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月綿長,星漢燦爛,聽豐子愷在日月樓的往昔歲月

日月綿長,星漢燦爛,聽豐子愷在日月樓的往昔歲月

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

豐子愷先生在日月樓中看書稿

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師從弘一法師學習繪畫、音樂,從夏丏尊學國文。出版繪畫、散文、藝術理論、翻譯等各類作品一百七十餘種,代表作有《護生畫集》《緣緣堂隨筆》《音樂入門》,譯作《源氏物語》等。

豐子愷先生作品

豐子愷被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他的創作以「童心」為最根本之要素,融童心和禪趣為一體;他的境界與粗劣的現實始終維持著適當的距離。他的畫和文,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又如「一首首帶核兒的小詩」,未必字字珠璣,卻是句句含情。其漫畫諧趣入神,平實中寓深永之至;散文真率玄妙,靈達處蘊含對萬物豐厚的愛。

豐子愷先生(左)長女豐陳寶的女兒楊朝嬰(中)、兒子楊子耘(右)於日月樓觀看外公畫畫

豐子愷是一位博學多識的文人藝術家,他的作品長期貫穿著兩大突出特徵,一個是童心童趣,他的全部作品所奔赴的一大美學主題是關於兒童的,「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另一個便是日常自然,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是像記賬般地用寫字的筆來記錄平日的感興而已」。他觀察田野和大地,「有山容水態,綠笑紅顰,才是大地自己的姿態」;他對萬物充滿了厚愛,甚至螞蟻,「不殺螞蟻非為愛惜螞蟻之命,乃為愛護自己的心,使勿養成殘忍』。

豐子愷先生作品

巴金先生曾這樣評價他:「我的腦子裡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身心不調和』的老兒童」,幼女豐一吟也這麼形容她的父親,「他在世77年,童心始終未曾泯減。他熱愛自己的孩子,也關心普天下的孩子。」「護生者,護心也!」豐子愷在創作時,傾盡他的仁愛之心;他教育子女愛世間一切小生命;他與愛妻彼此愛護,共同將七個子女撫養成才;他心繫國家和世界,「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所以,他情願做「老兒童」。

豐子愷先生在日月樓中讀書

豐子愷愛孩子,對孩子的學習教育也非常重視。豐子愷先生的外孫宋雪岩回憶道:「即使在最艱苦的逃難途中,不論舟車勞頓,從不間斷。有時甚至在防空洞躲警報時,也在教大家念書。」他給孩子們的愛,是溫柔的愛、開放的愛,也是獨立的愛。多年來,從他的身上,豐家後輩們習得的更多的是「勤學苦練」、疏曠放達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品性。

豐子愷先生作品

豐子愷先生一生移居過許多地方,飄泊的生活卻始終沒有擾亂他超逸的心靈和對家園的依戀。每到一地,他總要因陋就簡營造一個寧靜而溫暖的家,並為這個家園取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小楊柳屋」是他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時住的陋屋;而「緣緣堂」的匾額,曾懸掛在他在上海江灣和故鄉石門灣的寓所門楣上;遵義南潭巷的「星漢樓」和重慶的「沙坪小屋」是他在流離途中溫馨的家。

1957 年,豐子愷先生六十大壽在日月樓前與家人合影

1954年9月,豐子愷先生移居上海陝西南路,豐家二樓有個室內小陽台,三面有窗,上方還有天窗,室中可觀日月星辰,別有一番興味,他便將此寓所定名為「日月樓」。「日月樓」是豐子愷先生一生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他在此定居,直至終老。

日月樓中內景

著名國學家、書法家馬一浮先生曾撰寫對聯「星河界里星河轉,日月樓中日月長」。這副對聯簡明扼要地概括了豐子愷先生在日月樓中的漫漫歲月。在這幢小樓里究竟發生過哪些有趣又難忘的事情?值此豐子愷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讓我們和豐子愷先生的外孫宋雪君先生共同回憶日月樓的往昔。

日月樓中日月長

紀念豐子愷先生誕辰120周年閱讀分享會

時間:2018年7月8日 周日 14:00-16:00

地點: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7樓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本次活動報名即可免費參與

(本次活動參與人數有限,先報先得)

/ 現場購書可鈐印留念 /

/ 嘉賓簡介 /

分享人 | 宋雪君

豐子愷外孫,童年與青年時代一直生活在外公身邊,深受外公身教言教影響。長期進行豐子愷藝術研究,多年來一直從事宣傳與弘揚豐子愷藝術人生的工作。同時深刻體會豐子愷藝術的生活哲理、人生感悟,學習與繼承豐子愷與弘一大師共同完成的曠世巨作《護生畫集》的護生護心精神。十幾年來一直學習豐子愷字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的精彩文章:

TAG:光的空間新華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