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真的了解馬嗎?

你真的了解馬嗎?

原標題:你真的了解馬嗎?


馬在中華民族歷史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在農耕、漁獵、游牧三大文明形態中均發揮重要作用,是三大文明交集的載體,因此受到廣泛喜愛,富有深刻文化內涵。


馬是中國人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被視為六畜之首。有關考古發現證明,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養馬。有關馬的藝術創作也一直延續。漢代畫像磚和漢墓出土文物中,大量出現馬的藝術形象。1969年甘肅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銅奔馬,被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



馬曾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誌。商朝祖先「立皂牢(皂牢即是餵養牲口的槽和圈),服牛馬,以為民利」,直至現代社會,我國許多地區農業生產依然離不開馬。而在冷兵器時代,戰馬的作用更是無法替代,和它的名將主人一樣名留青史。


後世談項羽,便不能不說烏騅;說呂布,則必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唐太宗「昭陵六駿」的故事也廣為傳頌。當元代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時,馬更是最主要的作戰工具,也是對人類歷史影響最大的動物。



在農耕文明、漁獵文明、游牧文明三大文明形態中,馬都不可或缺,因此常被賦予神話色彩或被視為吉祥象徵。其代表的堅韌、勤懇、不畏艱險等精神也廣受推崇,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等詞語耳熟能詳,農民們則有「牛馬年,好種田」的良好祝願。


來自第一賽馬網


資料由環球賽馬提供

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聯騎士聯盟藍調馬術 的精彩文章:

古今騎乘方式大不同!

TAG:中聯騎士聯盟藍調馬術 |