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手握30萬大軍,為何皇帝下令殺他而不造反?原因很簡單

此人手握30萬大軍,為何皇帝下令殺他而不造反?原因很簡單

秦始皇一統天下,自認有不世功勛,功蓋上古三皇五帝,隨取其中兩字:皇帝,自稱始皇帝。為了加強管制和方便管理,對於當時各國不同的文字、度量等全部統一為以秦國標準。由於商鞅是法家學派的,其變法後對秦帝國的管理十分的嚴苛,這對處於六國紛亂之中的秦國是好事,讓整個秦帝國變得強大起來。但統一六國後,再用法家的思想來治理天下,顯然是不行,由於法令過於嚴苛,讓天下百姓苦秦久已。導致整個秦帝國只經歷了短短的兩世便滅亡了,這是秦皇帝所沒有想到的。

秦始皇早年繼承祖上的遺志,自登位起歷經26年,先後滅掉了韓、趙、魏等六國。其中秦國三代之臣的蒙氏兄弟在統一六國時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蒙恬深得秦皇信任,所以在統一六國後,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築長城抵禦匈奴。蒙恬也沒有讓他失望在上郡十年,把燕、趙等國的長城連接了起來,打的匈奴七零八落,威名遠播。

天下統一後,面對偌大的秦帝國,該如何管理?秦皇沒有先例可借鑒,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來摸索。為了自己能夠長久的統治秦國,他迷上了長生不老仙藥,五次東巡就是為了到傳說有仙人蹤跡的地方尋求仙藥。公元前210年,始皇帝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東巡這是他沒想到的。第五次東巡途中偶染風寒,以為邪祟作怪,隨命蒙毅到附近的會稽山祭祀,希望早日康復,怎料蒙恬還未祭祀回來,他就在沙丘病逝了,趙高與李斯等人合謀瞞下秦皇歸天的事情,等到蒙毅回來後,一道聖旨把他給關押了起來,這也導致秦皇歸天的消息沒能傳到他哥哥蒙恬那裡。

由於秦皇沒有想到,自己會死在東巡的途中,所以立儲的事也沒定下來。至於讓誰繼承他的皇位,在他的兩個兒子:扶蘇和胡亥之間,早先他是比較喜歡長子扶蘇的,因為他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都得到秦皇的認可。但統一六國後,扶蘇和秦皇的執政理念發生了分歧,相對於秦皇的法家治國觀念,導致天下苦秦久已的局面,扶蘇則認為應道用儒家的治國之道,以按黎民,反對他的焚書坑儒等一系列的嚴苛政令。因此惹怒了秦皇,把他派遣到蒙恬身邊做督軍了。

雖然反對自己父親的治國政策,但他對父皇的忠心還是一成不變的,正是因為這份愚忠才導致他最後自殺而死。秦皇彌留之際,最終決定讓公子扶蘇即位,可惜的是當時大將蒙毅不在身邊,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後重用蒙氏從而危及自身利益,所以假傳聖旨讓駐守在邊關的扶蘇和蒙恬接到聖旨後即刻自殺。接到聖旨後大將蒙恬感覺其中蹊蹺,就勸諫扶蘇不要輕易相信。但認為秦皇已經放棄了他的扶蘇又加上對秦皇的愚忠,所以選擇了接旨。

蒙恬接到聖旨之後除了惶恐還有疑惑,當天他考慮了很多,第一,如果這道聖旨是真的,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他如果敢不遵旨,手下的官兵估計也沒幾個聽從他的起兵反抗,雖然他手握30萬大軍,更何況他的族人都在咸陽。如果他反,估計滿族都會被處死,那麼他反抗又有什麼意義呢,以自己的性命保住全族,他是會選擇自殺的。第二,這道聖旨是假的,其中的疑點太多,其一,聖旨也沒說明理由,就讓他們自行了斷,這不合理;其二,他鎮守邊關,如果殺他也應該派個替代他的人才是;其三,就算是削他的軍權,以他三代的功勛,秦皇是不會殺他的,更何況連面都不見。

所以蒙恬判斷此事有詐,想與扶蘇一起申訴,等見到秦皇再接旨也不遲。但不幸的是扶蘇接到聖旨不久就選擇了自殺。無奈的蒙恬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只能束手就擒。如果扶蘇不死以他的名義,再加上他手上的三十萬大軍,還有知道真相的可能,但扶蘇一死,秦國的法令又十分的嚴苛,他敢造反也沒人敢附和他,反而死的更快。

蒙恬被押解回咸陽,他要求與秦皇見面,但趙高等人怎麼會答應他的要求呢!於是又派太監對他說,你的弟弟蒙毅已經死了,皇上不願見你,賜你毒酒自行了斷。感到絕望的蒙恬,此時也無可奈何,無論真假,自己都必死無疑,最後他選擇了相信。扶蘇素來仁厚,如果不傻傻的死去,秦朝又是怎樣的結局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軌跡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2次下旨讓日本臣服,都被拒絕,尤其第2次日本差點被滅

TAG:名人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