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亦說《蘭亭序》——兼論讀書與寫字

亦說《蘭亭序》——兼論讀書與寫字

湊個傳承傳統文化的熱鬧,今天有感而發,冒昧說說《蘭亭序》。

今天省作協戴冰老師主辦的「精讀堂」第十五期開講《蘭亭序》,主題極為自謙,喚作《門外說蘭亭----兼及傳統的繼承和創造問題》,雖說是「門外」,邀請的主講嘉賓卻是大名鼎鼎的孔學堂副主任周之江老師。戴、周二先生都是黔中文化名流,一直仰慕,這主題也對我胃口,並欣然去湊數當個聽眾。周老師多年前已有幸結識,愛他文章文筆有古意,生趣盎然,又精於書法,尤善蘇體,兼及篆刻,刀法蒼古,是一名頗有書卷氣的書法家與文化學者。

講座也頗有書卷氣,簡潔而大氣的課件,寥寥不多的語句,演說了《蘭亭序》的前世今生。《蘭亭序》迄今已近一千七百年,相關它的故事撲朔迷離,流光溢彩,讓人回味無窮,這「天下第一行書」之譽,絕非浪得虛名。周老師以其深厚的學養和臨池經驗,對《蘭亭》及其故事娓娓道來,讓人折服,無須贅述。其中幾個觀點頗讓人耳目一新,比如論及有人認為馮承素的摹本蘭亭,其原本並非是王羲之的真跡,而是王羲之後代、隋僧智永手書,實際上是「臨本的摹本」;二是他不太認可蕭翼賺蘭亭的故事,認為這是民間傳說,不靠譜。雖然這兩點都未必有足夠的證據,但不妨也為一家之言,「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清流憚於惠風」?多一點爭論,是大好事,要汲取高二適、郭沫若、啟功等先生蘭亭論戰的滋養;三是論及書品與人品之說,譬如蔡京奸佞,便入不了「蘇黃米蔡」的「宋四家」,位子讓給了蔡襄,這點我尤為認同。

唯一在心中有些疑議的是,魏晉以降,臨習蘭亭的不可勝數,甚至有近瘋狂者。據說現在有很多書法愛好者,每天臨一通蘭亭,不然睡不著覺。我倒不以為然,其實王羲之之後,臨摹蘭亭的高手中,還是有很多清醒者的,「晉人尚韻」,晉人書風追求流美自然,王羲之大概也是希望後來人得其神韻,而非得其形微。所以那摹寫蘭亭極為厲害的馮承素,書名遠遠不及唐時的虞世南與褚遂良,便是一證。乃至後來明代的八大山人也臨習了蘭亭,更是形狀大異,甚至缺了很多字句,但其中的《蘭亭》蕭散之韻,卻遠在諸多俗品之上。後來啟功先生也臨習過《蘭亭》,卻分明有極為雋永的啟功式風格,別有風致,讓人回味。溯源論之,蘇東坡的那句:「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正是此解。書壇後學,多有重技而輕道者,不親近書卷而讓池水盡黑,我覺得是走火入魔的路子,未必正確。

周老師是省內知名的書法名家,又是孔學堂的擎旗手,書法家論及書法理論,自然就有了極大的根基與說服力。類似周老師的,省內的戴明賢老先生又是一書卷氣與書名並重的前輩。看過戴老的很多文章,每每開卷,那字裡行間的謙和淡雅之氣便如清風徐來。加之文字通俗清新,真是讓人心醉神馳。諸如戴老、周老師這樣的文化學者兼書法家,其書論往往才是最有韻味的,也是最有吸引力與教化力的。不似省內有些所謂的文化批評「學者「,為了迎合市場所需,滿口書畫理論,動輒鴻篇巨製洋洋洒洒,以文媚市,玄之又玄。那字卻寫得如同一年級小學生般一樣可愛,讓人憐惜。如我等後學之輩,乃至我「門下諸生」,當力戒之!

可巧的是,講座結束後,一位十餘年未見的大學小師妹竟然與我重逢於會場,真是書韻通神,這次蘭亭講座,果然是「少長咸集」了,信可樂也!

2018年6月30日與貴陽 南明河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逸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逸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