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讓利」上市:不必計較它的估值 留給時間去檢驗

小米「讓利」上市:不必計較它的估值 留給時間去檢驗

「我們的使命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在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如此寫道。最終,不斷壓低的,除了小米手機的售價,還有小米股票的發行價。

是的,雷軍給小米IPO定了個小米價。

給股票定價這件事,常常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定高了,上市公司當然可以多融些錢回來,而且市值高了面子上也好看,但投資者可能不買賬;定低了,投資者固然開心,企業卻未必甘心。

就像當年噹噹上市,發行價定在16美元,IPO當天大漲87%,收報29.91美元。事後,噹噹CEO李國慶公開指責噹噹的承銷商大摩為了私利,故意壓低噹噹的發行價,讓噹噹少融了9億美元。不過,6年後噹噹宣布私有化的時候,噹噹的市值僅剩5.37億美元。事後看,噹噹的大多數投資者都是虧本的,進入越早虧得越多。

小米的發行價定在招股價格區間17-22港元的下限,17港元,這意味著小米的市值僅為500多億美元,相較2014年最後一輪融資時的450億美元,增值有限。就算按照22港元的價格區間上限,小米市值也才700億美元,遠低於不同傳言版本中的900億美元、1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

500多億美元,這肯定不是雷軍心中小米的價值。雷軍在路演時對投資者說:「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語氣里透出的滿是不甘。

這就是市場。在中國經濟形勢趨於嚴峻,以及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市場本就瀰漫著一定的恐慌情緒。

最近一段時間,中概股集中境外上市,但市場反應大多不佳。嗶哩嗶哩、愛奇藝、獵聘、精銳教育、格林豪泰、尚德機構等均在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平安好醫生、華米、優信等則在上市不久即告破發。據報道,今年上半年,在香港IPO的新股破發率高達70.3%。

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樂觀情緒消失,關於小米模式的爭議,就顯得尤其突出。雖然小米宣布硬體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但這並不能改變投資者對小米是一家硬體公司的看法,只不過他們把小米看成是一家利潤很低的硬體公司。哪怕小米宣布硬體永遠不賺1分錢,他們還是會把小米當成一家不賺錢的硬體公司來看待,因為小米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硬體。

雷軍不但難以說服投資者,他連中國證監會都難以說服。6月14日,中國證監會對小米CDR發行申請提出了多達30頁、84項問題、超過24000字的反饋意見。這些問題中有不少直指小米模式,要求小米做出說明。5天後,小米不得不宣布推遲CDR的發行工作。

小米的互聯網服務以不到一成的營收佔比,創造了超過四成的毛利潤,並且這個比例還在快速提升。這大概就是雷軍堅持不能以硬體公司看待小米的底氣所在。所以,小米模式其實沒那麼複雜,信就買,不信就不買。可是現在的問題是,信可能也假裝不信,以便進一步壓價。畢竟,便宜點是點,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向投資者解釋小米模式,不是件容易的事,最終雷軍還是不得不讓步,給小米股票定了個讓他耿耿於懷的「低價」。

說起來,這跟向消費者推介小米手機是一樣一樣的。本來,雷軍以為性價比會是一把無敵的劍,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可是有一天他忽然發現,爭取鐵杆粉絲是容易的,爭取最廣大的普通消費者,非常難。

曾經成就小米的口碑和電商,能夠覆蓋的最大範圍,也僅僅是整個消費人群的20%多點而已。即使在網民數量已經超過半數人口的今天,最古老的電視廣告和最傳統的分銷渠道,仍然輕鬆把持著大片江山。

這幾乎是一次當頭棒喝,所以小米也不得不重新考慮曾經堅守的那些理念,和曾經堅持的那些策略。這沒什麼,你想改變世界,就得先改變自己。

「讓利」給投資者這件事,讓雷軍的千億大計不得不延期,小米路演的「成功」也難掩這件事帶來的鬱悶。可是你想想,小米公司成立那會兒,如今8000多億美元市值的Amazon,當時也才600億美元。再往前數十幾年,如果貝索斯告訴投資者,Amazon不是一家零售公司,而是一家IT公司,估計十有八九會被當成騙子。誰能想到,今天,Amazon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距離第一名Apple僅一步之遙。

巴菲特說:「從短期來看,股市是一個投票機;而從長期來看,股市是一個稱重機。」

我和雷軍一樣堅信小米模式的持久威力,也相信雷軍所說的,「如果執行的好,小米可以得永生」,所以,與其計較IPO的估值,不如把一切交給時間。

轉載自:keso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移動獨家回應投資小米IPO:屬實 已簽署《基石投資協議》
車多多獲1770萬美元A輪融資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