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晉江警方通過「打拐DNA信息系統」幫助一對夫婦找到被拐兒子

晉江警方通過「打拐DNA信息系統」幫助一對夫婦找到被拐兒子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7月3日訊23年來,來自貴州湄潭縣的楊氏夫婦心中有一道傷口一直未能癒合,自從2歲的兒子小成(化名)在晉江被拐後,他們便在晉江紮根,踏上尋子之路。最近,楊氏夫婦的艱苦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小成找到了。6月29日,晉江市公安局為這一家舉行了認親儀式,一別就是23年,當年的小男孩已長成了帥小伙。「那個時候我們夫妻二人都在晉江一家建材廠上班,小成一起住在廠里的宿舍。」回憶起1995年6月17日發生的事,楊氏夫婦記憶尤深。當日凌晨1時許,他們突然驚醒,一看發現睡在邊上的小成不見了。當即楊爸爸便召集了工友、老鄉一起尋找。「聽說有人好像抱了個孩子進了工廠附近一座山頭,我們就整座山去找,但一直找到天亮都沒有結果。」楊爸爸說。後來,他們向派出所報了案,警方几經查找都未有結果。「這些都是當時為了找小成,加洗的照片。」認親現場,楊爸爸從隨身包里翻出數張小成小時候的照片。「派出所所長都換了好幾任,每換一任所長,我都要到所里去打聽有沒有小成的消息。」夫妻二人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從楊爸爸翻出的材料中,還有一處細節值得注意,他們家有三本戶口本,其中一本最新,其他兩本比較舊。「三子就是小成,這是小成的戶口,我們一直不捨得銷戶。」楊爸爸說,家裡戶口本換了幾次,但他們始終堅信,小成會回來……後來楊爸爸還在公安機關的安排下,進行了血樣採集。為了方便尋找,他們幾乎在晉江安了「家」,連貴州老家也很少回去。坐在一旁聽著父親講述當年的尋親故事,小成低著頭,有些不知所措。小成現在姓黃,家住南安美林,已經25歲的他在廈門打工。「大概八九歲的年紀,村裡有人說我是抱養的,我才知道自己不是現在父母(養父母)親生的。」小成說,早些年還有過找親生父母的想法。看似天各一方的一家人,又是如何團聚的?民警小陳告訴記者,今年4月小成在當地派出所採集了血樣,誰也沒想到,通過全國公安機關打拐DNA信息系統一比對,才得知小成就是楊氏夫婦的孩子。找到親生父母固然可喜,但小成也表示,親生父母有生養之恩,養父母也有養育之恩,以後的日子裡,他生養兩邊都會保持聯繫。(本報記者 瞿凌 通訊員 庄凌龍 陳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法治在線 的精彩文章:

聯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 傳化智聯三大項目入選「國家隊」

TAG:海峽法治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