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虎丘的15個傳說,你聽說過幾個?

關於虎丘的15個傳說,你聽說過幾個?

原標題:關於虎丘的15個傳說,你聽說過幾個?


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蘇東坡


虎丘山很小,走遍天下名山,看到的都是「深山藏古寺」,只有虎丘卻是「山向寺中藏」。站在頭山門,舉首遠眺,只見林木蔥鬱,寺院若隱若現,就是沒見到起伏的山坡,嶙峋的山崖。和很多名山大川相比,不到百米海拔的虎丘,只能歸入丘的類別。然而,在人們的潛意識裡,那兩千多年的人文底蘊早已把它裝扮成氣象萬千的大山,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甚至讓人產生望而仰止的感覺。


虎丘,它濃縮了兩千年的滄桑,它承載著兩千年的滄桑,它展覽著兩千年的滄桑。那些可觸摸的傳說,那些凝固的時光,現在竟如此深地感動了我們。



獅子回首望虎丘


「致爽閣」,取詩句「四山爽氣,日夕西來」命名。清朝康熙八年間圈入行宮,咸豐十年毀於火,現存建築是1930年宣愣和尚建的,這裡是虎丘山最高處建築。


在這裡遠望可看到獅子山,這頭獅子正伏著在地上回首望虎丘,這就是著名的「獅子回首望虎丘」景觀。這景觀還有兩種神話傳說呢!一種是:闔閭命專諸,用「魚腸劍」藏於魚腹內,刺死吳王僚,然後將他葬於獅子山;闔閭死後,他兒子將他葬於虎丘山,獅虎遙遙相對,僚是含恨而死的,所以有獅子回首怒視虎丘的說法。


還有一傳說是:秦始皇東巡到虎丘,準備挖闔閭的墓,但卻看到一隻白虎蹲在墳上,於是他拔劍去刺這隻老虎,但是沒有擊中,卻刺在石頭上,使石陷裂成池,即劍池。


後來白虎佔山為王,危害人畜。曾在寒山寺「掛錫」的文殊菩薩,在西方靈山,他的坐騎青獅惱恨白虎作惡,趁文殊菩薩閉目養神的時候,偷偷走出山門直撲虎丘,將白虎鬥死。但時辰已到,來不及趕迴文殊菩薩身邊,因觸犯佛門戒律,跌落人間,在化作石山時,青獅回頭怒望虎丘。所以山體形如卧獅。




枕石

相傳,晉代著名高僧生公,就坐在這塊石頭上看經書,疲倦了就睡在這塊石頭上。這塊石頭又稱「蜒蝣石」,因為它形如蜒蝣,而且以前這塊石頭有粘質,扔石子上去它能夠粘住不下落。




生公講台


生公是我國晉代著名高僧竺道生,他到處雲遊來到虎丘,在這裡講經,當時聽他講經的人很多,大約有一千多個人就都圍坐在這塊石頭上,但是南方士大夫將聽經人全部趕走。生公對此並不灰心,對著聽經人留下的蒲團坐石講經,他講了三天三夜,口乾舌燥。


當他講到一切惡人皆能成佛時,其中有一塊石頭突然之間向他微微點頭示意,意思彷彿是說我懂了。這塊石頭就是在池中所看到的點頭石,當時正值嚴冬,池中的白蓮花卻都競相開放了,池水盈滿。




假虎丘真劍池


「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是我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所書。當年他寫這四個大字之後,經過很多年「虎丘」二個字逐漸斷落湮沒,到了明代蘇州太守馬之駿命令著名的石刻大師章仲玉將虎丘二字進行描摹補刻。

但是後人看來總覺得「虎丘」二字沒有「劍池」二字寫得那麼好,那麼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劍池」之說。


「假虎丘真劍池」還有另一種意思,這也暗示著闔閭墓的秘密,因為劍池的東西兩壁懸崖陡立是天然形成的,而虎丘的後山則是人工用土壘建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吳王闔閭的墓。




劍池二字與神鵝易字


我們看到的這二個紅色的字體是「劍池」,傳說這是我國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所書寫的。


有一天,王羲之來虎丘遊玩,看見池中有一黑一白兩隻護山鵝,他非常喜歡。這時有一位山僧對他說,只要你為我寫「劍池」二字,我就將這兩隻鵝送給你。


王羲之非常高興,拿起筆來就在這裡寫了這二個字,當他準備把鵝帶回家去的時候,轉眼間,山僧不知去向了,兩隻鵝則化為一龍一虎蹲在山頭,但是「劍池」二字卻永遠刻在這山崖上了,這就是「神鵝易字」的傳說。



海涌山改名虎丘


虎丘原名海涌山,那麼為什麼後來將「海涌山」改名為虎丘呢?在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大戰中不慎受傷死去,他兒子將他葬於這裡。據說,葬後三日有一隻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改名為虎丘山。




真娘墓


真娘,本名胡瑞珍,唐代蘇州歌妓。出身京都長安一書香門第。從小聰慧、嬌麗,擅長歌舞,工於琴棋,精於書畫。為了逃避安史之亂,隨父母南逃,路上與家人失散,流落蘇州,被誘騙到山塘街「樂雲樓」妓院。


因真娘才貌雙全,很快名噪一時。其時,蘇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蔭祥,人品端正,還有幾份才氣。偏偏愛上青樓中的真娘,想娶她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絕。王蔭祥還是不罷休,用重金買通老鴇,想留宿於真娘處。


真娘覺得已難以違抗,為保貞潔,懸樑自盡。王蔭祥得知後,懊喪不已,悲痛至極。斥資厚葬真娘於名勝虎丘,並刻碑紀念,載花種樹於墓上,人稱「花冢」,並發誓永不再娶。文人雅士每過真娘墓,對絕代紅顏不免憐香惜玉,紛紛題詩於墓上。


傳說茉莉花在真娘死前沒有香味,死後其魂魄附於花上,從此茉莉花就帶有了香味,所以叫茉莉花又稱香魂,茉莉花茶又稱為香魂茶。虎丘周邊的花農以此窨茶製成茉莉花茶。



二仙亭


「二仙亭」原來是宋代建築,重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看這亭子的四周,可看到它的雕刻非常精細、生動。在這亭子中有兩塊石碑,分別雕著二位神仙,一位是陳摶,另一位是呂洞賓。


相傳有一天這二位大仙在這裡下棋,一位樵夫看到,於是就走過來看他們下棋,看完一盤棋,回到家中,可是誰也不認識他,後來人們從他的衣著猜想他是幾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這麼一句話,「仙人一盤棋,世上已千年」。




可中亭


「可中亭」傳說宋文帝在這裡聚僧施食,但是已過了中午,當時佛法戒律過了中午就不能吃飯了,所以僧人左右為難。這時文帝說,現在正好是中午,沒有過時辰,大家請吃,於是眾僧吃了起來。「可中」也就是正好日中的意思。


在這亭前有一副對聯「頑石聽經,禪心默契;名山埋劍,勝跡長留。」也就點明了生公講經,劍池藏劍的事情。



憨憨泉


憨憨泉的傳說,憨憨是我國梁代著名的高僧,當時他的眼睛不好,患有目疾,也就是現在說的「白內障」,虎丘山的方丈因為可憐他,收他做一個挑水和尚。


但是當時挑水的路很遠,有一次他挑水途經這裡,因為感到累,於是就坐在這裡休息,不知不覺中就睡著了,在夢中它夢見一位高僧對他說這裡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後他就用雙手觸摸這片地,在這裡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說明這地下一定有水,於是他用挑水的扁擔在這裡挖,大約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一脈泉眼涌了出來,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為「憨憨泉」。



拾壹


孫武練兵場


相傳,吳王闔閭對孫武所獻兵法十三篇,十分讚賞,並且給他180名宮女,讓他按兵書上所說的進行操練。


孫武將180名宮女分為兩隊,選闔閭的二名寵姬任隊長,在這裡操練。孫武擊鼓發令,向左轉,這些宮女視為兒戲。孫武說:「紀律不明,命令不嚴,這次由將帥負責」。然後再發命令向右轉,宮女一陣鬨笑,孫武說:「紀律已講明,仍不照辦,是不聽指揮,隊長應受軍法處治」。命令執法官將闔閭的兩個愛姬斬首示眾。


闔閭連忙上去制止,但是孫武卻說現在是在兵埸上,要聽我的命令,等待會兒收了兵,我們再受君臣之禮。於是將這兩名愛姬斬首示眾了。

然後他再挑選了兩名宮女為隊長,第三次發出號召後,前進後退,動作準確,左右迴轉,寸步不亂,「三令五申」這個成語就出於此。


孫子是在世界軍事界享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操練女兵的人,孫子兵法成為西方軍校的必修課,也成為了商戰中的黃金法則。



拾貳


養鶴澗的由來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養鶴澗就是近年來恢復的。唐朝時有一位清遠道士,不知是哪裡人士,在這裡養鶴,並作了《同沈恭子游虎丘》詩,非常荒誕,但顏真卿非常愛他這首詩,不僅作了和詩,而且寫成了法帖。從此養鶴澗就隨著顏真卿的字、清遠道士的詩倍受人們注目。



拾叄


雙井橋


現在的「雙井橋」,在這橋上有兩口井,原先這兩口井只是山僧提水用的地方,但是由於我國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曾在這裡照鏡,而且她的丈夫夫差陪同她一起照鏡,所以這二口井也稱「夫妻井」或「鴛鴦井」。從這裡我們再看劍池,就更能感受到它的陡峭和驚心動魄。


拾肆


試劍石


相傳,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為了爭霸天下,召來了當時最有名的鑄劍師幹將、莫邪夫婦為他鑄劍。闔閭給他們三百童男童女,讓他們祭爐煉劍,並且讓他們保證一百天內鑄出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劍。


幹將看到這些孩子都還幼小,不忍心傷害他們,請求闔閭放了他們,並且保證一百天內鑄成寶劍。闔閭說:「只要你煉出寶劍,我什麼條件都答應你,但是如若你完不成,你連同這三百童男童女都將死。」


於是幹將和莫邪來到了蘇州當時的匠門砌爐煉劍,現在有一條貫穿蘇州東西走向的大道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取名為幹將路。他們集「五山之鐵精」,「六合之精英」,在此處煉劍九十多天,但「不見青、黃」,於是將溫度升高,仍不見出現黃白、青色煙氣,表明有雜質未分離出來。


莫邪看到干劍滿面愁容,心想如果寶劍煉不成,那麼幹將連同三百童男童女都將被殺,想到這一點她捨身投入了火爐。頃該間爐水變青,終於煉出了二把舉世無雙的寶劍,一把雄劍名「幹將」一把雌劍名「莫邪」。


但是幹將非常清楚吳王闔閭是一個暴君,他要的是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劍,如若有他的存活,那麼就會造出第二把、第三把甚至更多的寶劍,看來此去凶多吉少。


滿期那天,他提著「莫邪」劍來到了虎丘山,將此劍獻給了闔閭,闔閭為了試其劍的鋒利,對著這塊石頭手起劍落,就將這塊石頭一劈為二,正在闔閭想殺死幹將時,幹將拔出那把雄劍,那把劍突然化為青龍,幹將騎著龍,直上雲霄成為劍神,這就是有關試劍石的傳說。


拾伍


千人石


相傳吳王闔閭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夫差將他父親葬於虎丘山。但是等墓築完之後,夫差就要想了這麼多的人都知道我父親墓的所在地,如果有一天他們手頭缺錢的話,就很有可能一起結伴而行來盜墓。


於是他想了一個歹計,一天他召集了這一千多個工匠,並請他們喝酒,並且觀看鶴舞,等到深夜,乘他們都醉的時候,命他手下官兵將這一千多個人都殺死。


據說當年他們的鮮血把這塊石頭染成了紅色,每到下雨天或陰天時石頭就特別的紅,雨水一衝刷,彷彿血在往下流,告訴我們這段悲慘的故事。



———— / END / ————


文字編輯:鄭其婷


版式編輯:董雙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丘景區 的精彩文章:

TAG:虎丘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