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慶幸吧,足球也許是中日差距最小的領域

慶幸吧,足球也許是中日差距最小的領域

導語:在今天凌晨的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中,日本球迷在看台上掛起了《足球小子》大空翼的巨幅海報。這是一代代日本人的夢想,它激勵了無數人愛上足球。

作者:葉克飛,專欄作家。


足球小將之夢,託付全世界球星們的夢想

西班牙隊告別世界盃時,伊涅斯塔眼含熱淚的一幕令人動容。他將告別國家隊,一代傳奇就此謝幕。不過,職業生涯中已拿過一次世界盃冠軍、兩次歐洲杯冠軍、九次西甲冠軍、四次歐冠、六次國王杯和三次世俱杯冠軍的他,未來只需要享受快樂足球,彌補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遺憾。

等等,你說什麼?拿遍所有頂級大賽冠軍的伊涅斯塔,職業生涯居然還有遺憾?

沒錯,這個遺憾叫做「足球小將之夢」。

世界盃前,曾有消息稱離開巴薩的伊涅斯塔會加盟中超,以中超的「人傻錢多」,這事兒看起來本是十拿九穩。結果,伊涅斯塔的選擇居然是J聯賽的神戶勝利船。沒辦法,人家有一個「足球小將之夢」。這位《足球小將》的忠實粉絲,曾多次身穿大空翼同款T恤招搖過市。

加盟神戶勝利船的伊涅斯塔收到《足球小將》漫畫作者高橋陽一為他畫的漫畫

在西班牙版《足球小將》里,大空翼的譯名是奧利弗。當年與伊涅斯塔一起捧起歐洲杯和世界盃冠軍的馬競中鋒托雷斯,曾說自己是「最想成為奧利弗的人」。

義大利球星同樣如此,托蒂曾苦練日向小次郎的猛虎式射門,皮耶羅最喜歡岬太郎,獸腰加圖索以拚命三郎石琦亮為偶像。2002年韓日世界盃時,因扎吉特地買了《足球小將》單行本帶回義大利,曾有傳言說他退役前會因為對《足球小將》的感情而轉戰J聯賽一年。可惜未能實現。法國人也差不多,齊達內、特雷澤蓋和亨利都是《足球小將》的擁躉。

甚至還有以訛傳訛的故事,據說馬拉多納的女婿阿奎羅曾經在球衣上印過「KUN」字樣,以顯示自己對《足球小將》的熱愛。但實際上,「KUN」可不是傳說中的阿根廷版大空翼譯名,而是來自另一部日本漫畫《大頑皮庫姆庫姆》。不過阿奎羅小時候確實看過《足球小將》,也曾戴著印有大空翼圖案的護腿板上場。

日本漫畫《大頑皮庫姆庫姆》才是阿圭羅昵稱KUN的由來

在今天凌晨的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中,一度以2:0領先的日本隊,最終被世界頂級強隊比利時絕殺,雖敗猶榮。連續六次的世界盃之旅,日本隊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著「脫亞入歐」的夢想。時至今日,日本隊與任何一支世界強隊交鋒,都能踢得有板有眼。

也正是在這場八分之一決賽中,日本球迷在看台上掛起了大空翼的巨幅海報。這是一代代日本人的夢想,眼下的他們,離夢想很近。如果說1981年開始連載的《足球小將》是日本足球崛起的關鍵,顯然過於玄學和誇大,但說它激勵了無數人愛上足球,毫不為過。以龐大深厚足球基礎著稱的日本,那一塊塊基石多半有著《足球小將》的標籤。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足球陷入低谷。1981年,也就是《足球小將》開始連載的那一年,日本註冊的小學生足球人口為11萬,到了連載結束的1988年,人數達到24萬。無數孩子身穿大空翼的球衣,在公園裡追逐著自己的足球夢想。

1993年,J聯賽成立。同年,日本隊衝擊世界盃失敗。1996年,川淵三郎提出日本足球百年計劃,改寫了日本足球的歷史。


不切實際的《足球小將》,腳踏實地的日本足球

作為熱血動漫,《足球小將》顯然有著意淫和不切實際的一面。各種神乎其神、違背人體工程學的必殺技,簡直就是魔幻足球。早期的粗糙畫風,今天看來也有些幻滅感。

當年川淵三郎提出日本足球百年計劃時,也有人質疑這位老兄是不是看多了熱血動漫。因為在他提出的百年規劃中,除了草根計劃等可行性方案之外,還有「排名世界前10」、「2050年足球人口1000萬」、「再舉辦一次世界盃並獲得冠軍」等沒有完成或者暫時沒有希望完成的夢想,不切實際的程度簡直跟熱衷提目標喊口號的中國足協有一比。

但中日差別在於,中國人訂出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是為了喊喊口號,取悅上級加糊弄球迷,日本人訂出不切實際的目標,卻腳踏實地去完成一個個小目標。

1999年的世青賽上,日本隊一路殺進決賽,雖然不敵擁有卡西利亞斯、哈維等人的西班牙,屈居亞軍,卻仍然贏得了世界的驚呼。《足球小將》里的世青賽之夢,在那一刻無比接近。那也是日本足球人才井噴的一屆,遠藤保仁、小野伸二、高原直泰、小笠原満男、中田浩二、稻本潤一……有人躋身歐洲豪門,有人成為日本隊日後的核心人物。

如今說起日本足球,大多數人會感慨人才的不斷檔。中田英壽、中村俊輔、本田圭佑、長友佑都、岡崎慎司、香川真司……海外球員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穩。一代代球員的薪火相傳,見證著自身的成長,還有日本足球的成長。

其實,《足球小將》也是如此。最初的連載往往著重於絕技,角色性格強調堅忍,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也要躺在球場上。但隨著連載的深入,作者開始關注個人的成長,也使得這部熱血動漫有了幾分青春記憶的味道。

日本足球動漫期待未來,中國足球動漫玩玄學

日本足球的崛起讓許多中國球迷眼紅,畢竟中國足球的現實擺在那裡。不過我一向不建議太過貶低中國足球,作為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體育運動,起碼你可以罵它。相比那些把幾十個人圈起來閉門訓練拿奧運冠軍的項目,我倒是更樂意看中超。

醒醒吧,在許多人掛在嘴邊的中日對比里,足球也許是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動漫則是差距最大的領域之一。

日本足球動漫絕不僅有《足球小將》,僅以水準而論,許多還在《足球小將》之上。

大島司的《足球風雲》,儼然有《聽見浪濤》的味道,幾個酷愛足球的高中生,以足球、友誼和青春對抗命運。同樣對抗命運的還有《足球騎士》,只是友誼變成了親情,堪稱足球版的《TOUCH》。

比較好玩的是《踢向明天》,與不好好演戲就只能回家繼承億萬身家的TVB男星林峰一樣,富二代五代隼不好好踢球就只能回義大利繼承家族財團啦——當然,好好踢也要回去,足球於他而言,是成長的工具。同樣有義大利元素的是《意甲小旋風》,儼然義大利風光片。

《閃電十一人》是典型的成長型動畫,隊伍由弱到強,士氣由低至高,雖然僅是保全隊伍的小目標,卻讓每個人參與其中。與終於湊齊11人的《閃電十一人》不同,《向銀河開球》的主角太田翔,一出場就因所屬球隊人數不足解散而心情低落,好在他也能重組球隊,向著「銀河第一」這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奮鬥。

我最喜歡的當屬《哨聲響起》,從組隊到復興,友情與成長穿插,足球變得不是那麼重要,可卻更像我們的過往。

日本動漫《哨聲響起》,更像我們成長的過往

由弱到強的運動類動漫無法迴避的模式,《足球之翼》以天才帶爛隊,《DAYS》則描繪足球小白的被接納,成長意味令人動容。

《日本漫畫60年》中有這樣一段話:「友誼、堅持,還有贏得勝利」,是可以被6歲到60歲人都接受的。「見證了自戰爭以來,日本的重建浪潮,經歷著自蕭條以來日本正在進行的經濟復興,日本不斷在少年漫畫英雄中找到鼓舞和慰藉。這正與少年一詞的意思吻合,其含義不僅指『男孩』——由少和年兩個字組成,它還意味著純潔的心靈。

關注成長的日本足球動漫,主角們始終為了冠軍,為了參加職業比賽、世界級賽事而奮鬥。相比之下,中國足球動漫簡直是搞笑的存在。

前些年有部國產足球動漫,顯然是抄襲《足球小將》的橋段,但背景居然移植到了宋朝——你沒看錯,就是高俅的時代。

這部《宋代足球小將》由《喜羊羊》的團隊打造(簡直讓人捂眼),號稱國內首部古代足球動畫長片,熱愛蹴鞠的小朋友考進了京城最大的蹴鞠社,然後把中華蹴鞠文化傳入西域。

國產動漫《宋代足球小將》

就像歐美電視劇常常展望未來,中國電視劇巴不得腦後辮子留到今天一樣,連在動漫領域,也有人抱著那點老祖宗的榮光不放。

最讓我噁心的是,在這部動畫中,當金軍入侵時,居然提出以蹴鞠決定國家存亡。主人公躲開了賣國賊高俅派出的殺手,成功以「新月如鉤」、「二人小出尖」、「崑崙三腳」等絕技擊敗金人,消除滅國之災。這種不顧史實的意淫,背後是何等糟糕的價值觀?在我眼中,跟辮子戲裡的「向天再借五百年」沒有任何區別。

更搞笑的是《渾元》,故事從天地霹靂,混沌初開講起。少年渾元出身氣功世家,擁有神奇力量,並且發明了水下足球訓練法。

這種修真足球的段子,顯然超越了日本足球動漫的競技水平,但寄希望於鬼神與超能力,跟晚清時的義和團有何區別?

如果你認為《足球小將》的超人體極限不比國產修真足球動漫強多少,那麼《逆轉監督》和後期的《足球小將》,肯定會顛覆你的想法。


日本動漫如何在專業性上影響日本足球

如果說《足球小將》僅僅是啟蒙,讓更多孩子熱愛足球,那麼《逆轉監督》就是日本工匠精神的體現,它讓足球動漫的專業性無限貼近現實。

《逆轉監督》問世時,日本足球早已崛起,中田英壽和中村俊輔相繼成為日本海外球員的旗幟。有意思的是,二者均為中場球員。據說這也跟《足球小將》有關,大空翼由前鋒改踢中場,造就了中田英壽、中村俊輔、小野伸二、名波浩和稻本潤一等一代豪華中場,直至今天,日本足球的旗幟人物仍是中場出身的球員壟斷,從本田圭佑到香川真司,無一例外。

由辻智創作的日本漫畫作品《GIANT KILLING》,中文翻譯為《逆轉監督》

《逆轉監督》的主角達海猛同樣是日本天才中場,加盟英超後原本前程似錦,可惜首戰就遭遇重傷,被迫退役。於是,他選擇在英國學習,成為專業足球教練,帶領業餘球隊在足總杯上過關斬將。之後,他回到日本,執掌J聯賽的ETU隊。

《逆轉監督》沒有超越人體極限的必殺技,沒有外星人加成,只有達海猛在專業領域的管理技巧和戰術把控。你很難看到如此寫實的動漫,它一點也不熱血,但卻動人。

ETU隊與現實中的J聯賽球隊簡直毫無區別。它並不大富大貴,沒有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式的一擲千金,但也有完善的贊助體系。它擁有經驗豐富的日本前國腳、實力出色的混血球員、名氣不大的實力派,與現實中的J聯賽球隊幾無差別,畢竟,頂級日本球員多半效力海外,經驗豐富的前國腳領軍J聯賽球隊才是常態。它還有著完善的青訓體系,有大量年輕球員可供挖潛。它的年輕球員們存在著各種不足,但最需要的是激勵和教練的巧妙點撥。而達海猛對4231陣型的堅持,在困難期對4321陣型的使用,戰術上的一次次調整,都有著日本足球的影子。

它甚至指明了日本足球的道路:J聯賽球隊專註於基礎,在頂尖球員一波波前往海外踢球時,通過良好的戰術體系去維持戰鬥力,通過青訓實現內部挖潛,通過對中場的強調實現攻守平衡,彌補身材和對抗的不足。這難道不是日本國家隊的思路嗎?

後來的《足球小將》同樣如此。1993年,日本國家隊在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最後一輪中,面對的是因被國際足聯制裁,只能選擇中立場地多哈作為主場的伊拉克隊。在取勝就能打入決賽圈的情況下,日本隊在最後20秒遭遇絕殺,痛失出線權。

面對「多哈悲劇」,高橋陽一決定重拾已經結束連載數年之久的《足球小將》,開始以「多哈悲劇」為開頭,創作《足球小將-世青篇》。已經在巴西聖保羅隊效力的大空翼,率隊參加世青賽並最終奪冠。

在《足球小將》最初創作期間顯然還不是內行的高橋陽一,在《足球小將-世青篇》時起碼已經是半個內行。他對現代足球有了一定理解,不再強調個人能力,開始關注技戰術層面的變革。

更重要的是,在高橋陽一筆下,一直強調學習巴西的日本足球,在此刻有了方向性調整。與現實一樣,漫畫里的世界足球中心變成了歐洲。巴西足球的技術依然值得學習,但職業聯賽的浸淫,才是足球發展尤其是青訓體系的關鍵。

另一個高橋陽一變身「懂球帝」的證據,是新角色葵新伍的出現,他的中場自由人角色,恰恰是由守轉攻的關鍵,是當時的足壇潮流之一。

歐洲俱樂部式的青訓體系和戰術素養,是日本足球現實中學習的對象,也是崛起的關鍵。

從1917年開始,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每年舉辦一屆,僅在太平洋戰爭期間中斷。比賽分為地區預選賽和全國大賽兩部分,每年一般在8月份左右開始地區預選賽,直到第二年1月份全國大賽結束。2016年1月結束的第94屆比賽,參賽隊伍多達4144支,最終48支球隊晉級全國大賽,大賽階段比賽全程電視直播,決賽當天現場觀眾達54000人。

多年來,從學校走入職業賽場的日本球員數不勝數,中田英壽、中村俊輔、長友佑都、岡崎慎司、遠藤保仁、小笠原滿男、本田圭佑、大迫勇也、武藤嘉紀和柴崎岳等人都是如此。強大的青訓體系,在學校便已奠定基礎。

這幾年網上流傳著不少日本校園足球的視頻,高中生的比賽也踢得異常激烈,配合十分精妙。更誇張的是,還有不少小學生比賽的視頻,無論個人技術還是團隊配合,都有板有眼,令人驚嘆。那些動漫里的足球,彷彿正在一個個日本孩子身上復刻。

被複刻的還有熱血。高中足球錦標賽實行單場制,十分殘酷,一個人一生最多也只有三次參賽機會。輸球者往往抱頭痛哭,而那些即將畢業的學生,還會為了以後再也不能與大家一起踢球而痛哭。在每屆比賽都會推出的《最後的更衣室》官方短片里,你可以看到日本孩子們對失敗的不甘,對未來的憧憬,那些眼淚和汗水,恰恰是中國孩子所缺。大空翼那句「足球不是遊戲!足球是我的夢想!我的夢想!我的夢想」,是日本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結語

對於32歲的本田圭佑來說,這應該是他的最後一屆世界盃。多年前,他在作文里寫道:「我要成為日本最好的球員,要掙好多錢給長輩,要登陸海外,要穿著十號在意甲踢球,要打進世界盃,要在世界盃上進球,要在世界盃決賽中戰勝巴西……」

本田圭佑小學時代的畢業作文《將來的夢》

後來,他成為日本足球的旗幟,身穿意甲豪門AC米蘭的10號球衣,參加過三屆世界盃,而且每屆都有進球。即使到了職業生涯晚期,他仍然堅持在海外效力。除了「要在世界盃決賽中戰勝巴西」,他的其他願望都實現了。

更重要的是,他僅僅是那些有夢想並實現夢想的日本足球少年中的一個。

其實,即使夢想沒有完全實現又如何?在《足球小將》里,大空翼時至今日仍未拿到世界盃冠軍。川淵三郎對作者高橋陽一說:「越接近世界的頂點,道路越是艱險,但是描述夢想仍舊是非常重要的。

在所有關於足球美學的句子里,這句話最打動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那些Diss楊超越要在她身上找公平正義的都是些什麼人
森田童子,或日本安保世代的告別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