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上半年觀影總結

2018上半年觀影總結

2018上半年總共看了185部電影,基本保持一天一部的節奏。

其中院線片21部,北影節18部,其餘146部是在線看的或下載的資源片。

年中了,做個總結,選出了20部印象最深的影片。

前10部是新片,後10部是老片。

-新片10部-

《大佛普拉斯》

上半年華語最佳,沒有之一。

已經很久沒有看過一部這樣動人的電影。

殘酷卻沒有戾氣,悲傷也透著溫情。

與三和大神的破罐破摔不同,本片的兩位主角肚財和菜埔,同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他們沒有遊戲人間,而是隱忍地活著。

儘管他們的世界,是灰白的,看不到希望。很可能明天就潦草而死。但是今天,仍要用儘力氣去生活。

大佛普拉斯的世界裡,沒有佛,沒有神,只有普普通通的人。這個荒誕的故事裡,藏著台灣社會最深層的秘密和最底層的創傷。

其實,又何止台灣呢。

《第三度嫌疑人》

曾經我們都以為,是枝裕和是那種一輩子只會拍一類電影的導演,雖然每次都好,但終究是重複自己。

而這次,《第三度嫌疑人》讓我們見識到了他駕馭不同題材的潛力。

看之前有些擔心,怕他急於證明自己,失掉了曾經的味道。但看過前十分鐘就知道,他還是他。

很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很不像他,但我恰恰覺得,它依然有著鮮明的是枝裕和的標籤:用從容的、清淡的、悲涼的語調,訴說這個世界的無常和不可知。

《第三度嫌疑人》的表意層次豐富,三句話可以概括:

真相只有一個,但永遠不是你知道的那一個;

沒有人有權利決定他人的生死,但兇手和整個司法系統都在干著同樣的事情;

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人們可以登上月球,卻永遠無法探索人的內心世界。

《三塊廣告牌》

影片女主的人設異常兇悍,女兒被姦殺,七個月過去,兇手仍然逍遙法外,女主租下了三塊廣告牌,寫上對警方的譴責。

相信很多憤青兒們看到這裡,已經嗨起來了吧,你一定期待著看到個人對抗體制的戲碼。

很可惜,你要失望了,反體制或討伐公權力並不是這部電影的題中之意。

相反,這部電影在劇作方面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一個「所有人都沒有錯」的困局。

因為唯一的兇手的缺席,剩下的人,只得交替淪為替罪羊,成為這腔憤怒的宣洩對象。恨,就像一個怪圈,當唯一的出口消失後,它只有不停地循環下去。

何時終止呢?

當我們意識到,仇恨並不會終止仇恨時。

《魅影縫匠》

每次看PTA的電影,都不無法忽視這個導演強大的存在感。

《三塊廣告牌》是好電影,但是被劇本驅動的電影,而《魅影縫匠》則是被導演驅動的電影,攝影、場面調度、剪輯、表演……都遵從於導演一貫的審美要求,非常強大。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這屆奧斯卡,除了《三塊廣告牌》,最喜歡這一部。

一個暴君式的藝術家,從不同女人身上汲取創作靈感,然後拋棄,直到他遇見了那個可以不斷重生的繆斯女神。

於是蠻橫的男人,成了馴服的嬰兒。

毒蘑菇,象徵一段愛情里,彼此之間最本質的需要。如果它是契合的,哪怕危險,哪怕帶有一點破壞性,也能歷久彌新。

《湮滅》

本片建立了一個迷人的X世界。

它就像一個龐大的有機體,不斷更新、迭代,而所有進入其中的人,只是等待分裂的細胞。

我們終將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在X世界裡,這個大同的夢想實現了。在這裡,所有肉體、精神將被撕碎、重組,重新成為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不再有完全獨立的個體,而只有一個演變的整體。

如果是你,要融入這樣的世界嗎?

《燃燒》

侯孝賢的三個門徒,賈樟柯、是枝裕和、李滄東,將侯孝賢「天道不仁」的出世主題,分別做了不同的入世處理。

賈樟柯是知識分子的、批判的;是枝裕和是家庭的、悲涼的;而李滄東的文學化的、社會的。

《燃燒》一如既往,李滄東用極為文學化的、甚至詩意的方式,講了一個嚴肅的社會命題。關於階級固化,關於物質享受與精神追求的背離。

本片建立了豐富的隱喻系統,可以從中看出截然不同的故事走向,但內核卻是相似的,即一代年輕人的無望的憤怒。

無論最終的殺人,是在現實中完成的,還是在小說中完成的,都是無力的,都是註定的悲劇。

《狐步舞》

向前,向右,向後,向左,以色列邊境,閑極無聊的士兵,跳著狐步舞。

不管怎麼跳,最終會回到原點。

這是戰爭的荒謬,更是人生的荒謬。

影片用一個精巧的三段結構,跳完了完整的舞步。該發生的事情,最終都以最不該發生的方式,發生了。

《黑夜造訪》

豆瓣評分5.9,我能給到及格以上。

懸念這個東西,就是污點,要在正常的生活里埋下一個污點,這個污點會牽動觀眾的視線和內心。

希區柯克深諳此道,更文學化的表達是「看一滴血落入歡暢的溪流。」

本片節奏很慢,不恐怖,沒有太多戲劇衝突,但亮點就在於始終瀰漫著一種未知的不安,懸念感十足。

感興趣可以挑戰一下。

《生存家族》

這可能是我看過最溫情的災難片了。

如果是好萊塢來拍,顯然不會是這樣的風格。也只有日本導演能把世界末日拍的如此笑中帶淚。

全球性停電,不同於其他外部危機,它是無法依靠主人公去改變的事實,他們只能想辦法熬過去。

於是,這就把應對外部危機,轉化成了一個更棘手的家庭問題。

終究,只有小家安定,才能彼此支撐,共度難關。

《三和人才市場》

紀錄片,講深圳三和人才市場,外來打工者寄居在它周圍,過著你完全想不到的生活。

這些人大多曾是留守兒童,長大後出來打工,因厭倦工廠高壓高危低薪的工作,也看不到未來,於是選擇打零工,掙散錢,一天能掙100元左右,然後逍遙快活兩三天,再去掙一筆。

他們從不考慮太長遠的事情,也沒有夢想,而所謂的逍遙快活,也只是泡網吧,打遊戲,沉迷虛擬的世界。

有錢時候,他們睡15元小旅館,吃清湯掛麵,喝2L純凈水,抽散煙;沒錢時候,就露宿街頭,幾天不吃飯,也是常有的事。

在網路媒體的報道下,這似乎成了一種「低配版佛系生活方式」,不執著,不爭,濟公再世一般。更有人說:瞧人家活得多自在,多時尚,三和大神的快樂,你們體會不到。

影片中,記者採訪了幾位三和大神,起初,他們面對鏡頭是滿不在乎的,對於現狀可以輕鬆地自圓其說。

再往後,聊的深入了,你就會發現,他們這樣生活,只是出於無奈。因為他們看不到任何的上升空間,每個月掙多掙少,同樣買不起房,娶不上老婆,也根本無法在深圳立足,既然如此,還不如目光短淺、及時行樂。

所謂的生活方式,也只是對絕望的一種自嘲式解構,現實徹底灰敗,還不允許精神勝利一下?

我們總說,歲月靜好,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種盲目自信,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在社會結構性動蕩的過程里,總會有被犧牲和湮滅的個體,他們沒做錯什麼,就是命不好,運也不好。

記者問,你這樣下去,老了以後怎麼辦啊?

三和大神說,老了……(猶豫了一下)就死了唄。

-老片10部-

《未來學大會》

本片藏著兩層類型反轉,第一層是真人電影轉向動畫片,第二層是科幻片轉向家庭片。

初看,似乎又是一則科技摧毀文明的寓言,但後半部分,動畫上演,影片巧妙地為我們開啟了另一個故事。

在那個故事裡,在所有人都迷失在了藥物帶來的極樂世界時,一個母親,卻想要回到真實里,找到自己的兒子。

影片的結尾,極其震撼。她最終找到了兒子,以你絕對意想不到的方式。

《遊客》

電影版「范跑跑」。

一家四口去滑雪度假,雪崩忽至,男主撇下妻兒獨自逃跑。一場虛驚過後,這個家庭卻走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

道德困境,就像是上帝造人時故意留下的bug,都是無解的。遇到危險,逃跑是本能;而保護你愛的人,也是本能。兩種本能的交鋒,沒有誰一定高過誰,或者說勝負本身就有一定的隨機性,非常微妙。

可道德的要求,卻永遠是利他大於利己的。這就是這道難題,無解的地方。

本片導演是瑞典人魯本·奧斯特倫德,掌控力很好,敘事不疾不徐,逃跑事件過後,危機並沒有馬上爆發,而是像一根刺,扎在這個家庭中間,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芥蒂,隔膜在一點點發酵的氛圍,控制得特別好。

最不滿意的,是影片的結尾,一家人在風雪中的段落之後,公車的段落覺得毫無必要。如果提前收,會更有力量。

至於女主在影片最後的那場風雪中,是真的受傷了,還是故意給了男人和自己一個台階,挽救家庭?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很有意思。

《冰山的陰影》

動人。

導演在車庫的跳騷市場,偶然買到一堆膠片,發現裡面竟然記錄了一個陌生人的一生。

這個人,寂寂無名。

42歲時,他辭掉工作,上了船,週遊世界,拍下了大量的影像。

他的一生很孤獨,親人一個個離去,而他愛的人,始終沒有出現。

可是他找到了另一種摯愛,就是對於邊界的不斷眺望,對於未知的不停探索。

90歲,他去世了。

他的一生被隨意的出賣。

這些影像,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看過。

我甚至想像,老得不能動的他,躺在床上看這些影像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應該是幸福和落寞並存的一種複雜感受吧。

臨死前,老人正在研究天體物理,研究蟲洞,我想此刻,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他孤獨地旅行,或許仍在繼續。

這一次,他又到哪去了呢?真想看一看啊。

《羞恥》

一個男性癮者的故事。

床戲很多,色彩本該張揚、躁動,導演卻故意採用冷色調,偏藍、灰,突顯肉體糾纏下的精神疏離。

性癮背後,是愛的無能。

男主的性癮,導致他在面對妹妹時,也難以自持,所以他選擇迴避。

放心,這並不是一個無限頌揚親情的虛假故事。影片最終在男主對於美色的凝視中結束,那眼神里,並非冷淡,而是克制。他沒法控制自己不被美色誘惑,但卻學會了自我約束,因為內心的羞恥感。

性愛是放肆,而愛是克制。

《黑炮事件》

非常邪典,非常牛X。

絕對是國產黑色諷刺電影的最高峰。

雨夜,工程師趙書信發了一封神秘的電報:黑炮丟失301。因此遭到舉報,因趙在公司里負責與德國專家溝通,使得他的嫌疑更大,趙被公司停職,暗中調查。

本片其實講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如何被公權力不信任、排擠,以致喪失尊嚴。

而結局非常諷刺,一個神秘的包裹寄回來,政委和保安隊長滿懷期待的打開,迫切揭秘黑炮的真相。

黑炮是什麼呢?

就不劇透了,大家自己去看。

其實不管片中具體的物件是什麼,它所代表的,其實是什麼都沒有。

或者叫,莫須有。

《漫長的告別》

看過阿爾特曼的《漫長的告別》,正在讀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

同樣的文本,完全不同的味道。

錢德勒的態度是緬懷的,阿爾特曼的態度是自嘲和自毀。

都很喜歡。

錢德勒筆下,道德感極強的私家偵探馬洛,為朋友守口如瓶,而他的所謂朋友特里,也只是街上偶遇的酒友。錢德勒這樣寫他們的相遇,馬洛不知道為什麼會被特里吸引,因為那真不是個適合交友的場景,特里酩酊大醉,躺在車裡,半條腿掉在外面。可馬洛卻走過去,和他成了朋友。錢德勒這樣寫馬洛莫名的心理:或許只是因為他臉上的疤,或是只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滿頭白髮,或許只是因為他禮貌的態度。

而到了阿爾特曼的鏡頭裡,兩個男人之間這種高貴的友情,成了一種幻滅,最終,馬洛自以為是的優越感,被特里利用,並險些因此喪命。

一個高智商的私家偵探,從影片開始到最後,都沒有找到自家的貓。多麼調皮的阿爾特曼。

《405謀殺案》

1980年的國產片,推理類型,少見吧。

影片節奏把握得特別好,剪輯準確乾淨利落,利用路燈、腳步、人影等元素營造懸疑氛圍,以及不斷地閃回、推演,來製造煙霧彈……種種手段,運用得十分嫻熟。

開場以洗印照片的形式介紹演職員,一下就把懸疑感烘托出來了,非常有效。

影片從情殺、財殺到仇殺,最後通通推翻,上升到一場政治陰謀,劇作沒有硬傷,推理也算精彩。

在那樣的政治氛圍里,主題難免歸於俗套。片中反覆出現的對白「一切都會過去,唯有真理永存。」雖然說教,但聯繫起文革背景,又不禁令人唏噓。

《鬼婆》

從側方打仰光照人臉,很有恐怖效果,你可以想像是我們平常在深夜嚇人時,用手電筒從下巴往上照,但那個太生硬了,從側面照過來要自然的多。

如此打光還有個效果,片中人一律是陰陽臉,這與主題相符,人性的明暗變換,當然最終的結局是全黑。

在一望無際的荒草地里,有一個很深很暗的洞,洞裡面是皚皚白骨。性與人性惡的雙重隱喻,表露無疑。

本片的主題無甚可說,亮點是打光、攝影、音效,氛圍。不恐怖,只是陰森、詭譎,讓人不寒而慄。

《改編劇本》

毫不猶豫打五星。

劇本太牛叉了,獻上雙膝。

講了一個編劇的創作焦慮,看得直冒汗。

影片建立了兩層的書寫關係,現實中的考夫曼書寫電影里的考夫曼,而電影里的考夫曼書寫劇本里的考夫曼。

創作焦慮的來源:自負與自卑的糾纏,不知從何落筆的困窘,自我表達與商業訴求的矛盾,改編與原作本意的衝突。影片將這些心理困境,做了非常生動的影像呈現。

結局看似圓滿,實則是自嘲的、悲劇式的,作為整個娛樂產業的一個環節,一個創作者根本無法守住自己的初心。當電影開始以程式化的節奏推進,緊緊抓住觀眾的視線時,創作者已經死了。

《九降風》

講了90年代的台灣校園,七男二女的青春故事。

能把這麼多人物講下來,本身就不容易。

本片重點落在兄弟情上,劇情平實動人,不聒噪,不張揚,不漫畫化,不惺惺作態,都挺好的。

結尾尤其不錯,收得漂亮。

畢業典禮,只有他一個人沒有到場,去了遠方。他穿著兄弟的畢業服,見到了他們共同的棒球偶像,面對鏡頭,投出了一記蓄勢已久的球。

那是這個男孩的成人禮,是他懂得珍惜和懷念的一刻,這遠比畢業重要得多。

「 發現更多好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戈說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子戈說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