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為什麼不重視輕工業的發展?只因為斯大林說了這九個字!

蘇聯為什麼不重視輕工業的發展?只因為斯大林說了這九個字!

在我國曾經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蘇聯能造出最好的飛機大炮,卻造不出一件像樣的衣服」。這種說法或許更多是一種調侃,但卻也反應了蘇聯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蘇聯的工業結構卻從其建立之初就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問題。

(圖)物資缺乏的蘇聯

為何蘇聯人不願意發展輕工業呢?這並不是因為蘇聯人,或者說並不是因為俄國人不在乎他們的物資生活。事實上,那個曾經為布爾什維克上台做鋪墊的「二月革命」,它的一個重要起因就是物資的匱乏。當時,俄國人叫嚷著「我們要麵包」,推翻了那個黑暗的沙皇政府。然而,到了布爾什維克執政時期,物資卻似乎更加匱乏了。事實上,人們對物資生活的天然追求依然是不會變的,只不過,布爾什維克政府要比尼古拉二世的政府強硬的多。

對於一心想要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蘇聯而言,農業成為了他們積累原始資本的主要來源。在這一時期斯大林瘋狂的壓榨蘇聯農民,通過強征糧食換取外匯,從而購買歐洲的先進工業設備。糧食短缺了怎麼辦呢?使用行政手段封鎖消息,對於挨餓的蘇聯農民不聞不問。上世紀20~20年代,烏克蘭地區曾經發生多次饑荒,曾經的歐洲糧倉竟然產不出足以供給自己的糧食,其主要原因就是人禍。

(圖)烏克蘭饑荒

對於吃飯問題,蘇聯政府尚且認為不及工業化的目標重要,那麼,穿什麼樣的衣服,用什麼樣的鍋碗瓢盆,就更無足輕重了。

斯大林為首的蘇聯核心權利集團都是老派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憎惡資產階級,對資產階級浮華的生活方式嗤之以鼻。就如斯大林的女兒斯維特蘭娜所說:「她的父親絲毫不在意物質生活水平。」不過,實際的情況卻是,蘇聯的領導階層可以享用進口的特工商品。無論如何,因為斯大林等人自以為「不需要太高檔的日用品」,這卻讓蘇聯領導人更輕視輕工業的發展。

(圖)布哈林

於是,在工業化的過程中,自然也就需要有所取捨了。1926年4月,斯大林就曾經明確的表示:「不是發展任何一種工業都是工業化。工業化的中心,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燃料,金屬等),歸根到底,就是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發展本國的機器製造業」。

就這樣,優先發展重工業成為了一種真理。當時,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認為應該同步發展輕重工業,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他們認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必須「保持平衡」。然而,這種理性的意見卻被斯大林諷刺為「印花布」的工業化道路,被批判為右傾主義的表現。

(圖)斯大林和布哈林

在這樣一種指導思想下,蘇聯的輕工業發展舉步維艱。在二戰前的三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對工業的投資為1550億盧布,占國民經濟投資總額的42%。而在全部工業投資中,重工業佔84%,輕工業則僅僅佔16%。

二戰期間,為了滿足戰爭需要,蘇聯更是只能集中精力發展重工業。在赫魯曉夫時代,他雖然熱衷於經濟改革,但卻始終沒能脫離斯大林模式。而在冷戰背景下,為了能夠在與美國的對抗中不落下風,發展重工業也成了唯一的出路。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以軍事工業為核心的重工業,已經發展成為一條完整的利益鏈,一些輕微的改革完全無法觸及其根本,蘇聯病態的經濟結構也漸漸積重難返,藥石罔效了。

(圖)蘇聯婦女看著空空如也的購物架

對於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斯大林曾用九個字總結了其中的深意:「不能和資本主義一樣」!既然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優先發展輕工業,那麼社會主義國家自然要採用相反的道路,那就只能先發展重工業了。這種荒唐的理論,也正是蘇聯悲劇的重要原因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博士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45年,美國想邀請中國和法國參與歐洲事務,斯大林卻說:不行!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他卻說:你們這麼做就證明我成功了!

TAG:孫博士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