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彭學明:用一生深情的花朵,唱軟讀者的骨頭和人心

彭學明:用一生深情的花朵,唱軟讀者的骨頭和人心

這本詩集全景記錄湘西這片土地在地理、人文、民族、生活等方面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美麗湘西的精彩畫卷,是當下湘西美好生活和人世的讚美詩與致敬辭。故鄉與親人、田園與山水、風物與風俗、勞動與生活、物質與心靈,都在書正的詩歌里美美的,撲面而來。

——梁書正詩集序

1

現在無非

認識梁書正,是在2015年初由中國作協主辦的「草根詩人」現象與詩歌新生態研討會上,當十五位草根詩人的作品都以各自的姿態在在詩壇落地生根時,梁書正當然另我格外驚喜。一是驚喜梁書正是我的老鄉,我家鄉又出了一位人才。二是驚喜梁書正的詩,是真的好。作為生活在底層的打工詩人,他的作品既呈現命途多舛和現實困境,又飽含對生活和生命熱愛樂觀的情懷。在專家發言時, 我特別點評到了他的兩首詩作:《現在》《無非》。「現在,這裡種滿南瓜、豌豆、白菜和香蔥,這裡綠油油的,還開著小花兒。現在,我的喜悅是方形的,成塊,成片,它落在每一顆蔬菜上,現在,我是個小農民,我有鋤頭和種子,還有枝頭上歡叫的喜鵲兒。現在,誰愛上我,就和我種地;誰願嫁我,就和我賣菜」。

梁書正深入鄉村採風,夜宿車上創作

這種司空見慣的生活,在梁書正筆下,變成了令人羨慕的世外桃源和令人眼紅的陶淵明。他的另一首《無非》里,當我們看到他「無非是拖兒帶女,背井離鄉,無非是帶上年邁的老爸,跟我漂泊,無非把一張火車票,當絕命書,無非是承受不住了,抬頭望一望蒼天」時,那種堅強種的隱痛和樂觀,樂觀中的堅強與隱痛,又直抵生活深處的人生深處。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想梁書正就是這樣的詩人。這是我當時對他這兩首詩歌的點評。

遺憾的是,我們那次並沒有交上言。我發完言就去忙別的了,他很靦腆、內斂,也不敢主動來跟我攀老鄉。但我結結實實地記住了他的詩,因為詩而對他的人也多了幾分關注。回到老家時,只要我有空,都會把他叫來一起喝茶聊天,問問他的創作和生活情況。湘西的作者大多都是這樣,或不善交際,或不願交際,心裡對你再大的尊重、敬佩甚至是敬仰,如果不熟悉,都不會去主動跟你招呼什麼、近乎什麼。有一種骨子裡的尊嚴。

2

許你歲月靜好

這幾年,為了采寫湘西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報告文學,我每年都要利用年假去十八洞村。十八洞村就在梁書正所在的花垣縣。每次採訪完後,我都要跟花垣縣的文朋詩友們見上一面,敘敘文學裡的鄉情和鄉情里的文學,當然少不了梁書正。書正的為人,清醇乾淨,跟他的詩歌一樣,跟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因此,當他的他這本詩集要面世時,我也爽快應承為他寫上幾句,為美傳遞美。

這本詩集全景記錄湘西這片土地在地理、人文、民族、生活等方面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了美麗湘西的精彩畫卷,是當下湘西美好生活和人世的讚美詩與致敬辭。故鄉與親人、田園與山水、風物與風俗、勞動與生活、物質與心靈,都在書正的詩歌里美美的,撲面而來。

「村莊懶洋洋地醒來了,同樣被叫醒的還有我的詩句/這一行放在土裡便是父親犁出的田壟/放在屋檐便是燕子溫暖的呢喃」。春天來了,故鄉在梁書正的筆下醒來了,泥土醒了、花草醒了、鳥雀醒了、詩人的心也醒了,美好的日子和未來,也在梁書正的詩歌里與湘西萬物一同蘇醒。

他歌頌勞動和勞動的創造,歌頌勞動創造的美。在勞動創造時,他說:「在湘西/我的親人們總是那麼信任土地/他們相信/播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播種星星就會收穫童話/播種愛情就會收穫美好/播種自己,那和土地一樣的沉默與厚實也是饋贈」。因此在他的眼裡,再辛苦的勞動都是美的。

在他的眼裡,他妻子勞動的姿勢是那麼美,「從彎彎田埂走過來的懷孕的妻子,俯身的姿勢與大地平行」,他蓋瓦的父親是那麼亮,「父親在屋頂挪動著/揭開這片/蓋上那片在屋裡的我/入夜/群星布滿夜空/從高處下來的父親/是最亮的北斗」。

而在《許你歲月靜好》里,我則勞動之餘,坐在黃瓜架下,悠閑地和小花說話,躺在草地上,和風說話:清晨/杠一把鋤頭/把自留地翻一翻/種下些許陽光和鳥鳴/然後/在黃瓜架里坐下/和一朵小花/拉拉家常/說說農事/把陳舊的心事翻出來/晒晒陽光/累了/躺在草坪上/把藍天當作一首詩歌來讀/而那緩緩走動的白雲/便是我年少時放丟的羊群/我閉上眼都能叫出/這朵叫二毛/那朵叫三妞/至於這一天還會有多少美好/現在我決定只說給風聽/而那隻愛嚷嚷的蛐蛐/一定要它/再為我朗誦一回陶淵明/到了夜晚/除了我越來越暖的詩句/不會有誰來敲門/這一夜我又要枕滿月光/誰都不許叫停我田野里的那一片蛙鳴。這樣的詩句所描繪出的這樣的勞動和勞動創造之美,是不是我們人人嚮往的桃花源?人人羨慕的陶淵明?

3

田野之美

我一再主張任何文學樣式都應該有詩性,特別是詩歌。詩性,是讓文學飛揚生動、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所在。詩性能激活所有文學樣式的痴呆和死氣。我很高興地看到,書正的詩歌里充滿了這樣的詩性。一種明媚生動、煥發著蓬勃生機的詩性。在《春天頌》里,他是這樣抒發春天的詩情的:我看到的葉子/肯定不是去年的那一片/我看到的蝴蝶/肯定不是去年的那一隻/甚至/我看到的那個老人啊/肯定也不是我的奶奶了/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萬物生長/一定有很多珍貴的事物/又來到人世上。他用葉子、蝴蝶、老人三個物象,用「看到」「肯定」三個詞語循環反覆,帶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把春天一嘆三吟。

而在《微信說》里,他照樣應用這種手法,把司空見慣的微信,寫出了詩一樣的人情美感:一個微友正在慶生/一個微友正在送葬//一個微友正在贊流水/一個微友正在哭青山/還有很多人受困於日常瑣事/低聲訴說/我從山頂歸來/積雪漫肩/因為從一個手機/我牽掛了人世/因為有一些哭聲/加深了我的擔心。在《田野之美》里,他更是充分展開詩意的翅膀,把母親收割的稻子麥子想像成一捆論語,把麥子玉米都想像成論語里教會我們人生的老師或書本。真是想像獨特,詩意盎然,讓人稱奇:「面對田野/我們是滿的/秋天一到/我們的滿/就被太陽記著/就被母親捆成論語 /麥子教會我們謙遜/玉米教會我們誠實/這田野之美/誰說不是一粒泥土的寬容和信義」。

作品除了詩性,還應具有神性。我所主張的文學的神性,不是單一的對神靈的表達,而是文學應該具有神靈般的神韻、神靈般的聖潔和神靈般的情感。他應該具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宗教般的情懷。

4

神在我的故鄉

梁書正筆下也有神,但他不是為神而神。他不是把神寫得神乎其神,而是把神請下神龕來到人間,讓神與人間相親、與人間相愛。他只是借用神的神性,來鍛造作品的神韻。

走進梁書正筆下,你會首先看到神一樣的寨子,「古樹下,一個土地菩薩會最先開口和你說話」, 看到「神會在屋檐下解開斗笠/倒出一堆新鮮的土豆/會到屋後的古井舀一盆清水/洗凈雙手和雙腳」。——《都是醒著的》,看到「神在我的故鄉住在青嫩的果皮/輕輕跳躍/歌唱/奶奶找來一些葉子擋著/不允許指/不允許撫摸/不允許大聲說話/這之後/神開始安靜了/在奶奶建造的小世界裡/神和果實一起長大」——《神在我的故鄉》。

在神秘的湘西,梁書正詩歌里,對神的描述和讚美,不僅讓詩歌有了美妙的魔幻色彩,也讓作品有了神氣、人氣和喜氣。而在《夜語》里,梁書正的神性表達更是達到了人神合一的極致:燈下/父親和母親說話/天上的星星/和剛播下的種子說話/夜那麼靜——/風/草木/菩薩/都圍過來聽。《清明節 父親如是說》里,梁書正的這種人神合一的神性表達,更有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情感密碼和神諭,溫暖而動人:要多燒紙錢/粑粑/糖果他們也要接人待物/要砍掉荊棘和雜草/清理好路/明年才能找到/要記得這些墳/以後我們不在了/你要來掛/以前你爺爺一個人在那裡/現在他多了好幾個鄰居。

但是,起最終作用的是人性。任何作品,人性的力量才是最大的力量。人性的美麗才是最大的美麗。只有人性的光芒才會穿透文字,照亮人心。梁書正的詩歌,到處洋溢著這種人性的力量和光芒。

5

春天來了

你看,他在《母親越來越像個孩子》里,從母親懷念外婆開始,以極為獨特的角度,表達母親人性脆弱的溫情:外婆不在後/母親越來越像個孩子/隨便翻到一樣物什會哭/中秋節我們晚回一點會哭/一個人待久了會哭/她總是打電話/總是抹眼淚/夜晚被她哭的亮亮的/家鄉被她哭的濕濕的/她總愛到門前張望/又會到火塘旁垂淚/每一次她哭/河水就上漲一寸/每一次她哭/秋霜就加深一層/我的母親/她真的越來越像孩子了/她想的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她流的是天底下所有孤兒的淚。

而在《母親》里,他又以母親摘豆角為載體,寫母親善良得不願踩疼泥土上的一切:清晨/我穿棉布衣裳的媽媽/在薄薄的霧氣中摘豆角/她緩緩走著/輕手輕腳/不踩疼根莖和泥土/不碰落開著的小小菜花/她是大地最仁慈的主人/是我們三個子女都喜愛的母親。而如此善良的不僅是母親,而是他湘西所有的父老鄉親。他的叔父在收割稻穀時說:「剩下的幾兜稻不要割了/留給過冬的雀兒」《他們如是說》,他的奶奶也「告訴孩子們/看到花朵不要攀摘/遇到乞丐不要閃躲」《春天來了》。湘西大地,是何等的溫暖人情和人性?

6

唱軟讀者的骨頭和人心

梁書正的詩歌之所以如此明媚美麗、溫暖感人,也許源於他的一顆本就善良的初心。他是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經歷過很多挫折和磨難,畢業後又在廣東經歷八年打工的漂泊生涯,但他沒有因貧窮而詛咒,而是因貧窮而奮鬥,因奮鬥而感恩。人們對他點點滴滴的好,他都銘記在心,感恩回報。他掏錢為村裡苗鼓隊買苗鼓。他募集物資幫助湘西臘爾山地區留守兒童。他大力往外推薦留守兒童寫的詩歌。他自己還是個生活並不富裕的農民,可他每月偷偷掏錢資助雲南的一個學生。

詩和遠方

人心、詩心,都是如此閃亮。「我是低身俯吻大地的人/也是離星空最近的人」。這是梁書正的一句詩。不禁想到艾青先生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想,梁書正肯定就是深深愛著這片土地的詩人。因為低身俯吻大地,所以從不忘大地的恩情;因為低身俯吻大地,所以寫出大地的動人詩章。相信他會用一生深情的花朵,唱軟讀者的骨頭和人心。

彭學明於2018年3月19日

音頻:方三

圖片:方二|網路

編輯:方君才

西馬工作室

關心每一個文藝事件

微信ID:w7794778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馬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西馬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