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主城最大濕地公園啥樣?

主城最大濕地公園啥樣?

▲猛禽館

?巡邏船開過湖面

?人工生物塔為昆蟲提供歇息築巢場所

▲環湖步道

?粉蝶輕歇馬鞭草

?睡蓮爭相開放

主城最大國家濕地公園在哪兒?在南岸!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從南岸區政府獲悉,該公園已於去年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組驗收,掛上國家級稱號,命名為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預計年內對遊人開放。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李琅/文 李野/圖

從河道型水庫變為丘區庫塘

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北起迎龍湖水利工程樞紐大壩,南至巴南區惠民鎮,東沿公園新建環山公路,西以繞城高速公路為界。實際上,最早的迎龍湖僅是迎龍鎮長塘河河段的一部分,總體呈西南至東北流向,形成較開闊的V型縱向河谷。

迎龍商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地保護此處水源地的濕地生態環境,充分發揮濕地的生態效益,改善區域自然環境,2012年,國家林業局批准通過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並給予5年保護與培育建設試點時間。期間,迎龍湖實現了從河道型水庫到丘區庫塘濕地生態環境的轉變。

該負責人稱,在建設試點期間,市林業規劃設計院受託對該濕地公園開展了規劃修編工作,進一步突出了生態優先、濕地保護優先的發展理念。這些年來,在最大限度減小人的生產生活對濕地公園的干擾方面,在濕地修復和植被恢復方面,在一邊保護濕地資源一邊為動植物留下足夠獨立空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在修編前濕地公園總面積222.15公頃基礎上,增加面積141.85公頃。據悉,這將是主城最大的濕地公園。

花香悠谷蝴蝶飛舞清脆鳥鳴

雖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還未對外開放,但所形成的自然山水意境,可以說在主城難得一見——既保留了兩岸自然庫塘、溪谷、漫灘等多樣濕地景觀,又為猛禽遷徙和野生動物棲息培育出良好的森林植被和水源。

迎龍商務區管委會開展的生物多樣性調查顯示,該濕地公園修編前共有植物423種,水生和陸生脊椎動物151種。目前,高等植物新增15種,脊椎動物種類新增4種。

值得一提的是,該濕地公園目前正圍繞「海綿鄉村」這一概念,培育雨水花園、溝谷山坪塘等系列海綿結構。待對外開放後,遊人不僅可以近距離體驗多彩荷花、花香悠谷等自然意境,伴隨蝴蝶飛舞和清脆鳥鳴,還可一睹梯級庫塘的自然落差和層次感。

重慶晚報記者從管委會了解到,下雨時節,這些綠地、花園、溝谷、水塘,將起到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功能,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生態的鄉村農業生活水源過濾網。「海綿鄉村」這一概念將開啟合理利用鄉村資源、守護鄉村濕地的新篇章。

1400餘株櫻花20餘公里步道

經過多年來保護保育、恢復重建,該公園內的濕地功能更趨合理,濕地邊界更加分明,已呈現出四季不同的光景。

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構建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人們持續性地嚴格管理和合理保護,該濕地公園將努力建成長江中上游一級支流庫塘濕地生態系統示範基地。

重慶晚報記者注意到,該濕地公園入口處的宣教展示區已經建成,採用室內外宣教一體化思路。為了讓中小學生有切身的感受,除了陳列展示、自然教室外,室外還特意設計了微型溪谷實景,如防止水污染的紙莎草、改善水體耗氧量的黑藻、吸收重金屬離子的睡蓮等水生植物,直觀培植在實景區域。

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稱,該濕地公園預計年內對遊人開放,逛點包括四季有花的牡丹園,種植有紫荊花、海棠花、牡丹、芍藥等花卉。公園還將推出1400餘株櫻花觀賞區和特色紅楓觀賞區,農耕區除了集中展示桃樹、李樹、梨樹、油菜等常見植物外,還注入了長廊、田坎、茅草亭等農耕文化設施。可以想像,屆時這裡將是攝影愛好者取景的好地方。

此外,該濕地公園將採用科普與旅遊結合方式,為遊客提供舒適休憩地。其中,分散式停車位規劃2000餘個,所有梯道均採用防滑磚、青石等,形成20餘公里環山步道。同時,遊人還能在指定區域露營、野炊等。目前,該濕地公園正在進行環湖污染防治工程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晚報 的精彩文章:

TAG:重慶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