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門知識點,古代人是怎麼找工作的

冷門知識點,古代人是怎麼找工作的

古代的工種分為士農工商,士是第一位的。

古代的士就是讀書人,就是科舉,這是古人獲得社會地位的不二法門,所以古代人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很多人讀了一輩子書,都沒能考取功名,一輩子就這樣蹉跎掉了。

像蒲松齡考中進士後就再也沒能在科舉上再進一步,一直到七十歲才根據慣例被授予個貢生,乾隆六十年,有人喜滋滋的向乾隆皇帝彙報說,全國參加會試者80歲以上的老人有116人,很多人真的考了一輩子,從少年考到了老年從紅顏到白髮。

讀書人是不太需要找工作的,他們找也只能找那些教書的事情去做。

在村裡教書,或者去有錢人家設館教書。

這完全取決於這位秀才公的名聲,如果這人道德文章在行業內很有名,則會有很多人邀請,蒲松齡就曾經在外設館教書很多年。

當然中了舉人就是老爺了,在當地有了身份地位,就不必在外奔波教書。

所以中舉人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夢想,所以范進中舉後才會喜極而瘋。

而士農工商排第二位的農民,其實也是不需要找工作的,他們大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祖祖輩輩都是如此。

過去農民家裡為什麼老人地位高呢?

因為老人擔當了老師的職責,他要負責家裡的生產和工作的分配,還要用他們的經驗來指導生產,所以他的地位類似於工廠的監督和技術工程師,地位不容挑戰。

其實工人也是不太需要找工作的,古代工人稱為工匠。

但是古代很少有成建制的工廠,都是小作坊。

這些小作坊的操作都有其私密性,家裡的工藝都是祖傳的,講究傳媳不傳女,就是怕工藝外傳。

但是這種小作坊一般都是做不大的,而像稍微大點的工廠,像給皇帝燒瓷器的官窯,大多數工人也都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手藝。

其實我覺得工匠和農民種地真的很像。

最需要招收工人的是商人,但是商人在古代地位低下,一般人家的孩子,不是家裡孩子多或者窮的揭不開鍋,都不願讓孩子從事商業,覺得丟人。

即使這樣古代商人招學徒工,也大多從家鄉招信得過的人,而且都是招十幾歲的孩子,從學徒做起,要考察這孩子的品德心性,經過漫長的十餘年,孩子才能出徒,獨當一面。

古代很多商業實行的是經理人制度,東家管出錢,掌柜的負責經營,所以用人首重道德。

當然有的行業是不需要師父帶徒弟這麼麻煩的,比方說單靠力氣掙錢的,完全可以去當地的人才市場,請算卦的先生給寫個牌子,表明自己的身份即可。

需要招工的來到人才市場,一看這人是力工,這人是瓦匠,來你們跟我走,哎,那個寫自媒體的你能幹什麼?

老爺我啥都能幹,寫文章做視頻,一頓飯吃200斤小龍蝦,表演吃巨肥的大肥肉都行,都是內行。

好,跟我走,我們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老爺,你讓我吃啥?

給你套衣服,我們老爺剛剛過世,需要個號喪的。。。

文/ 薛白袍

歡迎關注,謝謝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薛白袍 的精彩文章:

劉邦殺功臣沒朱元璋多,卻留下了殺功臣之名,因為他殺了這人
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是如何對待老爹的15位漂亮妃子們?

TAG:薛白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