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瘤皺的苦瓜雖然丑,可是卻很溫柔

多瘤皺的苦瓜雖然丑,可是卻很溫柔

多肉植物俱樂部菜園的第一個苦瓜

苦瓜在古書就有記載:苦瓜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感覺苦瓜和荔枝的區別還是蠻大的,雖然都有瘤皺。古人是怎麼想的?

癩瓜,還是很形象的。圖就不上了,自己私下想像一下。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喜歡彩頭意頭的廣東人,稱苦瓜為涼瓜。

名字的苦,再加上多瘤皺,所以被認為長的丑,很多人不喜歡,特別是美麗的少女們。

它的苦味是由兩種物質引起的。一種是瓜類植物特有的瓜苦葉素,主要是以糖甙的形式存在於瓜中;另一種物質叫野黃瓜汁酶。如果這兩種物質同時存在,瓜就會出現苦味。像西瓜和南瓜雖然含有苦味素,但它們沒有野黃瓜汁酶,所以它們一點苦味也沒有。

苦瓜外在的瘤皺,代表著本身的品質。凹痕越深,凸起也厚的,一般都不怎麼苦,真正苦的都是很淺的那種。一般來說,表面疙瘩顆粒愈大、愈飽滿,表示瓜肉愈厚,反之則瓜肉較薄。

如此看來,菜園結的苦瓜品質還是不錯的。應該不怎麼苦,瓜肉也厚。

其實,苦瓜雖然味苦,長相也難看,但對人的好處應該受到美女們的歡迎:

苦瓜的好處

養顏嫩膚:常吃苦瓜能增強皮層活力,使皮膚變得細嫩健美。

輔助食療:用鮮苦瓜搗汁或煎湯,對肝火赤目、胃脘痛、濕熱痢疾,皆為輔助食佳品。

治療癰腫、癤瘡:取鮮苦瓜搗爛外敷。

祛痱子:夏天小兒易患痱子,將苦瓜切片試擦身上的痱子,可早日痊癒。

可散熱解暑:苦瓜煮水或作美食。

苦瓜的習性:

苦瓜起源於熱帶,要求較高的溫度,耐熱而不耐寒,但通過長期的栽培和選擇,適應性較強,10-35℃均能適應。在生長後期,若肥水不足,則植株衰弱,葉色黃綠,花果少,果實細小,苦味增濃,品質下降。因此及時追肥,特別在結果盛期要求有充足的氮磷肥。

苦瓜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涼拌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會使這些維生素在清炒的過程中大量丟失,而且清炒後油的含量比較高,人們食用後會攝入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涼敗火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調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慢調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