後蘊含的歷史、文化背景卻是十分豐富岳陽路北端的三角花園自1930年代起有俄僑設立的普希金紀念碑,又稱普希金廣場。東平路路口的普希金雕像,就是一處上海的人文地標

雕像周圍有四、五條林蔭覆蓋的小馬路,而俄國詩人那張英俊的、輪廓分明的臉,憂鬱而寧靜地朝著的,就是岳陽路。同樣,岳陽路內斂、低調的氣質,也正好暗合「人文地標」四個字的深層含義。

梧桐是上海西區馬路少不了的風景,夏天茂盛冬天凋零的梧桐樹葉,使馬路上的風景四時不同。相比衡山路上高大寬闊的梧桐,岳陽路上的梧桐樹卻和人保持著一段適宜的距離,既不破壞梧桐特有的美感,又不拒人於千里之外。漫步在這條小馬路,細數這裡的歷史,則一定得從「岳陽路1號」開始

這是一處獨立式花園住宅,建於1911年,一直有傳聞說,這裡原本是美孚洋行大班和猶太大亨沙遜的故居,但是,查了很多外文資料,一無所獲,尤其是關於「沙遜故居」的說法。

這裡原來是上海市少年科技站,洋房的前面還有一片很大的草坪,草坪的一角架設著百頁箱、風向標、日照計、雨量器等地面氣象觀測儀器。此外,這個門牌號還和1971年,林彪事件中的一份重要「反黨證據」,《『571工程』紀要》有關。

岳陽路190號,霖生醫院舊址這裡屬於大型花園住宅建築,西式花園洋房為主樓,兩側高三層,中間高兩層。雙坡屋頂,局部露木構架,黃色粉刷牆面。房子建於1920年,是民國時期名噪一時的名醫,牛惠霖、牛惠生兩兄弟合辦的「霖生醫院」所在地。抗戰期間,因大量接收難民,亦被人們稱為「難民醫院」。

算起來,牛氏兄弟還是宋慶齡的表兄,抗戰期間,宋慶齡、何香凝等均在此慰問難民,並留下足跡。至於兩家緣何攀上親戚關係,必須提一下牛氏兄弟的父親牛尚周,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幼童,他來自當年尚屬於江蘇省的嘉定。

在美國留學的日子裡,牛尚周結識了兩個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後來成為連襟的宋耀如——牛尚周的妻妹倪硅貞,就是宋耀如的妻子,兩人婚後生有六個子女,即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和宋子安。據說,上海圖書館還收藏有一張孫中山贈「尚周」的簽名照。

另外,牛惠生是當時中國著名的骨科醫生,陳賡大將兩次秘密來滬(1927年和1932年),就是宋慶齡特別關照他,給動的手術,地點在這個「霖生醫院」——很可惜,兩兄弟均因積勞成疾而於1937年,英年早逝。解放後,「霖生醫院」曾一度是徐匯區結核病防治所。

徐匯一梯隊(建襄小學)位於岳陽路255號,學校創建於1958年,以"雞毛飛上天"的辦學精神享譽全國。1999年原永嘉路第二小學併入,成為建襄分校,校址永嘉路420號。目前學校佔地面積5414平方米,建築面積5205.1平方米。全校目前共有32個教學班,91名教工,學校擁有大隊部、心理諮詢室、美術室、閱覽室、自然常識實驗室等專用室,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辦學四十八年來,徐匯區建襄小學形成了"文明守紀,勤奮向上"的校風,"慈愛律己,嚴謹創新"的教風,"全面發展,生動活潑"的學風。學校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紮實基礎、張揚個性"創設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徐匯區建襄小學是上海市行為規範示範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上海市"健康促進校"、徐匯區文明單位、區教科研先進集體。先後獲科技、文藝、體育、衛生先進集體、交通安全先進集體、全國紅旗大隊等光榮稱號。 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學生曾多次代表徐匯區參加全國、全市的計算機教學展示活動,許多學生的計算機作品還屢次獲得全國、市級計算機比賽的佳績。學校充分開發、挖掘校園網資源,使網路資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利用,教育教學信息得到充分交流,05年榮獲"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優秀獎"。與此同時,徐匯區建襄小學還在科技教育、雙語教學等方面積極探索,為培養符合新世紀要求的創新人才不斷努力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專業買賣法租界老洋房 的精彩文章:

TAG:專業買賣法租界老洋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