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墓中發現已滅絕長臂猿遺骸:竟是秦始皇祖母寵物

中國古墓中發現已滅絕長臂猿遺骸:竟是秦始皇祖母寵物

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中國及英國等多國考古工作者對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神禾原戰國秦陵園大墓陪葬坑K12出土的長臂猿骨骼進行了多年研究,已確認該長臂猿為已經滅絕的第四紀長臂猿屬。

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學術期刊《Science》中,並宣布這一新的屬和種為——帝王君子「Junzi imperialis」長臂猿。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丁岩介紹,該研究院和英國動物學會等機構自2011年開始,對K12出土的長臂猿骨骼進行研究,通過形態觀測、3D建模、16處標誌點的測量確認,該長臂猿不同於現生的長臂猿屬和已經滅絕的第四紀長臂猿屬。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動物考古專家胡松梅告訴記者,與現存的長臂猿相比,新發現的這個物種有著相對扁平且較小的面部,按該物種的大小來說犬齒特別長。其測量數據和現在已知的長臂猿屬、白眉長臂猿屬、黑冠長臂猿屬和合趾猿屬等四個長臂猿屬沒有聚合,通過3D數字掃描並將其形狀與亞洲數百個長臂猿科動物以及德國和英國收藏的標本進行比較,該物種特徵十分突出,與其他屬種明顯不同,因此分析應屬於一個新的屬種。

神禾原戰國秦陵園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南部的潏河南岸,規模宏大、結構完整、出土物豐富。丁岩說,基於陵園及其出土物具有非常明確的戰國晚期秦的特點,結合有關文獻,推斷陵園主人是約2200多年前戰國晚期的「夏太后」,也就是秦始皇的祖母。

晉代古籍《抱朴子》中有「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的記載,以及根據它出自秦始皇祖母陵園的經歷,因此起名叫帝國君子長臂猿,即「君子屬」、「帝國種」。丁岩表示:「可惜的是帝王君子長臂猿在近現代知曉前就已經滅絕了,空留一些骨骼給後人,現在只能利用技術手段還原它的模樣。」

帝王君子長臂猿出土於夏太后大墓東南位置的K12陪葬坑中,該坑呈長條狀,約長14米、寬2.5米、深3.7米,北段陪葬的是「珍禽」,南段陪葬的是「異獸」,異獸從南到北依次是猞猁、豹、2隻黑熊、1隻綿羊及在東側存留的長臂猿殘頭骨、下頜骨和前肢骨。

胡松梅說,這可能說明當時皇家苑囿有各種珍禽異獸,供其觀奇。而小長臂猿通體毛絨,又小又可愛,是「異獸」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種靈長類動物。

由於長臂猿習慣棲息在森林中,它們的骨骼往往迅速分解,因此,不論在哪裡找到如此古老的長臂猿遺骸,都是極其罕見的。在中國,長臂猿化石和骨骼發現很少,且多為零星的牙齒和碎骨,給屬種鑒定帶來很大困難。此次是長臂猿骨骼在墓葬的陪葬坑中屬首次發現,不僅發現了頭骨,還有一些不完整的上肢骨,為屬種的鑒定提供了較好的第一手資料。

胡松梅認為,在距今2200多年前的墓葬中發現已滅絕新屬種長臂猿骨骼,可以推斷長臂猿的分布區退縮速度較快,種群的滅絕速度超出人們以前的預期;也說明長臂猿種類分化的多樣性,以及它們在環境中的脆弱處境。

漢學家高羅佩在《長臂猿考》中提到,一直至公元10世紀,長安附近都有人捕捉長臂猿。從長臂猿在陝西的分布歷史和文獻記載來看,2200年以前,秦嶺北坡一帶的森林中,仍有有一定數量的長臂猿分布。

中國古人對長臂猿並不陌生,唐代詩人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證明長江兩岸的森林曾經是長臂猿的棲息地。北宋畫家易元吉善畫長臂猿,栩栩如生。據長臂猿研究專家、中山大學教授范朋飛考證,易元吉所畫的長臂猿,和已知的現生任何長臂猿都明顯不同,意味著畫中的物種可能也已滅絕了。

中國曾經分布有6種長臂猿,但白掌長臂猿和北白頰長臂猿皆已滅絕,海南長臂猿和東黑冠長臂猿的數量不足30隻,天行長臂猿不足150隻,而數量最多的西黑冠長臂猿也僅有1000-1300隻。

胡松梅說:「未來我們將與相關研究機構和專家合作,通過DNA技術,探索該新物種在分類演化中的譜系及與其它長臂猿的近親關係。」(完)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莫高窟北區石窟所出刻本《資治通鑒》殘片考訂
端午食俗有緣由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