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行氣四要訣

太極拳行氣四要訣

療金句 NO.149

養心莫善於寡慾。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

——《養生四要》

太極拳是內家拳的一種,練拳時特彆強調內氣周流全身。練太極拳要求意、氣、身結合,這是求內外統一性的準則。當外形動作熟練後,應研究「內氣、內動、內勁」的各自表現,以及三者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這樣練拳推手,興趣才會日益濃厚,體會才能深刻。所謂氣,是指沒有一定的形狀,能自由流動的物體。所謂內氣,指通過呼吸由內臟機能的轉化而產生的氣流現象,它是人體機能發揮的原動力。

內氣也稱「中氣」,拳理曰:「不滯不息,不乖不離,不偏不倚,即是中氣。」拳理說的中氣是行氣中內氣不停滯,不閉塞,不違背人體生理規律,循氣道不偏不倚,舒暢而達四梢。

氣分陰陽。在太極拳中,呼氣為陽氣,吸氣為陰氣;體內上升之氣為陽氣,下沉之氣為陰氣。陰氣與陽氣之間的相互關係為:陽氣上升仍為陽氣,陽氣下行即為陰氣;陰氣上升即為陽氣,陰氣下行仍為陰氣。

弄懂什麼是氣及氣的分類後,就要研究行氣。行氣古義就是走氣或運氣,即練拳者依照拳理,動作結合呼吸,交替更新,促使丹田鼓盪,氣流行於經絡,達於四梢,充盈全身。

一、確定行氣的目的

行氣求功應有目的。「意之所注,氣即至焉」,「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打拳中氣所往,人孰能禁」,「以浩然之氣行之,無往不宜」,這些拳理都強調了行氣的目的。行氣最高境界為:隨心所欲,無微不到,收發自如。

1.能收。拳論曰:「勢既成,心平氣和,中氣歸於丹田」,「氣歸丹田,上虛下實,中氣存於中,虛靈含於內」。這些拳理都強調了內氣運行能收到丹田。

應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配合逆腹式呼吸,使內氣收歸於丹田。要腹實胸寬,將胸部由於運動引起的緊張狀態轉移到腹部,使腹壓增強,重心下沉。這樣能增強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達到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目的。

2.能放。拳論曰:「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用比喻闡明了氣,通過行氣要能將氣運行於身體各個部位。身體肢節曲曲彎彎,正像九曲珠一樣。雖氣道曲折而不直通,但氣流通過意導產生動力,促進氣流運行,由慢轉快,達到「氣遍身軀」。

氣與血是相輔相成的,血旺而氣旺。中醫講「血氣雙剛之人,身體健壯,力氣之大,血氣充盈,手指就有脹麻之感」。

拳論曰:「中氣上自百會穴,下貫長強穴,如一線穿成也」,「中氣運至手指方為運足」,「以心中之中氣運於四肢之中,是人所不見已,我獨知之地,須時時神而會之,久而自明。」拳理闡明了軀幹四肢行氣的位置及做法。同時,強調學者要善於總結體會,反覆實踐,以理行氣,將丹田之氣進行有規律鼓盪運行,既能產生耐力,又能產生爆發力,這樣練拳推手才能情趣無窮,精神倍增,欲罷不能。

二、行氣的意導

意導是行氣的關鍵。「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之所往,氣即至焉」,這些拳理都強調了意導為先的作用,沒有意導,任何動作都是難以完成的,特別是練太極拳。行氣的意導應做到:將元氣、谷氣、清氣有機結合,以後天之氣引發先天之氣;注意三丹田相互照應,特別能意導中丹田,使內氣鼓盪,生氣血,增元氣。

三、修行氣道

行氣先修道,拳師傳藝高。氣道修暢通,快速見成效。  所謂氣道指的是行氣的道路,即氣由丹田而達四梢。四梢即發為血之梢,血為氣之海,血梢練充足,能「怒髮衝冠」;舌為肉之梢,而肉為氣之囊,肉梢練充足,舌能催齒;齒為骨之梢,指甲為筋之梢。

氣道通,氣流才能順暢收發。初學者應在意識貫注下以外引內,然後以內摧外,不施拙力,以意引氣,以氣催形,意到勁隨,姿勢到位。

行氣時要做到活關松筋要自然,身備五弓辯證用;虛領頂勁身中正,上下相隨圓活精;內外相合體放鬆,肩沉肘垂應含胸;塌腰落胯分虛實,氣沉丹田求內功;螺旋纏絲運太極,形氣巧合求中庸。

四、探究氣源

人體中的氣來源有三:先天的腎氣,亦稱元氣;後天的水谷精微之氣,稱谷氣;口鼻吸人的空氣,稱清氣,三種氣融合在一起,共同發揮充養全身和運動的作用。

練太極拳的氣,多指以後天的機能鍛煉,引動先天腎氣的特殊功能。拳論曰:周身之氣皆出腎,腎水足則氣自壯,命脈者,腎也,中氣之所由來也,動則出,靜則人,有定而無定,言不時變易勢,故陰陽二氣,變易亦無定,出腎人腎是真訣,腎有兩枚,枚各兩系,一繫於心,一上通於腦,氣之所生,實始於此,歸宿必歸到此。都強調了內氣發源於腎。因此,練拳應固腎、養腎。

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網路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太極療訂閱號公眾號:taijiliao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王樹春的徒弟們,太極拳看你們的了
一拳能擊退霍元甲,自創一派太極拳,此人是?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