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現在的克隆技術這麼發達,為何科學家還不克隆出恐龍來?

現在的克隆技術這麼發達,為何科學家還不克隆出恐龍來?

恐龍,是人類最熟知的史前生物。

自從化石被發現以來,恐龍就成了全世界最著名、最神秘、最受人們關注的生物。

尤其當生物還原技術越來越先進後,人們更容易模擬出有血有肉的恐龍。於是,不僅博物館經常出現復原的恐龍模型,各個和恐龍相關的電影也不斷熱映,尤其是最近上映的《侏羅紀世界2》,又是火了一把。

有人會問:既然我們目前克隆技術也比較完善了,科學家為什麼不克隆出恐龍來呢?即使擔心大型恐龍對人類有威脅,可以克隆小恐龍試試啊。

對不起,事情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我們知道,克隆就是利用某種不能繼續繁育的動物的基因提取出來,然後替換掉類似生物的受精卵中的基因,接下來轉到類似生物的體內進行生長,然後生下來。

那麼,這就有一個重要的條件:我們需要提取到恐龍的DNA。

非常遺憾的是,雖然我們已經發掘到了很多恐龍的化石,甚至在琥珀里發現了相對更完整的恐龍遺骸。但是,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獲取到恐龍的完整基因。

事實上,DNA的結構實在太脆弱,恐龍死後不久它就會隨之分解,因此不能夠保留到現在。即使有一部分DNA僥倖能夠保留下來,也很容易被污染,導致科學家無法破譯。就算是有純凈的DNA,也未必就是恐龍的,還可能是恐龍的食物的。

即使科學家找到完整的DNA,也不代表恐龍就能被克隆出來。

因為克隆的第二步,就是要有一個受精卵來承載這個基因。而這個受精卵,要和恐龍的受精卵盡量相似才行。根據生物學的分類,目前地球上和恐龍最接近的,就是鳥或者鱷魚了。意外嗎?淡定,鳥和恐龍確實相對來說比較近(相對)。

而事實上,鳥和鱷魚也未必就真的能夠作為載體,來孵化恐龍蛋。

即使恐龍被克隆出來,也未必能活得久。

克隆技術在當今的時代,其實還沒有非常完善。人類的多次克隆實驗依然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克隆出來的生物普遍有早衰現象,生命大打折扣。而且,克隆出來的生物,在繁殖問題上都有一些不足。而其他的弊端,還有很多,這裡不多介紹。

而且,作為6500萬年前的生物,恐龍是否能夠適應當今的地球還不好說。別的不提,就拿現在的霧霾或者病毒來說,就足夠殺死這些恐龍了。

就算不被霧霾嗆死,現在的病毒的威力,恐怕也遠超過恐龍面對的那些病毒。而且,地球空氣成分的改變,氣溫的變化,都可能是恐龍無法承受的。

所以說,侏羅紀世界,按照目前的科技來看,恐怕只能存在於熒幕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求知之者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黑洞不是永恆的,宇宙中第一批黑洞將在一千年內死掉
活在這裡的人真幸福,天上不掉餡餅掉寶石

TAG:科學求知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