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章丘竟有如此美的小村落,怪石、山泉、幽洞隨處可見!

章丘竟有如此美的小村落,怪石、山泉、幽洞隨處可見!

水龍洞村屬於章丘區文祖街道,青山環繞,風景綺麗,鄉村公路「三趙線」穿村而過,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水龍洞村歷史悠久。據《章丘市地名志》記載:明永樂元年(1403),馮、齊二姓遷此定居。因村西山澗有一長年流水不竭的小洞,認為是龍王所賜,故取村名水龍洞。

進入水龍洞村,最吸引人的是為數眾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卧龍池碑、玉皇閣(三教閣)、護林告示碑群、九聖堂、石獅子等歷史遺迹被列為章丘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龍洞村處於群山環抱之中,立石山、北盤、扁平頓、饅頭山、鸚哥崖、封坡等大小山峰,層巒疊嶂,環立小村周圍,奇山異峰是水龍洞的又一特色。

特別是村西立石山上的「石人石馬」,立身山頂,形象逼真,渾然天成,讓人嘆為觀止。與位於半山腰的巨大石柱被合稱為「水龍洞三件寶」。傳說遠古時期,黃帝和蚩尤在此激戰,最後戰敗的蚩尤和他的戰馬化成了石人石馬,他手中的武器銅鞭飛入山澗變成了石柱。

在水龍洞的群山幽谷之中,有著許多大小不同、深淺不一、形態各異的天然山洞,應該是水龍洞又一奇觀吧。在村西有一條坡陡谷深的山谷,名叫水葫蘆峪。在水葫蘆峪陡峭的懸崖下有一個小山洞,村裡人稱之為龍洞,是水龍洞村名的起源之所。

在立石山的石人石馬峰下,有一山洞,闊約十餘米,深約五六米,名曰立山石室,傳說為古代仙人聚會之所。

明朝嘉靖年間,有邑庶士馮皋,投入空門,募化資財,創修立山石室。室門外有立於嘉靖十九年的「修立山石室記」石碑一通,記載此事。

石碑旁邊還有一直徑約三四十厘米的圓形石洞,傳說為居住洞內的修行之人搗米之用。

在立石山南邊的扁平頓山腰處,有一個不易被人察覺的洞口,被茂密的灌木遮蓋著。此洞被村民們稱為蝙蝠洞。據說洞內生活著大量的蝙蝠和野鴿子。撥開樹枝站在洞口,確實能聽到洞內傳出吱吱的叫聲。

據說,在村東月亮灣西側有龍雲洞。洞深17米,先窄後闊,洞中有洞,洞壁上怪石嶙峋。中部南側有龍形天然石雕,頭、爪清晰可見。洞頂突出一片片蘑菇狀的石朵,極象藍天上的朵朵白雲,故此洞被稱為龍雲洞。

水龍洞山泉眾多,一條小河自東北而西南穿村而過,靈動秀美的叮咚水景也是水龍洞的一大景觀吧。

穿村而過的小河,名叫龍興河,水質清澈,乾淨整潔。

位於村東頭的這口水井被稱為「東井」,開鑿於何年何月已無從查考,圓形的石頭井口已被井繩磨出了好幾道深溝。該井深30米,常年有水,井水甘甜,人們稱之為聖水,是過去人們用來泡茶的極品水源。

老虎泉位於南北大街西側路邊,清澈的泉水自岩縫中汩汩滲出,長流不斷。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太上老君巡遊路過此地,見一老虎張著血盆大口攔住去路,老君問當地的土地公這是為何,土地上前解釋道,此地久旱缺水,此虎定是口渴至極,前來討水。老君聞言,微微一笑,回手向路旁的崖壁一指,一股清泉即刻冒了出來,故此泉名叫老虎泉。

自明永樂元年(1403),馮、齊二姓遷此建村,先後又有鄭、王、於、張、李、蘇、吳等姓氏來村定居,繁衍生息。先民們就地取材而建起的石屋石牆、石街石巷,凝聚著先輩們的辛勞和智慧。

作者:王振峰

來源:愛看章丘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的精彩文章:

TAG: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