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得體的姿態 來自於你充盈的內心

得體的姿態 來自於你充盈的內心

怎樣和他人相處,這是一個很難的課題。

朋友之間的交往其實相對來說容易一些,因為大家既然能成為朋友,必定有著相似的生活環境和價值觀。無需太刻意,哪怕只是寥寥二三語,那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倘若真有個別時候意見相左,也不必過分憂慮,畢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真正需要好好琢磨的,是如何與自己身份地位不同的人交往。這時候就特別要注意一個詞:分寸感。

對待不同的人,這個分寸也是不同的。在《圍爐夜話》中有這麼一句話:「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就是教我們對待不同人要有不同的態度。

對待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最難的是「有體」,對待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要做到「有禮」。那麼,怎樣做才算是「有體」、「有禮」呢?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可能還沒有多少經濟基礎,但是在消費上卻特別講究,甚至經常省吃儉用,就是為了去買一些遠超出自己消費能力之外的奢侈品。

問起他們,他們也振振有詞,會說:「那些明星、或者我身邊的誰誰也在用這個,如果我沒有一件,那多丟人啊。」貴的東西在設計和質量上自然不會差,但是,有誰能說,自己之所以負債也要去購買的某件物品,其原因不是為了一個面子呢?

當然,古代很多人也有這個毛病,所以孔子就誇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子由。孔子稱讚他道:「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用今天的話說,子路穿著破棉襖,人家穿著皮草,但是子路說起話來壓根就沒有一點不自在,外表神態自若,內心底氣十足。

不過,孔子的弟子中,還有比子路更有底氣的人,就是顏回。他不僅有底氣,而且還很開心。《論語》中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不為物質上的貧窮而感到失落,堅守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不為他人所擾。這樣的人,又怎會在尊者面前失態呢?

像他們這樣,不因自己物質的匱乏而自卑,在面對地位高的人的時候,言語得體,舉止合宜,時時刻刻保持內心的從容,不阿諛奉承、不刻意討好、不矯情做作,這就叫「有體」。要想讓別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你自己。

而在對待不如自己的人時就恰恰相反,人們往往容易產生驕縱之氣,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優越感」。

那麼,對待不如自己的人,怎樣的態度才是最合適的呢?不要居高臨下,這是必然的,但僅僅做到這樣就可以了嗎?很明顯還不夠啊。

子貢曾經問過孔子一句話:「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他說:「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收起你的驕縱之氣還不夠,你還需要「有禮」。

有人覺得,做到「有體」、「有禮」的境界很難,需要刻意去修鍊。

宋濂有一篇《贈東陽馬生序》,中間有這麼一段回憶了自己學習的過程:「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求學時,自己周圍的同學們都珠光寶氣,光彩照人,自己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跟他們站一塊,卻絲毫沒有感覺到羨慕。這和子路的境界是一樣的。但是,宋濂卻告訴了我們他之所以不羨慕的原因:「以中有足樂者」。

因為他知道,在物質世界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個世界,它本身的趣味遠遠大於華服美食,沉迷其中的人即使物質上再匱乏,他的靈魂也自然是充盈、豐滿而快樂的,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再有心思去在意吃穿不如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語音播報|每周詩語:不為往事擾 餘生只願笑|原創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