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町咖啡暴走

下町咖啡暴走

在清澄白河,空氣中都流動著咖啡的香味

●我自製的清澄白河咖啡地圖

「一天喝超過5杯咖啡是什麼感受?並不是前所未有的清醒,而是史無前例的困。」2017年9月的一天,我行走在東京下町街頭,在朋友圈有感而發了這樣一段話。

江戶時代,平民和中下級武士沿著河川的低地居住,「下町」因而得名。這片地區沒有明確的界限,從日暮里到淺草、上野、谷根千都屬於下町。即便早已告別江戶時代,下町看上去還是舊東京的樣子。用一位家住上野的日本朋友的話說,下町沒有誇張的天際線、炫目的燈牌和擁擠的人流,與時髦擁擠的新宿涉谷相比,這裡彷彿是另一個東京。

●來到清澄白河時,天氣很好

位處「下町」南緣的清澄白河原本也是「另一個東京」默默存在的地區之一。幾年之前,這裡最著名的景點還是瀰漫著濃濃江戶氣息的清澄庭院和松尾芭蕉紀念館,最出名的食物是充滿簡樸庶民氣息的蛤飯。然而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這片曾經默默背負下町印象的區域,就已成為東京新的咖啡館聚集地,文青們的新晉目的地。

我的這趟清澄白河咖啡館之旅是一個意外重重的決定。本就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東京之行,又無意中看到了清澄白河諸多咖啡館的介紹,於是就在一個周日下午搭乘地鐵大江戶線來到了這片從未踏足的地區。事後發現,這樣的時間選擇算是意外的合適:很多咖啡館選擇周一休息,並延長周末營業時間(所謂延長,也就是到19:00左右),個別咖啡館還在周日供應特別飲品。這一地區的咖啡館數量遠超過我的想像,除了像Blue Bottle、Allpress Espresso這樣大名鼎鼎的「前店後廠」,還有開在皮具店、畫廊甚至洗衣店裡的咖啡館。豪不誇張地說,在清澄白河,空氣中都流動著咖啡的香味。

●The Cream of the Crop Coffee外牆塗鴉,狗狗咖啡杯實在可愛

Allpress Espresso和The Cream of the Crop Coffee是備受日本本地雜誌推崇的咖啡館,更確切說,是集咖啡豆烘培坊和咖啡館於一體的存在。The Cream of the Crop Coffee位於一個木材倉庫內,門口牆上的狗狗塗鴉讓這個工業氛圍很濃的大車間顯得可愛了許多。雖然空間很大,但座位並不多,這是因為The Cream of the Crop Coffee原本以批售咖啡和烘焙為主要業務,後來才增設了可以當場品嘗咖啡的角落。這裡從咖啡豆到手沖用具一應俱全,是咖啡愛好者一站式採購的好地方,標誌性的狗狗圖案馬克杯更是讓人愛不釋手。除了手沖單品咖啡和適宜炎熱夏日的冷萃咖啡,我還很幸運地嘗到了周日的特別飲品——更像是冷飲而不是咖啡的拿鐵奶昔。

●Allpress Espresso的標誌性木質店面

Allpress Espresso與The Cream of the Crop Coffee僅隔兩個路口,步行路程4分鐘左右。這一品牌來自紐西蘭,以品質卓越的Espresso(意式濃縮)和簡潔時髦的店面著稱。從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斜屋頂的木質店面,到店的客人基本上都會點一小杯濃縮,再加上一杯熱的或冰的Latte。咖啡操作台的後方是一扇落地大玻璃窗,從窗戶可以清晰看到後廠的咖啡烘培過程。這裡座位眾多、桌子舒適,旁邊坐著正處理工作或閱讀報紙的客人。Allpress還出版自己的小型印刷品,介紹清澄白河地區的咖啡文化。

關於清澄白河如何一躍成為東京咖啡重鎮,至今沒有明確的結論。有人說是因為比起隅田川西岸寸土寸金的地價,江東的土地讓咖啡館相對容易負擔。也有人說作為曾經的老工業區,這裡遺留下的老廠房對於咖啡豆烘培來說再合適不過。和這些看來很實際的說法相比,另有一種比較理想化的論調是,清澄白河地區眾多的美術館和畫廊讓這片地區有種「慢生活」的氛圍。雖然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藍瓶子」Blue Bottle Coffee的到來,真正引爆了清澄白河地區咖啡熱潮。

●清澄白河的Blue Bottle,人很多

2015年,美國著名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將旗艦店落戶東京清澄白河地區。從商業角度看,這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全球化故事:被譽為「咖啡領域Apple」的Blue Bottle在那一年完成了新一輪7000萬美元的融資,於是將門店從美國開到日本。時至今日,即便Blue Bottle在新宿、青山都開設了門店,仍然擋不住許多咖啡愛好者前往清澄白河的日本首店朝聖。雖然其門店可用「巨大」來形容,但在我抵達的周日下午,排隊入店的隊伍依然拐到了停車場,甚至有專門的安保人員維持秩序。

●ARiSE Coffee Roasters,小小一家店

而在距Blue Bottle僅50米的地方,坐落了一家也是相當火爆的咖啡店ARiSE Coffee Roasters。店主林大樹(Taiju Hayashi)是東京咖啡圈備受尊敬的烘培師。在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館之前,他曾在The Cream of the Crop Coffee鑽研咖啡豆烘培多年。如今ARiSE品牌在清澄白河地區有兩家門店,ARiSE Coffee Entangle店面較大,並提供甜點;ARiSE Coffee Roasters則十分狹小,店內只有7個座位,圍著吧台和裝滿咖啡豆的麻袋排列開來,沒有桌子。

●店主林大樹親自製作咖啡

到達ARiSE Coffee Roasters時候,店內已經坐滿,店主示意我坐在門外的長凳上,咖啡沖好後通知我。幾分鐘後,最靠近滑動門的顧客開門拍拍我的肩,提示我咖啡做好了。從某種意義上看,在ARiSE喝咖啡更像是以咖啡為名的交友:滑動門上貼著英語和泰語的標識,顧客來自各個國家,店主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向顧客推薦當日的近十種咖啡豆。不出所料,大部分咖啡豆為中淺度烘培。

很長時間以來,日本都是一個熱衷於深度烘焙的國度,如今日本街頭的老式喫茶店依然沿襲著深焙滴濾咖啡的傳統。但隨著20世紀80年代,強調「特定氣候下種植、擁有獨特風味」的「第三次咖啡浪潮」 (Third Wave of Coffee)從美國颳起,日本很快受到影響。不僅本土的丸山咖啡成為精品咖啡的代名詞之一,清澄白河也被形容為老式喫茶店與新晉精品咖啡激戰的地方。

●Ono Coffee的銅鑼燒,提供罪惡的滿足感

撇開歷史,現實並不如人們說的那樣火藥味十足。離開ARiSE之後的下一站,我去到一家傳統喫茶店Ono Coffee。店內顧客一樣是坐得滿滿當當,而且無論多麼纖瘦的女士,都點了這家最有名的銅鑼燒,並毫無懼色地澆上楓糖漿大口吃下去。在喝多了咖啡的下午,一份飽腹感和罪惡感十足的甜品,給我帶來了一種安神的效果。

一下午的時間對於完成清澄白河地區的咖啡巡禮並不夠,但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我對咖啡因的耐受似乎也達到了上限。所以很多想去的咖啡館都只有忍痛割捨,比如遍布抽屜、集雜貨店與咖啡館與一體的抽屜咖啡,以及以戚風蛋糕聞名的Monz Cafe。在最後一站,我選擇來到畫廊樓上的Earth+cafe&bar喝一杯特別的薑汁拿鐵。經過一下午的咖啡暴走,天色已逐漸暗了下來。巡邏車在居民區間穿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畫廊的工作人員也結束了一天的布展,等待他們的最後一位客人(也就是我)享用完飲料離開。咖啡館關門之後,這片本就樸素寧靜的地區,又重回了寧靜。

●一杯薑汁拿鐵,為我的清澄白河咖啡之旅畫上句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 的精彩文章:

楊穎咖啡店全部倒閉,一家咖啡上百塊,這是誠信做生意?
李升蓮:周二上午到「消磨時光」咖啡廳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