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塗:軼聯之魅

當塗:軼聯之魅

風雨交加之時,打開門前郵政信箱,收到資深文物學者、書畫藝術家,我引為師長兼摯友錢仰吾先生一幀明信片,心頭一熱:難得「風雨故人來」!

手札留下郵路雨水痕迹,難掩錢先生遒健真跡謂:承君惠郵雜誌,選讀《當塗攬勝》文及當塗兩浮橋,聯想到傳說古人為此曾出過一句上聯:「上浮橋,下浮橋,上下浮橋浮上下。」這種連珠聯句,據說數百年來尚未徵得下聯,不知閣下知否?權作友朋之間趣談笑料耳!

巢湖文藝家/左起:周新生,孫恆喜,錢仰吾,盛詩國,方克逸在一起。

當塗歷史悠久,秦為丹陽縣,隋定名當塗。當塗縣城歷史上赫赫有名,曾為宋代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長江水師,安徽學政署所在地。稍加關注,當塗是歷代文人墨客攬勝抒懷的情有獨鍾之地。據統計數據,秦漢以來,當塗曾吸引中國文學史上600多位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10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文華章。南朝大詩人謝朓讚美譽稱當塗為「山水都」。詩仙李白七次遊歷當塗,寫就《望天門山》等千古絕唱,晚年定居當塗,終老長眠青山。

北宋著名詩人詞家李之儀,寫下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首傳唱千年的經典詩歌。南朝周興嗣世居當塗,並著蒙學經典《千字文》。當塗民歌和姑孰畫派分別入選全國、馬鞍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錢仰吾先生提及《當塗攬勝》說得是,自古當塗縣流傳這樣一句口頭禪:「當塗小雖小,三塔兩浮橋。」這句話既是當塗縣城歷史悠久的見證,又是當塗人民的驕傲。

「三塔」是指當塗城北黃山(當塗小黃山)寶塔、城東凌雲山寶塔、城西金柱關寶塔。三塔「鼎峙三垣,形家謂作鎮乾方,為三邑之主星」(三邑指太平府所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一座城邑之郊,三座古塔於一城之周鼎足而立,不僅為安徽所罕見,即使在全國亦屬少有。清初荷蘭赴華使團成員尼霍夫所著《荷使朝華錄》,就以三塔作為太平府城的標誌物。

兩浮橋,即「南津橋」與「彩虹橋」。據民國《當塗縣誌》載,兩橋始建於三國時期。南宋陸遊《入蜀記》有記載:「兩浮橋悉在城外,其一通宣城,一可至浙中……」

南津橋俗稱「上浮橋」。明初,洪武二年重建南津橋,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修。咸豐年間因戰亂移至上司渡口。光緒元年(1875)再修。橋通青山道、龍山橋。1965年拆除。

彩虹橋俗稱「下浮橋」,亦名「西彩虹橋」,通蕪湖可至宣城。唐縣令李明化於橋上建姑孰亭,李白為之作序。明洪武二年復建。咸豐年間毀於兵燹(拼音xiǎn,同音漢字險),同治四年(1865)重建。1969年夏被大水毀環,同年9月拆除。

如今,兩座浮橋雖已不存,但代之而起的是飛峙於姑溪河上的兩座鋼筋水泥公路大橋……

「上浮橋,下浮橋,上下浮橋浮上下。」口吟古句,窗外聽雨聲,

心中悟摯情。神清氣爽之際,我不禁浮想聯翩。然幾經派對,一時並無佳句匹配。正愁何顏面見錢先生之際,腦海浮現近游湘西情形。那黃龍洞里,千奇百態的鐘乳石,琳琅滿目,雖說是遠近高低各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滴水!滴水!於是,我信手錄下:高溢水,低溢水,高低溢水溢高低。

對句雖說不甚滿意,思路打開已然。自李白高歌一曲《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隨之名流接踵而至。宋賀鑄、楊萬里,明于謙、解縉紛至沓來,哦吟的天門山。天門山當地俗稱「梁山」。即當塗江邊的「東梁山」,對江和縣江邊的「西梁山」,二山江聳立,合稱「天門山」。

明《永樂大典》主修解縉大學士《梁山》詩云:「牛渚風煙接二梁,什山形如黛立當江。」形象地點明了東西二梁山的特色所在。縈懷至此,我脫口而出:

東梁山西梁山東西梁山峙東西

對句既得,興之所至,我即撥通錢仰吾先生電話。錢先生復聽一遍我的對句,立馬傳來爽朗的笑聲:「好好好!最近我想了好幾個對句哩!你的句子比我的句子略高一籌啊!」

狗年春節前夕,網上傳出當塗縣徵集太平府古城牆清源門門聯消息,出於上次應對的餘熱,更欽佩當塗被謝朓當年譽之為「山水都」,新時代竟然進入全國「百強縣」,而置是否入選於不顧,草就奉郵:

《題當塗縣太平府古城牆清源門聯》:

太平故府,鍾情形勝,三塔兩橋高詠人文曲;

姑孰明時,建樹民生,百強雙創鼎新山水都。

小編提示:萌翁故事侃巢湖公眾號主旨「愛我巢湖,溫馨交流!」內容涵蓋風物情懷,掌故民俗,巢湖芳鄰。凡本平台發布文稿,均系署名作者原創作品。圖片通常源於網路。約定每晚八時許發布一次。網上相逢也是緣。歡迎朋友關注,互動指導!公眾號:或輸入「萌翁故事侃巢湖」,或掃下方二維碼,即可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翁故事侃巢湖 的精彩文章:

TAG:萌翁故事侃巢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