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一個習慣性遲到者的自白

一個習慣性遲到者的自白

主播丨昕楠 文丨小燈泡兒

來源丨大櫻桃與小燈泡兒

(ID:iamcherry2016)

說來慚愧,我是個習慣性遲到者。

好像除了大型考試,各種各樣的場合都掉過鏈子…上課就不必說了,聚會、面試、看電影以及乘車打的,不是錯時就是晚到。

上學時,因為起床晚路途遠,我隔三岔五就被老師約談,寧可選擇曠課也要躲開進教室的難堪;

畢業了,出門遠行趕飛機,怎料遇上高峰期。我狼狽著拔腿狂奔,拖著箱子在天橋上跑東跑西…

快記不清了,因為遲到,改簽了多少行程,耽誤了多少時間,白費了多少心力。

實習那年,第N次與遲到抗爭失敗後,我意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

比如鄰桌同事小哥,每天早起早睡早打卡,燒好水,開電腦,便可悠哉悠哉,隨時進入狀態;

而我呢,磨蹭來磨蹭去,被自己氣到跳腳,卻又無計可施。尤其電話打來,還在趕去路上,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剎車聲、鳴笛聲、行人過馬路、綠燈轉紅燈,在腦中亂作一團。

我只能忍不住自責——

為什麼沒有算好行程,為什麼沒有提早出發,為什麼不能好好掌控時間……

那些遲來晚到的壞習慣,擺不脫丟不掉,真是糟。

如果說,遲到者都是相似的,遲到理由則各有不同。

比如我的好友M。他是出了名的慢性子。約好碰頭時間,左顧右盼不見人。簡訊電話催問,他總說「快了快了」,「等下就來」。

終於見了面,第一句話就是:「不好意思啊我拖延症犯了!」說得如此坦然,好像背過百遍台詞的話劇演員一樣滾瓜爛熟。

反窺他們的潛在心理,似乎都挺一致:我以為我不會遲到。

有些人心存僥倖,時間感差。本來出門只要兩分鐘,偏偏東收拾西收拾,一不留神半小時;

有些人性格散漫,行為拖沓。做事時注意力散碎,翻翻報紙,打盤遊戲,玩玩手機喝奶茶;

還有些人呢,弔兒郎當慣了,潛意識裡無所謂。他們一味相信,遲到不是大事。

當「遲到了」和「拖延症」掛鉤,就像穿上了金鐘罩鐵布衫,雖錯但不自知。

在等待過程中,朋友可以諒解,車票可以改簽,機會可以重來。那些「下次我就改正」的虛假慰藉,是定心丸,又是止痛針。

就這樣,他們重複著遲到—懊悔—再遲到-的循環,心驚又上癮。

比起偶爾為之,更惹人厭的,是慣性遲到。

明明吃夠了這般苦頭,總是屢教不改。非得撞了南牆難回頭,才學會痛定思痛。

想起半年前的某次採訪,算是給我上了一課。

對方是個小說家,平時深居簡出,便約好上午見面。臨出門前,我忙著化妝、描眉、理材料。等拾掇完,又想起採訪稿沒列印,錄音筆忘了拿。

再看手錶時,早就過了九點半。估計越急越不順,翻遍打車軟體,遲遲沒有師傅接單。

好歹上了路,卻又避不開擁堵路線,和望不盡的車流長龍。

「我還有半小時到,您再等等可以嗎?」

「不好意思。手頭有事,下回再說吧。」

頗意外的是,老先生沒怎麼搭理我,此後簡訊未回,電話拒接。一開始我很挺憋屈,心想著怎麼不尊重人吶?牌兒大就了不起嗎?

之後跟我媽吐槽,她倒是一臉嫌棄,瞪我:「那麼,你先尊重別人了嗎?」

那時才恍然,原來沒那麼多借口,更沒有資格粉飾。不是誰都能接受我的怠慢,也不是誰都會無條件忍耐。

事實上,我遲到的每一分鐘,都是在內損自己,外耗他人。

被拒之門外,成了再正常不過的事。

到現在,我逐漸成為,去哪兒都提早一步的人。

因為怕出錯,怕堵車,怕停運,怕有任何波折發生,乾脆早出門,提前到,在附近等。養成習慣後,也有心得如下:

1、撕掉「拖延症」的標籤,別再拿它當幌子

拖延不是病。當你明碼標著自己能什麼,不能什麼,便有可能「放棄治療」,寄生在所謂的標籤里。

像什麼糾結猶豫,都怪處女座的完美主義;發獃走神,都是雙魚座的多愁善感。

何必騙自己,你只是沒責任心,任性又懶散。

2、細分步驟提高執行力,凡事提早15分鐘

如果平日里效率不高,不如隨時戴錶,把它調快一刻鐘。比如9點正式上班,你8:45打卡。

乘公交半小時,就請8:15上車,7:55穿衣、換鞋和出門。以此倒推,得出獨屬於己的「準點時刻表」。

起床、洗漱、開會、應酬、聚餐…你無需活成excel表,但請少拖延多抓緊,莫給人家添麻煩。

遲到這件事,各人有各自的癥結,不存在速效劑,更沒有萬能丹。

與其浪擲,不如綢繆。

你是你自己的葯。

小燈泡兒,少女臉漢子心20+萌妹。公眾號:大櫻桃與小燈泡(ID:iamcherry2016)。新書《別用嘴上的佛系,掩飾你內心的焦慮》正在全網熱賣中。看書有道經授權發布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有道 的精彩文章:

「我愛了你一輩子,你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誰不是一邊哭泣,一邊咬牙堅持

TAG:看書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