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人民群眾是蘭文化發展的主體

人民群眾是蘭文化發展的主體

弘揚國蘭文化,傳播蘭花知識

一提起「文化」,大家都會想到「知識分子」。在相當長的年代裡,一提到「知識分子」,大家又都會聯想到「資產階級」、「剝削階級」,因為按照極「左」路線的邏輯,「只有剝削階級才擁有文化」,「只有知識分子才擁有知識」,而且「知識越多越反動」……。 長期以來,極左思潮歪曲了事物的本質,極左路線妨礙了各項文化事業的正常發展。蘭文化究竟是不是剝削階級的玩藝兒,是不是只有士大夫、文人才能欣賞,一直困擾著蘭界。我認真地反思著這個問題,現在談一談關於這個問題的一點認識。 熱愛真、善、美,這是人類的天性。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幽香、素雅的蘭花,雖然不可能人人種養之,但是說它「人見人愛」,則一點也不會過分。在我們中國,對蘭花的喜愛,可以說有它的廣泛的「人民性」。手邊資料,俯拾皆是。

在浙江紹興,且不說存有爭議的「種蘭渚山」的越王勾踐,「遠在宋代,紹興就有采蘭、種蘭的記載,陸遊的詩可以作證——『芳蘭移取偏中林,餘地何妨種五簪』。」「清代後期,棠棣人養蘭、賣蘭業崛起,賣蘭開始成為漓渚農民的一項大眾副業」。「民國時期,當時只有兩百五十多戶人家、千餘人口的棠棣,幾乎家家戶戶采蘭、植蘭、賣蘭」。可以想像,這樣龐大的專業隊伍,每年會采多少蘭、賣多少蘭?賣給多少愛蘭、養蘭的人? 「在浙江溫州民間,明代就有養蘭的習俗:明(花史)記載,『溫州蘭有四季』,『夏蘭家家有之』。

民國時期,養蘭更盛,尋常百姓家多養四季蘭,也有秋蘭;而一些殷戶望族,則藏養春蘭名品,每逢蘭花開時,則邀親朋好友聚會賞蘭為樂。在集市中蘭花交易以花箭論價,春、夏、秋三季都很熱鬧」。 「在廣東澄海,蘭花的栽培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民間家養蘭花,有北上的紅頭船南返時捎來的宮廷貢品,有自閩南傳入或痴蘭者於當地蓮花山移采之鐵骨素,品種不一,但養蘭之風,世代相襲」。 在福建漳州,「據來梁克家《三水志》記載,在古越族人聚居的百家舍洞一帶,建蘭的栽培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宋理宗期間(1225-1204),有採藥山農為避暴雨進洞(『洞』同村落),聞芳而帶回蒔養,並在賣藥材的同時兼賣帶花的建蘭。日後,采蘭、種蘭也隨之日益增多。至今尚存宋代『蘭花蕊詞』、『蘭花庵』等遺址」。

中國第一本蘭譜——《金漳蘭譜》的著者趙時庚即為該區域的傑出代表。 「江蘇宜興,古稱陽羨,境內有山嶺、丘陵、平原、湖泊…,其中適宜蘭花生長的山區面積佔全市的三分之一,本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季節顯明,雨量充沛,空氣濕潤,植被繁茂,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十分適宜蘭花的生長。明代王世懋在《學圃雜疏》中有『一莖一花者,日蘭;宜興山中特多,南京、杭州僅有』之說」。又,「明代右金都御史唐順之遷居宜興,常游龍池(山),有『三春蘭蕙堪成畹』的詩句,足見山中蘭花數量之多。宜興來蘭、選蘭、種蘭的歷史也十分悠久,明代詩人項膜賦詩道:『透迤石蘭堵,蘭香濃欲滴,彼此種蘭人,徘徊日將夕』。是當年種蘭人採挖蘭花的生動寫照」。 福建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和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內,丹霞地貌,地形複雜,山崖陡峭,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森林資源豐富,春蘭、建蘭、寒蘭…約有自然分布。「南宋大理學家未熹曾在山區生活長達五十年之久,他在教學、著述之餘,極喜歡蒔養蘭花。他的故里五夫鎮府村,當地人種植蘭花沿續幾百年不變。農家庭院荒養蘭花,蔚為壯觀」。 在江蘇蘇州,「藝蘭始於宋元,盛於清代,……。從民國始至抗戰前,蘇州蘭事活動更加頻繁。每到春時,街頭巷尾均有人買賣蘭花,更在專門的蘭花街做蘭花交易」。

在浙江蘭溪,「唐初建縣時,縣以澳(蘭江)名,溪以蘭名」。「晚唐著名高僧貫休(公元902年左右)在《書陳處士屋壁》一詩中,提及『種蘭清溪東』的陳處土著有《種蘭篇》,並選育有『白雲』、『紫桂』等佳種」。「清光緒《蘭溪縣誌》載,明嘉靖年間,縣署頭門額書『現濲采蘭』四字……」,表達了當時地方政府提倡發展旅遊事業(游江現濲)與蘭花事業(登岸采蘭)的意願。又,「清康熙《蘭溪縣誌》『物產篇』中,列蘭花三十六種,且與葵、荷等多種農產品一起大量銷至外地」。 雲南「大理不僅蘭花資源豐富,蘭文化也源遠流長。早在南詔大理國時期,大理先民就有崇尚蘭品,植養蘭蕙的傳統。明代喜洲白族名士楊安道所著蘭譜《南中幽芳錄》及『弘山先生』楊士雲手植唬頭香蘭』歷600餘載而保存至今,便是最好的歷史見證」。「白族有種蘭的傳統,(說明了)蘭文化不獨漢族地區獨有,在雲南大理蘭文化(亦)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在雲南洱海,家家養蘭、戶戶種花已是世代相傳的美俗,從古至今,養蘭蔚然成風」。 資料無窮,篇幅有限。這已足以說明中國人民喜愛蘭花的普遍性了。民間廣泛養蘭,也有長期的養蘭習慣和傳統,不能因為有土大夫、知識分子的養蘭,就把蘭文化歸結為「土大夫、知識分子的蘭文化」。

歷史上,民間不僅普遍養蘭,更有甚者,在很多地方蘭花已溶入了民間習俗之中。 在福建「古田有個風俗,凡女兒出嫁,娘家都要送上幾盆蘭花作為陪嫁之物,以象徵女兒出嫁後,能像蘭花那樣來年生兒育女。這個風俗已相傳幾十代,由此推論,古田人種蘭(至少)也已數百年了」。 雲南劍川白族人民,「不僅喜愛蘭花,還把蘭花作為催生的民間習俗。孕婦若遇難產,端一盆盛開的蘭花進產房,不知是蘭花沁人肺腑的清香令產婦心曠神怕,還是那美麗的花朵、有神的葉片給產婦無窮的力量,便會順利分娩。故白族又稱蘭花為『仙品催生蘭」。 在浙江餘姚,「相傳蒔(蘭)花之家,如產有男女小孩,必將所植蘭蕙各(品)種,分藏一盆,造起發後逐步分售,售得之款,即儲為男女長成時婚嫁之需……」。 民間有此風俗,難怪清代著名畫家陳板橋在他六十六歲時,因他的二女兒出嫁,畫了一幅《蘭竹石圖軸》作為陪嫁,並題詩贈之:「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最慚無隱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以蘭畫作陪嫁,更勝於以蘭作陪嫁,並傳為蘭壇佳話。 如果我們刻意發掘、收集,這樣的事例肯定是非常多的。

蘭花吧,你養蘭路上的好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花 的精彩文章:

當最後的蘭花凋謝時
蘭花與植物生長調節劑

TAG: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