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學在阿爾巴尼亞:歐洲也不一定都是高物價

遊學在阿爾巴尼亞:歐洲也不一定都是高物價

文/王梵錦

阿爾巴尼亞,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與希臘、馬其頓、黑山等國接壤,與義大利隔海相望。因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以一名漢語教師志願者的身份,來到了這裡。

目前,我在阿爾巴尼亞已經待了兩個月時間。這個我曾經一無所知的蕞爾小國,它的風景和人文,正在由我一步步地探索、發現和感悟。

阿爾巴尼亞的地標性建築——金字塔


首都像中國的三線小城

我居住在地拉那市,阿爾巴尼亞的首都。

甫下飛機的新奇與不安,在對這座城市熟悉後日漸消散。街道雖不寬,但也有明確的紅綠燈標識;飛馳的汽車,在看到行人時會主動讓行;建築物不高,擠擠挨挨地矗立在一起;街頭巷尾遇到的白人,會用好奇地眼光打量自己,有的還會在擦肩而過的一瞬大喊一句「你好」。

儘管是首都,但在這裡絲毫不見北京上海的匆忙。滿街的咖啡館裡從不缺顧客,一小杯咖啡便可打發整整一個下午。鮮少看到騎著自行車或摩托車的人,大部分都慢慢悠悠朝著自己的目的地走去。晚間的森林公園門庭若市,從襁褓中的嬰孩,到顫巍巍的老人,他們都開心熱鬧地繞著閃亮的湖水,一圈又一圈。

這像極了我家鄉那座與世無爭歲月靜好的小城。

陽光明媚的森林公園

偶然的機會,去了一次中國街,聽同行者介紹,阿國人過去對中國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便來自於此。兩側搖搖欲墜的磚瓦房,和坑坑窪窪砂石滿地的道路,都讓我恍然置身於中國的鄉村或小鎮上。其呈現出來的破敗狹窄,令我咋舌。

中國街店鋪的老闆,大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漂洋過海的浙商。改革開放之後,他們作為第一批掘金者,遠渡重洋選擇不一樣的生活。他們的店面不大,即使在明媚的午後也顯得黯淡。店裡堆滿了類似中國兩元店裡粗製濫造的廉價商品,黑髮黑眼的老闆坐在深邃的、看不見的地方。不過他們看到同是中國人的我,親切地與我問好、握手和交談時,我仍能感受到中國人走到哪裡都不變的平和。寬容與溫暖。

於它多宗教融合的包容,和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程度來說,地拉那有它的氣度。

但隱藏在巷子深處,城市一塊又一塊的補丁,的確距離國際化首都城市的地位,還有一些距離。

阿國的街頭公園

刻板印象需要親身經歷去打破

在國內搜索有關阿爾巴尼亞的報道,總會看到人們追溯歷史:它曾是中國在遙遠歐洲的好盟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曾傾注大量人力財力幫助它。但後來由於我國與美國建交,打開國門,阿爾巴尼亞逐漸與我國翻臉。直到它們獨裁時期的統治者去世,關係才又一次緩和。但這樣讓中國人心中對它們埋下了「白眼狼」的刻板印象。相應的,它在中國網站上的搜索結果中,評價並不太高。

抱著戰戰兢兢的態度來到了阿國,我遇到的當地人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有求必應的當地女孩Edona,是我在阿爾巴尼亞的第一個朋友。她熱情又開朗,帶我找房子,幫我做翻譯,陪我聽音樂會,還約了未來的咖啡和旅行計劃。我們的友情跨越了語言和國界,她與國內任何一個同齡好友一樣,都帶給我妥帖和暖心的感覺。

房東是一位中年婦女。她不會講英文,但使用谷歌翻譯,加上手勢和動作作輔助,我們相互之間也能夠勉強交流。剛搬進公寓時,在她的指導下學會了使用煤氣爐和烤箱後,她用谷歌翻譯打出一句話「我把你當作我女兒一樣」,瞬間讓我淚崩。

房東的婆婆是一位年邁的老太太,她每天早上喜歡坐在門口,曬著地中海夏天溫暖的陽光。看到我背包經過,總會特別熱情地對我綻放大大的笑臉,甚至給我一個擁抱,用當地語言向我問好。她的問候讓我一整天都心情舒暢,即使學習和工作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也不會因此而灰心喪氣。

還有許多擦肩而過的路人,他們會溫柔地對我笑;家門口修路的推土機,會在我路過時特意停工等我經過;超市的售貨員,會耐心地幫我整理購買到的商品;路口川流不息的車輛,會在我猶豫不前時放緩車速,在駕駛室中示意我先通行。我感念這些在異國他鄉遇到的溫暖,對他們而言,我不過是來自遙遠東方的他者。而對我而言,他們就是我對這個國家好感提升的一扇扇窗。

這也讓我明白,刻板印象不一定真實。無論何人何事,都需要自己下功夫去做一番了解,才有認真評價的發言權。

在森林中欣賞的露天音樂


最難熬是深夜的孤獨

離家近萬公里,隔著六七個小時的時差,我當然會想家。

首先是飲食習慣上的差異。來到阿國三天後,我實在無法忍受街頭飯館味道奇怪的餐食,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如今兩個月過去,我也想像不到,曾經在家中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自己,能夠像模像樣地煮麵,炒菜,蒸米飯。人的潛能果然都是被激發出來的,無論在什麼環境中,只要有足夠的中國調料,每個人都能被逼成一個大廚。

自己下廚的成果

其次是深夜的孤獨。白天有瑣事纏雜,有國內的親朋可以隨時微信溝通,我沒有時間孤獨。而到了這裡的夜晚,國內的深夜凌晨。我結束了一天的繁忙,無事可做的時候,那種縈繞在心頭的孤獨感,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

其實阿國人的夜生活也很豐富。因為他們吃飯的時間比我們要晚,晚上九點餐廳才門庭若市。吃喝玩樂結束之後,十一二點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我坐在家中,也聽得到樓下鼎沸又熱鬧的笑聲,在遇到節日紀念日時就更不用說,他們會舉行持續一整晚的慶祝活動。但由於語言不通又素昧平生,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我嘗試在YouTube上看搞笑的綜藝視頻,但笑過之後仍是虛無;我也嘗試去讀書與寫作,但似乎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被莫名的心慌打斷。屋子外面,是聽不懂的異國語言。屋子裡面,我和啞掉的手機,面對著暖黃色的燈光捱過漫漫長夜。

但與渴望體驗的未知人生和在異國他鄉遭遇到的不同文化環境的碰撞相比,這點孤獨的代價,我願意承受。

畢竟,人總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大事小情逐漸成長。

或許有一天,當我回溯這段無人可訴的時光,我還會異常想念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俺來也 的精彩文章:

華夏文化傳承:校園裡的漢服使者

TAG:俺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