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知道金字塔如何建造的嗎?

想知道金字塔如何建造的嗎?

古埃及,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延續三千餘年,在內戰與周邊外敵入侵的雙重打擊下,最終灰飛煙滅。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古埃及留下的巍峨金字塔,像一塊文明的墓碑,訴說古埃及文明當年的榮耀與輝煌。

尼羅河畔的金字塔,距今達4500餘年。

在這漫長的4500餘年歲月中,金字塔抗住了大自然的風化,一直以雄偉的姿勢,屹立在炙熱的沙漠上,並霸佔人類最高建築的第一名。直至工業革命開始,巴黎埃菲爾鐵塔建成之後,才讓出了人類最高建築的位置。

4500餘年前是什麼概念?

換而言之,當金字塔建成之際,地球上其它地區的人類,都還屬於原始部落,無論是文明體量與生產力,不在一個數量級。正因為它是如此古老,因此許多人無法相信這是古埃及人所建,使得金字塔一直以來充滿迷幻色彩。

有說它是外星人所建,有說它是人類之前的文明所建。

在信息傳播尤為迅速的當代,各種新聞APP推送的所謂「未解之謎」:什麼UFO、外星人、金字塔、百慕大、法老詛咒之類的垃圾信息,像蒼蠅一樣不厭其煩的充斥著我們身邊,使得一些科學素養差的人深信不疑。

不過,有此類現象也確實不好怪他們。

拋開所謂的超自然因素不談,懷著敬畏之心,理性的看待古埃及文明,以及無與倫比的金字塔,同樣也讓許多考古學家感到困惑。

以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為例,它高140餘米、寬230餘米,每塊巨石平均重達2、3噸,在那個沒有起重機的年代,不少學者苦思冥想,想破腦袋也不弄不明白,古埃及人到底是用何方法,把巨石抬到140餘米的空中。

那麼古埃及,究竟是如何建成金字塔?

多年以來,不少學者認為,是通過在金字塔外圍,建一條像盤山公路一樣的滾石道,接著墊圓木於巨石之下,一點點把巨石拉上去。

這個方法顯然行不通。

首先,工程量太大,這樣的滾石道,堪比一座金字塔,建好後還要拆,費時費力,勞動力會不足;其次,建金字塔者非奴隸,而是工匠與農民,政府是要開工資給他們。

對於這個觀點,有最新的考古研究為證,因為考古學家挖出了工人的請假條,以及工人生活中所寫的支言片語。

比如像這塊陶板所寫:我父親是領班工頭,分別與肯尼和彭杜阿的老婆睡過,他甚至還和他們的女兒睡過。

哦!可憐的肯尼和彭杜阿,頭上一片綠也就算了,連女兒也被人家睡了,天下最慘的男人,莫過於此了吧!

因此,這顯然不是奴隸所有的生活。

直到最近幾年的考古研究發現,在金字塔內部的一些腔室,居然發現了石頭,有被水腐蝕的痕迹與鹽份。這個發現,就像拼圖中的最後一塊齊了一樣,霎時給了考古學家一些靈感,他們察覺出自己低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古埃及文明的超凡知慧。

一:古埃及人是如何製造高精密石塊?

眾所周知,金字塔的石塊要求相當之准。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個道理誰都懂,金字塔可不是一般建築,如此規模龐大的工程,一旦積累過多誤差,顯然是無法砌成,因此只有當全部石塊都達到一定精度,方能建成。

那麼古埃及人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藉助水平面。

就像古人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埃及人亦如此,他們在開採石塊之前,必須要先造一個石料加工區。他們往加工區灌上水,接著剷出露出水面的凸起物,藉助水平面來獲得一個高精度加工平面。

造好加工區後,就可以開採石料了。石灰岩剛開採時,是比較柔軟的,只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接觸後,才會逐漸變硬。古埃及人故伎重施,又在加工區內灌上水,讓岩石浸入水中,使其保持柔軟,以便加工和校對平面。

外牆巨石角度,則是利用一種簡單的角度校對儀,來削切金字塔所需之角。角度校對儀設計相當有趣,當角度斜了後水會漏出,只要當校對儀套上石塊後,水不會從中漏出來的石塊,才能達到造金字塔的精度需求。

二:古埃人是如何運輸石塊?

金字塔所耗石材多達500多萬噸,而它的附近根本無如此之多石材,因此考古學者推測,是從遙遠的阿斯旺採石場運來。而阿斯旺距離金字塔所在地那麼遠,巨石又如此之重,在那個沒有運輸工具的年代,怎麼辦?

答案是通過運河,水運。

證據則是在金字塔與尼羅河之間,通過考古,發現了被風沙掩埋的人工開鑿運河。不過,與人們想像中的不一樣,巨石不是筏運,而是直接在石塊上綁浮體,讓石塊像游泳一樣在水中潛行。一方的石灰岩重約2.5噸,它能排水1噸,也就是說,只要在巨石周圍包裹1.5噸浮體,即可讓巨石順河而下。

浮體由羊皮袋所制,一般它是裝水、裝酒的工具。而充當浮體的羊皮袋,填充的則是空氣。6個羊皮袋為一組,用莎草草席綁於巨石之上。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古埃及特產[莎草],它不但能織席、編繩,還能做成紙用於書寫。珍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中的[死者之書],距今數千年而不爛,其用材正是莎草紙。這類原始紙不但古埃及人用,還大量用於出口。

莎草紙卷,有些長達數10米,與木乃伊一樣長久,甚至比金字塔還要絢麗多彩,傳承數千年,久藏不變。

如果你去埃及旅遊,首都開羅著名的汗.哈利利市場中,精緻的莎草紙畫擺放的琳琅滿目。裝裱起來的畫框中,有古埃及的神話彩繪、法老征戰、歌舞時政,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卷,令人目不暇接,彷彿夢回古埃及。

說完莎草,下面言歸正傳,也是來到了造金字塔最難的地方。

三:古埃及人是如何把巨石抬升到塔頂?

此條是金字塔最充滿迷幻色彩的地方,許多年以來,人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救助於超自然力量,亦或是外星人之力,來解釋是如何建成。其實,解開這道謎題後,你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大呼一聲「原來如此」。

真相大白的物證,正是前文所說的考古證據,發現了塔內腔室的岩石,有被水腐蝕過的痕迹,這給了人們靈感,終於揭開了最終奧秘。

下面我也不賣關子了,答案是大氣壓—浮力升降機。

大氣壓—浮力升降機?這是什麼,我怎麼沒有聽過?不要急,下面由我來向你闡述大氣壓—浮力升降機的原理,同時領略古埃及人的超凡智慧。

視界在家做的簡單實驗,藉助大氣壓力與浮力,可以看到讓物體浮上高於水平面的瓶中。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實驗:你用一個瓶子裝滿水,接著把它放在水中倒過來,你是不是會發現,水不會流出來(初中物理)。這時你往瓶子中塞一個會浮的物體,那麼物體會順著浮力,飄浮在充滿水的瓶子裡面。

考古學家的升級版大氣壓—浮力升降實驗

沒錯,這就造金字塔的最終奧秘。

古埃及人沿著金字塔的四個方向,建了4條緊貼牆面的水道,並在內壁塗以瀝青、動物脂肪密封,以防漏水,這一密封技術,它的鄰居蘇美爾文明就有大量應用。這個大型水道,就像一個倒過的大型可密封水管。

水道每隔15米設有閘門,使用過程是這樣的。

①先把頂部閘門密閉,接著開啟底部閘門,水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就像之前倒過來的礦泉水瓶一樣,水不會往下流。

②然後把裝有浮體的巨石推進密閉水道,藉助大型水道的浮力,裝有浮體的巨石就像之前的實驗一樣,開始向上移動。

③最後把底部閘門閉合、頂部閘門開啟,讓巨石進入上層金字塔的水庫。每當建好一層,水道就往上延伸一層,如此往複。

整個過程藉助大氣壓力與浮力,輕而易舉地將成噸巨石送上上層。

以上造塔原理,皆有實物為證。

這是一個通往吉薩高地金字塔的渠道,一直以來,考古學家不清楚古埃及文明,為何把一條水渠建得如此厚實,而且為何還要在水道上方鋪設石板,現在我們清楚了,它其實是一條大型「大氣壓—浮力起降機」。

還有一處物證,那便是巨石身上的凸起,應該是用於捆綁浮體之用。

最後一處物證,便是前文所說的被水腐蝕的腔室,為了給塔頂加入源源不斷的水資源,古埃及人把塔內的腔室用於儲存地下水,而整個金字塔建造期間耗時幾十年,因此這幾十年中,水份把石灰岩腐蝕了一大片。

不僅於此,最近還發現了金字塔周圍有鹽水雜質。

隨著考古的深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古埃及人就是利用大氣壓力與浮力,把重達數噸的巨石抬上了高塔。

最後金字塔填文,感嘆一下古埃及文明的智慧。

本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件穹界 的精彩文章:

萬物探索之旅

TAG:事件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