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百億估值成泡沫,港股獨角獸小米高估值風光不再

數百億估值成泡沫,港股獨角獸小米高估值風光不再

下周一(7月9日),小米就要上市了!

作為」新物種」的小米,到底能撐起多少股價,一直是市場最關心的話題,小米在港股上市已經成為手機圈中一件人人都關注的大事件了。

不過,從小米在港招股以及最終定價方面來看,並不及市場此前的火爆預期。6月29日,小米終於確定發行價格17港元,這意味著其估值約為540億美元,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800億美元。

估值縮水"讓利"發行

6月29日,小米港股IPO最終定價為17港元,位於招股說明書披露發行價區間17-22港元的下限。

小米還未上市估值已縮水,讓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畢竟現在540億美元的估值與此前市場傳聞的800億美元-2000億美元預期相距甚遠。

與此前預計的17~22港元相比,小米選擇的下限值——17港元,意寓也十分明顯,那就是讓投能夠「有利可圖」。

「新物種」能否獲市場認可

過去八年很多輪的私募融資,投資者都給了小米很高的估值,甚至一度高達2000億美元。

但是事實上,小米從上周一(6月25日)開始招股以來,市場反應並不如預期火爆。

在二級市場上,因受中美貿易糾紛,全球股市大跌,市場不確性大增,恐慌情緒嚴重,前期登陸港股的新經濟公司屢屢破發,透支了投資者信心。

對於雷軍提出的「新物種」的說法,資本市場是否能夠接受呢?

萬能的「互聯網」三個字,正成為高估值的敲門磚。事實上,硬體公司or互聯網公司,恰恰也促成了外界關於小米估值源源不斷的爭議,或者說,看空。

「互聯網」估值成迷

小米的招股之路透露出一個赤裸裸的信息: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一定比硬體公司,更受市場追捧

但是縱觀所有上半年在港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上市前估值高企,上市後市值「不堪其重」而劇烈縮水的現象,不是少數。

這也就牽扯出一系列備受市場爭議的問題:互聯網企業動輒數百億的高估值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些企業估值主要參考的指標根據不同階段,是不一樣的。

小米估值輪番變幻背後,牽扯出的實質性問題仍舊直指投資人願不願意為其商業模式,或者說商業願景買單。

換句話說就是:你,是否認為小米值這個價?

留下你的觀點,它能改變世界!

專註財經領域,獨家新聞解讀第一時間送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鷹眼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互金通訊社行業沙龍在京舉辦 愛錢進CEO蔡園竹暢談互聯網金融未來趨勢

TAG:鷹眼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