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千萬別這樣給孩子讀書,不然你就等著累趴

千萬別這樣給孩子讀書,不然你就等著累趴

前陣時間,我在公號推送了為什麼退掉早教班?因為我發現了這個法寶,詳細地介紹了繪本的各項早教作用。後台有不少父母留言:閱讀的好處都明白,不過每天照本宣科地讀繪本,孩子不買賬怎麼辦?

孩子不愛看書,其實根源癥狀無非兩個,要不是書沒選對,要麼是閱讀方法不對。關於方法,我在陪伴叮噹的親子共讀路上不斷總結外,也一直有在啃書研究做筆記。

不用說,這些技巧用在叮噹讀書上,已經充分發揮作用了,導致他的口頭禪就是:「媽媽講書」「爸爸講書」「小姨講書」「講講講.....」 多麼痛並快樂的領悟啊

廢話不多說,今天就把我的獨家「私貨」分享給你們,請小心接招,小心等著累趴!

1、都知道朗讀給孩子聽,但朗讀也有技巧

給孩子朗讀書,可以說是最常態的做法了,但也是最為推薦的方法了。

和隨意跟孩子交流相比,朗讀則是一種更富條理性和組織性的方式。

因為在長期養成的朗讀習慣中,孩子會慢慢地注意到語言中所蘊涵的邏輯性與語法結構,特別是那些有韻律感的文章,同時配有簡單明快的插圖,最適合寶寶傾聽和觀賞。

孩子的閱讀,就像學習說話一樣,並非一蹴而就,有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

美國著名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就強調,給孩子朗讀,最好從嬰幼兒開始,長大後也要繼續朗讀,這樣可以在孩子心中播下渴望閱讀的種子。

這就說明,從嬰兒時代開始就聽父母朗讀聲長大的孩子,會汲取聲音的記憶,養成喜歡朗讀的好習慣,為其今後主動閱讀鋪平道路。

針對學齡前不識字的孩子,主要是父母朗讀,孩子聆聽。

從叮噹出生到現在,每天的睡前親子閱讀,我經常是讀得口乾舌燥,但是他還嫌不過癮。

劉先生曾一臉懵逼地問我,為什麼輪到他陪讀時,三本書下去孩子就不耐煩了......

其實,差別在於朗讀時投入的感情,輔助的語速語調,以及變化的表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給叮噹讀《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時,語速放慢,一字一句清晰地念著,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語調就會發生變化,時而高昂,時而低沉。

我的表情也會隨著故事情節的推動而發生變化。

就像當一坨屎落到小鼴鼠的頭上時,我皺起眉頭用生氣的語句念到:

「搞什麼嘛!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並稍加停頓,不急著念下部分內容。

叮噹好奇心呆起來了,也跟著急了,迫切要求我繼續往下讀。一邊不夠再來第二遍,直到老母親嘴裡冒煙。

對於已經識字的孩子,可以參與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有利於孩子體味文章的節奏,在朗讀中感受到語言的美感。

同時通過聲音打動孩子的心靈,從而使故事的意境盤旋在孩子腦中,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對故事的深層次理解

我一朋友,女兒已經上了小學,家裡的親子閱讀從未間斷,並且爸爸也參與進來了。

他們一家往往是一周先選定一本書一起看,然後聲情並茂地你一句我一句地朗讀,讀到感人處悲傷時,酸鼻子落眼淚也是時常有的。

朋友非常有心,為了珍藏這些珍貴的片段,每周末的朗讀會加上配樂,並錄音上傳到軟體上。

現在她的女兒是個活脫脫的小書蟲,在同齡人中的閱讀量算是靠前的,無論是語言表達、認知理解能力還是寫作都相當出色。

2、不要總給孩子讀太簡單、甚至是適齡的書

可能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還小連話都說不利索,因此要選擇一些簡單的認知類繪本,比如一張頁面對應「蘋果」或者「小鳥」之類。

確實,我們不能總是給孩子讀太過深奧的書,不過真正有效的閱讀,也絕不是讓孩子一直留在原地,而是要遵循「i+1」原則

「i+1」中的 i 表示孩子當前的水平, 1 表示略高於語言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即語言的就近發展區。遵循這個原則,孩子們的閱讀屬於可理解性閱讀,才是最有效的。

《朗讀手冊》內頁

現在,我給叮噹挑選書目,都會適度拔高一點,以爬緩坡的方式,讓他的思維水平和語言能力,一點一點上去。

前幾天,叮噹自己在書架上抽取了一本《我有友情要出租》這本書,她小姨一翻內頁這麼多字,就說:「寶貝,你現在看不懂哦!」

讓她想不到的是,叮噹從故事開始到結束,一直聽得津津有味的。

是的,他很喜歡看書,即便是增加一點難度也能順利接受

雖然,他暫時不明白「友情」的深刻含義,不過他明白,書中的大猩猩很喜歡和咪咪一起玩。

剛開始「陪玩」是要收錢的,但是在咪咪搬走的那天,大猩猩還帶了好吃的過去,發現咪咪走了,很是傷感。

這不就是小夥伴之間情深意重的表現形式嗎?

不明白名詞的含義不要緊,可是心裡播下了友情這顆種子,是不是另外一種無價的收穫?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孩子不太愛看書,這時候建議是看適齡的。不然難度太大的話,孩子很容易打退堂鼓,不利於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3、拎清事實,別急著發表自己的觀點

很多時候,我們在給孩子讀完繪本後,總急著發表自己的觀點。

兒童閱讀與寫作指導專家袁堅老師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有次,她和助教一起去給孩子讀繪本,讀完後助教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結果一個小女孩急得哭了,後來通過詢問才明白,小女孩與助教老師有不一樣的感受,她的想法與老師相差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在給孩子閱讀時,一定要把事實和觀點區分開來

事實性的東西(比如飛機,有客機和直升機等),清楚明白地說出來沒有問題。

觀點則不同,你覺得客機漂亮,孩子覺得直升機酷,這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了。

再者,還有些孩子本來腦中的想法就是模稜兩可的,沒有想明白之前不願說,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如果大人很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就會把大人的觀點默認為是自己的,久而久之就不會思考了,總等著大人給「標準答案」,這等於扼殺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實,父母可以在讀完繪本後,引導孩子在事實的基礎上,展開思考,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們就安靜地聆聽,肯定孩子的觀點並回應:「嗯,這很有道理,還有嗎?」

就這樣鼓勵著孩子繼續表達,即便你覺得孩子有點走偏了也不要著急,也可以這樣引導:「哇,你的想法好棒,不過我跟你好像有點不一樣,你要聽聽我的嗎?」

我想,父母唯有尊重孩子,肯定孩子的觀點,再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延展和擴散,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獨立思考的興趣,形成辯證思維能力。

4、給孩子足夠時間留白,有技巧地進行提問

在陪叮噹閱讀中,除了不要過快表達我的觀點之外,我還會給他一點的「留白」時間,無論他是在觀察畫面、回味故事、甚至只是盯著書本發獃,盡量不去打擾。

留白,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放鬆地享受著閱讀時思考、理解和發酵的快樂

怎麼掌握這個留白時間?我一般是把翻書的主動權交給他,他觀察思考結束後,就會自己去翻書。

在親子閱讀中,有些家長為了「助力」讓孩子更深入理解繪本的內容,經常會採用提問的方式。

關於提問,這得看年齡,分情況。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建議不要過於頻繁提問,更多的是通過朗讀的方式給孩子聽就好。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於故事則開始有了前因後果的邏輯思考,所以家長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要有策略地提問,不能給孩子造成壓力,從而使孩子害怕閱讀。

這裡有幾點關於提問的建議:

建議不要多提封閉性問題

幾年前,我曾參加過一個公益繪本閱讀活動,分享者是有孩子的媽媽。說句實在話,那些媽媽都特別棒,講起繪本來那是繪聲繪色,而且手工道具製作地特別精美,很吸人眼球。

其中,有一個媽媽可能為了調動孩子發言的積極性,總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突然跳出幾個問題,比如:「你們覺得這個對不對啊,這隻螞蟻是好還是壞,這個房子好看不好看呢……?」

最初,孩子們還是很積極地大聲回答著對或不對,不過多次之後,孩子就厭煩了。

回過頭來想想,這些問題都是封閉性的,答案都被框定了,偶爾用一兩次沒問題。多問了不僅無效,還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破壞他們的觀察力。

所有,有了叮噹後,我就吸取了教訓,一般不會多提封閉性的問題。

建議不要總是試著讓孩子講出大道理

我們的童年故事中,結局都是一個唯一的正確價值觀,要學習孔融的謙讓品質,烏龜的持之以恆精神等。

我在《千萬別讓繪本變成虐待孩子的工具》一文中,大篇幅地闡述過,真正的好繪本不輸出人生大理道,而是讓孩子看到世界每一面的美。

再者,如今的世界已不再扁平化,在多元化視角的今天,哪有什麼唯一的價值衡量標準!

建議提開放性的問題

不過,好問題真的可以啟發孩子思考,前提是要在尊重孩子意願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試著問孩子:「這個故事你喜歡嗎?」「說來聽聽吧 !」

大一點的孩子,對於這樣的問題,認真思考一下,還是可以很好作答的,我們只要認真傾聽並加以鼓勵就可以了。

5情景表演

在《遊戲力》一書中,作者認為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如果我們想要告訴孩子什麼,最好的方式就是「玩給他們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閱讀是大量的輸入,而通過情景表演的方式,則引導孩子揣摩不同角色的特徵,並大量輸出,加深對繪本的理解。

現在有些幼兒園會組織孩子進行繪本劇表演,通常會通過角色扮演、言語對話、音樂律動、表情動作等方式展開,全方位提升孩子的各項能力。

其實,繪本劇表演的方式同樣可以遷移到家庭親子活動中。

我家最近在玩一個簡單的家庭情景劇表演《拔蘿蔔》,叮噹實在是太喜歡,必須分享出來。

「 拔蘿蔔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

叮噹是小白兔,我是小花貓,可憐的劉先生反串成了老太婆,弓著腰,「咳咳咳」慢吞吞地走來幫忙,家裡的枕頭就是那個大蘿蔔。

這場面,一家人頓時成了戲精。

這對叮噹來說,是有趣的遊戲,珍貴的體驗,在玩樂中記住了歌詞,輸出了一段一段朗朗上口的句子。

而對於我們父母,同樣收穫良多,沒有手機電視的干擾,那是一段高質量的親子時光。

6、用興趣引入,橫向拓展,縱向深入的主題式閱讀

想讓孩子喜歡讀書,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興趣入手,通過主題閱讀,寬泛而深入地進行探究事物。

比如,叮噹很喜歡飛機,恐龍,那我就把關於飛機和恐龍的不同類型的書都買回來。然後,再慢慢延伸到其他興趣主題,關於汽車的,其他動物的,最後整理出交通工具、動物等分類,這就是「橫向拓展」的方式。

這樣一來,不僅拓展了孩子的閱讀範圍,同時有利於他們形成歸納、綜合的能力。

當然,孩子在一個階段對於某個事物特別著迷的話,也不妨可以往深處走。

我就為恐龍迷叮噹整理出一份相關的恐龍書單,通過閱讀,做手工和看動畫的方式,達到「縱向深入」的目的。

叮噹在玩他最喜歡的恐龍

我發現主題閱讀的方式,幾乎適合所有年齡層次的閱讀者,這是一種非常有效地構建自我知識體系的好方法,真的可以有效利用起來。

最後,借用詩人葉芝的一句話:「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親子閱讀路上,再好的技巧也不能功利地利用,我們要做的是,在孩子心中播下渴望閱讀的種子,點燃求知的火苗!

本文參考:

【美】吉姆·催利斯《朗讀手冊》

【美】克拉申《閱讀的力量》

袁堅 《用思維導圖給孩子讀繪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0育兒 的精彩文章:

給寶寶買鞋子,很多媽媽都愛犯這些錯,殊不知會害了孩子
家長往班級群發雞湯,被老師拉黑,這次的網友回答很理智

TAG:90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