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造星工廠如火如荼,可背後的辛酸誰人知

造星工廠如火如荼,可背後的辛酸誰人知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起初影sir被裡面的女主所吸引。

看過之後才知道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不僅如此,影片中還出現了好多舉足輕重的藝術大咖。讓影sir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

它就是這部傳記類電影— —

《工廠女孩》

FACTORY GIRL

本片的原型伊迪?塞奇威克 (Edie Sedgwick)在20世紀60年代屬於超級巨星之一。

她的造型以大號耳環、黑色緊身衣和迷你裙為主,她的時尚感被認為是不尋常的標誌,直到現在她仍然被認為是60年代的「IT Girl」。

電影以影片主人公伊迪的自述開始。

伊迪出生在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

她的曾曾曾曾祖父是《獨立宣言》的簽署人之一,家人在美國沒革命前就開始建設紐約,這些背景足以使她成為社交圈的名媛。

她個性張揚,瀟洒自由,甚至還說:我知道自己活不過30歲。

可能就是這樣的預感,她的人生才如此激烈,像一場煙花炫目地綻放寂寥的收場。

1976年伊迪從劍橋藝術學院畢業。她帶著對紐約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她的另一個朋友查克,來到了紐約。

命運的神奇就是你不知道你會遇見誰,誰又會改變你。

在路邊他們看見了安迪·沃霍爾將要參加畫展的公告,兩人慕名而去,這是伊迪與安迪的第一次見面。

見面之前安迪得知伊迪的家族古老而富足,就只想做一筆生意。但看見伊迪之後,安迪說出的第一句話卻是:她太美了。

多年之後有人這樣描述當時的伊迪。

她有種妖嬈的美,修長的腿,蒼白的臉和唇,像只迷路的動物。她在人群中那麼耀眼,彷彿天生的女主角,走到哪裡都吸引人的目光。

安迪被這樣的伊迪所吸引,他邀請她來演電影,伊迪爽快答應。

伊迪如約來到名叫「工廠」的電影工作室。安迪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拍攝下了伊迪電影作品中的第一段影像。

在問答中伊迪逐漸說出了她的成長經歷。

父親私生活混亂,而母親對此卻相當麻木。在8歲時就受到父親的性騷擾。

也正是這樣的原生家庭導致伊迪的內心脆弱又敏感,往事形成一條鏈子 ,將她與過去連在一起。

使她一生都在追逐愛又不知道什麼是愛。

畫面中,伊迪平靜地回答安迪提出的問題。她信任這個只見過一次的男人,也就是這樣的信任把她推向了深淵。

他們合作的電影取得了成功,被人們稱為是對藝術的改革。

所到之處都有鎂光燈相伴。伊迪開始大肆揮霍自己的金錢,她放浪形骸得甚至有些刺眼。

經過朋友的介紹伊迪認識了她人生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愛人鮑勃。她與鮑勃一見鍾情,報紙上刊登了兩人疑似戀愛的消息。

安迪看到這個消息後開始疏遠伊迪。

影sir一開始以為安迪生氣是因為自己的朋友有了愛人吃醋,而在第二次重複觀看時才發現他是因為鮑勃。

安迪是一位男同。他對性感的男人著迷,卻從沒和他們發生過關係。

他因為自己的外表自卑,出門前都會戴上銀色假髮並用遮蓋霜來掩飾臉上的紅斑。

他的自卑對伊迪生出了或許他自己都沒發現的敵意。

他一邊承認愛慕享受著將伊迪的美展示出去所帶來的榮耀,一邊又控制著伊迪的思想,像是捕獲了美味的獵物將她打入自己所設置的囚牢。

安迪想讓鮑勃也參與到自己的電影中,於是托伊迪帶鮑勃前來。

鮑勃來到「工廠」後得知沒有酬勞,便將安迪羞辱了一番轉身離去。

在鮑勃眼裡安迪只是把伊迪當做工具。他想讓伊迪離開安迪,但伊迪沒有聽從,事後的伊迪回憶到說:那是我一生最大的錯誤。

鮑勃離開之後,安迪就換了另一個女人來當他電影的女主角。

安迪身邊不停更換著女主角,她們像從工廠加工出來的產品。千篇一律的外形,空虛的內心。

沒有電影拍攝的伊迪整日住在旅館裡。她沒有錢付房租加上在「工廠」染上的毒品讓她痛不欲生。

伊迪給之前看好她的影視公司打電話想要簽約,也遭到了對方的拒絕。

毫無感情的商業化工廠,透支了伊迪的夢想與才情。

世人開始躲避她,笑話她。

伊迪別無他法只好跑去找安迪想得到以前的酬勞。安迪只是淡淡的說:我給過你50 美元,給過你了, 你這麼快就花光了。

得知伊迪的困境後,伊迪的同學找到了她。

在車上同學拿出一張伊迪離開學校前拍下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孩笑靨如花。

他問伊迪還記得照片上的自己嗎,伊迪回答:NO。

隨後跑下了計程車。

馬路上的鳴笛聲,周圍的嘈雜聲,像是要吞噬伊迪的怪物。她想拚命擺脫,卻已經一腳踏入深淵。

之後,伊迪在1968年回到了聖巴巴拉一直和毒癮作鬥爭。1971年死於過量吸毒,終年28歲。

在伊迪死去的第一天記者採訪了安迪。

當記者問到你覺得是不是跟伊迪的分開造成了你這麼冷漠時,安迪說:這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其實我不怎麼了解她。

安迪環顧四周整理著思緒,鏡頭推進,他的眼眶有些濕潤。

在之後的採訪中安迪認為在60年代他認識的所有人中,他對一人尤為迷戀,迷戀的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是愛。

安迪和伊迪的不同在於,安迪只看重價值,而伊迪卻看中人的內心。

安迪在藝術上是成功的,他是「波普藝術之父」。他將通俗的文化和藝術相關聯使其風靡一時,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工廠」創作出來。

他本人也像他的作品一樣,成為了產品之一。在這條不斷變更的生產線上走得越來越遠。

而伊迪的美貌則和她的純真善良一樣耀眼。她知道每一個錯誤的決定都是自己做的,不應推給別人。

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像伊迪一樣踏入「工廠」大門就以為走進了造夢工廠,年輕、美麗成為資本卻也成為他人的快速消費品。

如娛樂圈造星已經成為流水線的產物,小花小生層出不窮,卻有很多都曇花一現。

時間會吞噬掉所有浮華的東西,在獲得名利的同時,迷失了自己最初執著追尋的這是否值得?

沒有足夠的積累,當自身被淹沒在光環掌聲下,內心就會像畫布上的湯罐一樣空洞。

隨著時間推移,流水線的工廠註定造不出藝術品。

以為是希望的地方卻沒想到是再也走不出的深淵。

是遇人不淑,還是紅顏薄命已經沒法探究。

至少,在伊迪走出戒毒所的時候是迎著那一刻的光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雜誌 的精彩文章:

他與野獸同居幾年,背後的真相讓人深思
阮經天古裝被批丑,這些年觀眾的審美變low了?

TAG:電影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