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盡一生追求詩美的「唐詩終結者」:李商隱

用盡一生追求詩美的「唐詩終結者」:李商隱

唐大中十二年(公園858年),回到鄭縣故居的李商隱已時遲暮之年,兀自閑居,加上病體纏身,讓他的晚景孤寂而落寞,他時長思念亡妻,追憶那些美好的歲月和時光,卻終敵不過一生不得志的困頓。於是李商隱終其一生的況味留下生平最後的絕唱: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時光回到公園822年,那年李商隱9歲,父親李嗣撒手人寰,留下母親帶著他們回到家鄉,自此家境窘迫,一度只能仰仗親戚接濟,早年的這些貧寒經歷也讓李商隱變得敏感而憂鬱。所幸李商隱得父親啟蒙,加上天資聰穎,深得同族一位堂叔父的賞識,自此他全心治學,旨在及第,舉家脫困。

那一年,李商隱16歲,躊躇滿志的他,帶著一腔熱血和舉家希望來到洛陽,他一邊「傭書販舂」補貼家用,一邊四處奔走投遞詩文,很快才華橫溢的李商隱就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位貴人——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對李商隱極為看重,不僅將畢生才學傾囊相授,而且還讓他與自己的兒子一起交遊,後來又將其招納到自己的幕僚團隊中,並「歲給資裝,隨遷計上都」(資助李商隱的生活,並鼓勵他上京趕考),於是作為回應李商隱提筆寫道:

《謝文》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這首李商隱於17歲時的作詩,以躊躇壯志回應令狐楚的同時,更將對他的知遇之恩溢於言表。

令狐楚

然而對於李商隱這樣缺乏門第背景的知識分子而言,仕途註定漫長而波折,因此,李商隱早有心理準備,他並不執念於一舉成功。

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園837年),在歷經9次科考之後,24歲的李商隱終於及第進士,本想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大展宏圖,誰料恩師病逝,令狐幕府土崩瓦解,讓這一切終成泡影。

迫於生計的李商隱不得不拜別令狐,受聘於涇陽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府,而才華橫溢的他亦很快在王茂源的幕僚中大放異彩,使後者對其相見恨晚,就這樣李商隱很快便成了王茂元的乘龍快婿。金榜題名加上洞房花燭,李商隱的人生在此刻達到了巔峰。

就在他春風得意之時,命運又一次捉弄了李商隱——晚唐仕途繞不開「牛李黨爭」,李商隱師從的令狐楚是「牛黨」,卻偏偏做了「李黨」王茂元的乘龍快婿,因此這樁婚姻,註定將成為李商隱後半生難以言喻的痛。他的婚姻在牛黨眼裡是背叛,在李黨眼裡是間諜,而在旁人眼裡則是另攀枝頭的投機。

823年牛李黨爭開始

公園838年,時值牛黨當政,新婚不久的李商隱滿懷信心地參加朝廷授官考試,發揮絕佳的他卻意外落榜,牛黨高層以一句「此人不堪」將其拒之門外。無辜被拒的李商隱憤然提筆:

《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上闋說情:以懷才不遇的賈生和寄人籬下的王粲自比,觸景情傷;下闋表志:以莊子和鵷雛自比,心志高遠的自己豈是醉心名利之徒?卻為奸佞之徒以小人之心度之。

李商隱自比賈生、王粲,同樣皆年少成名,也終不得志,可賈誼曾走到權力的中心,深得漢文帝賞識,官拜太傅;王粲躋身建安七子,為曹氏父子倚重,曾拜官封侯,死後又有曹丕一眾,為其驢鳴相送,何等風光和氣魄。而李商隱卻只能在夾縫中艱難叢生,於各地幕府顛沛流離,任朝中大權牛移李黨,始終只能在核心政治圈外遊離……

這一路走來,李商隱在仕途中跌跌撞撞,他小心翼翼怕被芒草割傷,時青蔥已去,兩鬢蒼蒼,還在他滄桑眼窩裡的希望又是什麼?

少年不再的李商隱

大中五年(公園851年),李商隱又一次遭受重創,或者是因為他常年漂泊在外,王氏獨掌門庭而積勞成疾;又或者是因為這場婚姻阻礙了愛人的前程而令王氏心懷愧疚,鬱郁終日。李商隱的妻子王氏病危。

得知噩耗,李商隱火速趕回長安,卻終未能見妻子最後一面,他頹然站在空蕩的房間里,床席依舊,擺設依然,陪伴他的卻只有冰冷的落寞——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至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命運對李商隱太過刻薄,付出了一生前途為代價的這份感情也離他而去,可他並不後悔當初的執著與堅守,對妻子的那份愛猶如春蠶,又如蠟炬,至死方休;唯怨聚少離多,愧疚難當,心疼妻子對鏡嘆雲鬢,空閨夜月寒。如今人走了,李商隱的心也跟著走了:

仙界的青鳥啊,什麼時候能為我帶來你的消息……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李商隱沉浸喪妻之痛,無法自拔。在宦遊四川的某個深秋雨夜,他又一次夢見了亡妻,李商隱在哭泣中醒來,窗外秋雨瀟瀟,他點燃蠟燭,在淚眼朦朧中寫下款款深情: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的寥寥數語道盡滿懷惆悵,讓隔空千年的我們也能對他思念妻子的濃烈之情感同身受。這場淅淅瀝瀝的秋雨不僅浸透了李商隱的心,也下到了千年之後的我們每一人心裡。

大中九年(公園855年)41歲李商隱最後一次回到長安,司職鹽鐵轉運官,而年事已高的他已再無仕途之心,在長安待了2年後,李商隱決定葉落歸根,臨行之前的一個午後,他獨自登上樂游原,最後一次眺望長安:

《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看著這片曾無數次憧憬未來的熱土,李商隱感慨萬千,長安還是那個長安,長安的夕陽還是那麼美好,而自己卻已垂垂老矣,這一眺,李商隱彷彿看盡了自己的一生:那個「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躊躇少年;縷縷「春蠶至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萬千情愫……夕陽斜下,暖暖地照在李商隱身上,這是多麼美好的晚霞時光呀,可惜我已遲暮。再見了,長安,而這一別,便是永遠……

大中十三年(858年),李商隱回到故居後不久,便離開了這個對他薄情一生的世界,空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悲嘆。

千百年來無數人對這首《錦瑟》孜孜以求,謂之作以愛情,謂之作以悼亡,謂之作以自身哀嘆……眾說紛紜卻茫然誤解,於是後人感慨:「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想必李商隱自己應該在絕筆的時候,也搞不清自己的心境吧,所以才以如此隱晦而迷離的方式成詩。而正因為此,無論情感挫折,或是人生曲折,又或者夢斷天涯……我們都能在這裡找到情懷歸宿,不求甚解又何須甚解?保留這份朦朧,於心間百轉千回,豈不甚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心中有遠方,逆境更成詩
小米6升級MIUI 10體驗報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