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ZAKER新聞iOS端使用體驗

ZAKER新聞iOS端使用體驗

本篇是第11篇原創文章。

簡介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ZAKER新聞,是一款個性化新聞聚合類應用。來自一家廣州的公司。Slogan是「讓閱讀更有價值」。2011年一經推出就收穫很多獎項,包括蘋果App Store 2011年度最佳產品(iPhone版),蘋果App Store Rewind 2011年度最佳新聞類產品等等。

ZAKER從界面和交互上來說可謂是聚合閱讀類App中的一股清流,我很早之前就開始用ZAKER,後來覺得太上癮一度刪除,直到最近又裝了回來,真香。

本次體驗的設備是iPhone7 iOS12 beta2。App包括免費版的ZAKER 8.3.0版本和ZAKER專業版(ZAKER Pro)8.2.9版本,兩者的區別只在於是否有廣告和8.3.0版本新增了拉黑用戶功能。

商業模式

雖然已經寫了不少使用體驗,可如果總是流於表面而看不清深層次的東西,總是會讓人感覺不痛不癢。產品體驗並不能真正決定用戶留存還是流失。未來我將會把商業模式和用戶需求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

查詢ZAKER官網,似乎只有這麼一款產品,ZAKER的產品是跨平台的,除了iOS和Android版以外,甚至還支持Windows8和Windows Phone,雖然不知道是否仍在更新,但也是非常良心了。

縱觀ZAKER的客戶端,只有兩個部分涉及到盈利,一是廣告,二是Z幣商城。

廣告

廣告在信息流中大概10幾條新聞標題中有1條廣告,出現的頻率比較低。廣告的表現形式上,和其他信息流文章的樣式是一樣的,並不會特別突出或者特別大。廣告會有一個小的矩形邊框表明了是廣告,非常容易辨認。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沒有設置開屏廣告,也沒有banner廣告,我不知道是我一直沒看到還是怎樣,真的是非常良心了。如果用戶想要去掉廣告,只需要花1元錢購買ZAKER專業版即可,這價格也是非常良心。當然,鳳凰新聞和今日頭條也是可以1元錢購買專業版去掉廣告,同樣為它們點贊。

在廣告投放上,ZAKER官網顯示可以支持品牌投放和效果廣告投放,效果廣告即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等大數據,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後台扣費方式包括CPC(Cost Per Click,每次點擊付費)和CPM(Cost Per Mille,每千次瀏覽付費),每次點擊付費保證了高價格,每千次瀏覽付費保證了穩定的收入。

Z幣商城

Z幣商城是ZAKER的自營商城,有的商品可以只使用虛擬貨幣購買,有的商品需要加一些現金。虛擬貨幣可以通過做任務或者簽到等方式獲得。自營的商品有ZAKER自己的品牌衍生品,也有一些比較小眾的商品,還有和其他品牌合作推廣的優惠券。

目前ZAKER虛擬貨幣體系有兩種,一種是Z幣,與人民幣的匯率在10:1左右。一種是守護力,看文章、發送評分、分享文章等可以賺取守護力,守護力像之前體驗過的搜狐新聞資訊版一樣是浮動匯率,我在前面的文章做了比較詳細的分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看。浮動匯率應該會根據每天的廣告收入取一定比例發幣,發幣的量為M,則每個用戶每天可獲得的Z幣=M*(用戶當天的守護力/當天所有用戶的守護力總和)。

這種計算方式有些像比特幣,守護力就是工作量,每個礦工的計算力/全網的總計算力可以得出礦工獲得比特幣的概率。只不過Z幣不是按概率來而已。現在的確有區塊鏈的項目可以通過寫文章賺取代幣,比如Steemit,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了解一下,我在未來也許會做這類產品的體驗。

可惜國家已經規定了不許濫發代幣,但也許未來政策上會出現鬆動,所以從現在開始積累經驗等待時機倒也是不錯的選擇。另外要說這種激勵像區塊鏈也是有失偏頗,有一點是如果沒有區塊鏈共識演算法,也就沒有有效的防範作弊的手段。

Z幣還有一個Z幣排行榜,最多的用戶只有不到4000Z幣,也就是400元人民幣左右。商城裡最貴的iPhone X則需要83880Z幣,emmmmm。

小結一下,廣告收入是收入的大頭,1元可以免廣告很良心。Z幣商城是交個朋友,不怎麼能賺錢。

需求分析

主要用戶的使用場景和需求如下表:

本篇文章和之前的文章均未加入市場分析和用戶分析方面的數據和內容,未來的文章中我將著重改進這一點。

功能架構

ZAKER的功能架構比較直觀,如下圖所示:

資訊

熱點資訊是聚合閱讀,採用上下滾動瀏覽的方式,和其他主流新聞App一致。內容包含了很多來源,目前尚不清楚是否運用了推薦演算法。

訂閱是ZAKER從誕生之出保留至今的功能。默認會有10個左右的常用主題頻道,以及一個Banner。訂閱主要分兩個層級,一個層級是主題頻道,例如科技頻道、汽車頻道等等,一個層級是媒體頻道,例如愛范兒、騰訊科技、飛碟說等等,以知名媒體為主的內容會讓ZAKER的內容質量更高。主題頻道的內容包括了相關主題的媒體頻道的內容,例如科技頻道中也有愛范兒的內容。這兩個層級的訂閱在用戶的訂閱中是並列的,用戶可以選擇增加主題頻道或者媒體頻道。用戶既可以瀏覽科技頻道的聚合內容,也可以直接瀏覽媒體頻道。如下圖所示:

這種分類有可取之處,但也忽略了一個需求,如果用戶想閱讀用戶訂閱的媒體渠道的聚合內容,則現有的功能無法實現。市面上如鎚子閱讀是可以實現這個功能的。所以當用戶想要瀏覽某個媒體渠道時,需要先找到那個圖標,這樣多一步操作較為繁瑣。如果用戶本身安裝有訂閱的媒體App,就不如直接打開App瀏覽來的方便。

訂閱的內容與熱點不同,並非是上下滾動而是左右滑動,每頁是像雜誌一樣的豆腐塊。每頁都有一張帶圖片的文章,其他文章名或占屏幕寬度的一半或與屏幕寬度相同,加起來總會有7篇文章,如下圖:

與其他新聞App相比,標題黨較少,體驗尚可。分享可以支持分享到Kindle和印象筆記,好評。對於專題例如世界盃的支持也在正常表現之內,賽程、討論、精彩等功能也都具備。

每個頻道默認是綜合,每個渠道還有其他(也只有)三個分主題,分主題的內容並非是綜合的簡單分解,而是更有側重性。

話題即超級話題,運營每天會發布一個超級話題供用戶討論,大部分話題是結合了近期的熱點事件的,在超級話題中有話題介紹、來自不同渠道的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的觀點、Z友聲音(滾動顯示,但只顯示一行)、投票站隊、相關新聞和其他話題推薦。用戶參與還是比較活躍的,對增加用戶粘性應該有一定的幫助。

直播頻道主要是一些活動的直播,但在我的手機上存在載入的問題,需要等很久。另外有預告卻沒有活動提醒功能,不夠人性化。

視頻

在當前快節奏和信息過載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沒有耐心去閱讀一篇長文章,同時隨著移動網路提速降費,視頻尤其是短視頻在新聞類App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視頻並沒有按照主題設置,全靠ZAKER進行推薦,基本上是橫屏模式,每個視頻都有圓角矩形,給人很舒服的感覺。可以進入視頻詳情頁面進行「評論、瀏覽推薦視頻和關注視頻發布者」。視頻發布者大多是比較靠譜的媒體,視頻內容大多較清晰、經過了一定的加工,總體觀感較今日頭條等新聞App要好得多。

本地

主要包括標題中有本地名稱的文章和來自本地媒體的文章。對本地的支持也寫在了ZAKER的App Store標題中:「時事頭條與本地熱點資訊」。可見ZAKER認為本地新聞對用戶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有兩個比較有意思的小功能,「活動」和「發布」。「發布」是關於政務的新聞。「活動」是組織參與活動的一個功能,有點像馬蜂窩旅遊中的「活動」,可惜最新的活動也是2017年11月的了,可見這個功能已經停止運營。

本地目前只能支持到地級市,我沒有測試地級市的內容是否豐富。但對於縣級及以下的用戶來說不夠友好。

社區

目前新聞類App有三個共同點,就是都有資訊、視頻和社區。ZAKER的社區也是像微博一樣發布照片和文字。

話題功能很有意思,用戶若想要發表內容,需要先選擇話題標籤,例如#電影圈、#數碼腦殘粉等等,若用戶關注了某個話題,則其話題功能中多是包含了相關標籤的內容。這就讓信息的發布者和瀏覽者通過話題串聯了起來。但是話題標籤實在是太少了,且不支持編輯自己的標籤,因此用戶可能會找不到適合的標籤。

精選是由官方推薦相關用戶的內容。

好友圈是用戶關注的其他用戶的動態。

從用戶活躍的情況看,比搜狐新聞要強得多,但是不如今日頭條,今日頭條有很多頭部大咖供用戶關注,但ZAKER大概不具備相應的財力和資源,所以幾乎都是普通用戶。

社區在新聞App中不應該只是一個發表心情的渠道,而應該是對新聞的補充。發表對新聞的評論,或每個人都是新聞源、話題產生者,才是社區合理的存在價值。ZAKER的社區與知乎的想法(KOL)和今日頭條的微頭條(媒體號和名人明星)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我的

談一談幾個值得一提的功能。

夜間模式很實用,好評。主題皮膚可以免費更換顏色,顏色的選取上較為清新。順便說一句關於ZAKER的視覺設計,ZAKER文章標題的配圖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質感,UI尤其是圖標具有豐富的配色和很強的設計感,這讓ZAKER具備了與其他新聞App不同的高檔感。

離線下載可以選擇提前下載自己想要瀏覽的頻道。每個頻道會離線6頁,即42篇文章。對於流量套餐比較少和地鐵上信號不佳的用戶比較實用。

活動中心多是一些電影票、新書、數碼產品的推廣,還包括一些策劃的活動,也是運營方面的內容。

意見反饋在「我的」頁面一級菜單中顯示,說明廠商很重視收集用戶意見。

總結

ZAKER的界面和交互可圈可點,有4000+媒體來源,豐富的頻道訂閱提供了比公眾號更豐富的內容,App Store評分也達到了4.7分。但也有幾個問題讓我覺得比較難受:

1、沒法拉黑媒體號,只能投訴內容。

2、無法實現已訂閱媒體頻道的聚合閱讀。

3、社區的內容沒能很好與新聞業務結合。

4、視頻頻道沒有操作篩選的空間,只能關注。

5、把我過去的賬號刪掉了,這個很難理解。

我給ZAKER打4.5分(5分制)。希望未來ZAKER仍然能夠堅持提供高質量的內容,有三點原因:

1、如果也像其他新聞App那樣引入大量自媒體,將不可避免帶來部分低質量內容,導致產品的同質化,進而使現有用戶流失。

2、演算法推薦內容的機制會讓人們陷入「信息繭房」,一味滿足用戶的喜好反而限制了用戶的視野,扭曲了獲取資訊的本質需求。

3、我相信伴隨著信息過載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用戶會像我一樣尋找能夠提供高質量資訊的App,這也許將是ZAKER重新獲得更多用戶的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Chrome還不如國產瀏覽器?試試這些方法
平靜之下,波瀾四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